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0-04-21徐昭焕马建崔汝强刘冰向妙莲刘伟
徐昭焕 马建 崔汝强 刘冰 向妙莲 刘伟
摘 要:实验教学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农学类专业特点和本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探讨了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其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植物保护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保护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两大部分[1]。课程分设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该门课程内容量大,知识面广,具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是本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
一、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课程特点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包括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两部分,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内容总计32学时,病虫部分教学学时各占一半。实验教学主要为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形态观察、昆虫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以及常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鉴定,包括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了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掌握了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有关的实验研究方法,具备了常见植物病虫害识别、诊断及其操作技能。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滞后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依托植保系下设的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和昆虫学实验室,植保系实验室每年承担植保、园艺、农学等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及班级数量增多,实验室承担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任务相应变的繁重,但实验室数量少,建设滞后,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影响学生积极性及实验教学效果。此外,缺少开放性、自主性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难以依据自己兴趣爱好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或自行解决平常遇到的植保问题。
(二)实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目前,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主要为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则进行操作、验证并完成规定的实验作业,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2],课程设置死板,師生互动欠缺,学生缺乏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生产实际运用能力极为有限,难以有效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实验教学材料相对陈旧
植物保护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重点培养学生对病虫种类的识别、鉴定及其实验操作技能[3],但实验观察标本大多因存放时间长,主要识别性状变的不明显,致使学生不愿观察,难以发挥标本在实验中的作用,且实验观察的部分玻片标本因学生操作不当造成损坏,而制作玻片所用标本的采集易受季节性、随机性及区域性的影响,制约了标本采集与玻片制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加强实验室教学平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条件基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具重要作用[4]。近几年,植保系依托学院拥有的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加强植保系实验室建设,配有专门实验员,定期补充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并对已有旧设备给予维护保养,确保不同项目类型实验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多元化实验课程体系
植物保护学实验类型通常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往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限制了学生自身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实验改革中,保证基本的验证性实验数目,适当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实验课程体系。课前让学生参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责任感和认同感,同时制定实验规划,让学生综合课程知识与个人兴趣,结合当地应季植物病虫害发生状况,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实验课程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具重要意义,因此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实验课程考核成绩中实验表现成绩比例维持不变,实验报告成绩比例由原有的75%调整为50%,新增实验技能成绩,比例25%,主要考查学生标本制作,病虫种类现场识别与诊断,以及实验现场操作技能,突出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植物保护学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重要作用。针对农学类专业学生知识背景,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完善病虫标本室,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实验课程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融入科研,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花蕾.植物保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龚振平,马春梅,杨亮.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7):139+260.
[3]沈登荣,何超,袁盛勇,田学军,李珣,鲁海菊.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4):143-144.
[4]白广梅.关于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36-138.
作者简介
徐昭焕(1984.09—),女,汉族,籍贯:山东巨野,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通讯作者
马建(1982.12—),男,汉族,籍贯:山东安丘,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菌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