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2020-04-21冯柳洁
冯柳洁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的热点,寻找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才能使之具有研究的落脚点。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探究的老问题,其凸显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正好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存在相通之处。因此,本文讨论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的若干问题,希望能理清思路,为进一步的研究铺垫。
【关键词】有效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达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09-02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效教学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而“有效教学”的理念源自20世纪上半叶。至今,其基本内涵定义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趣的是,“有效”是针对“无效”提出来的,那么充分说明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是存在的。它能帮助我们找到教育的病症,并努力使之走向一条符合教学内在规律的道路。那么,我们先来对其进行定义。
1.关于“有效”
英文中“effective”中文释义为:能产生预期效果的;有效的。作为对行为结果的判定词,其代表着某项活动实施后,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这样子,我们称之为“有效”。反之,设定的目标并未实现,称之为“无效”。因此,“有效”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活动有结果,说明活动具有实践性;二是活动达到预期结果,说明活动具有意义和价值,为设计者掌控。在本文谈论的有效教学,是针对第二个层面进行谈论的,即有效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关于“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这涉及到教学的两个对象:教师和学生。
狭义上,教学即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广义上,教学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焦点放在了教师如何教的研究;然而在新时代教育变革下,“教学互长”“先学后教”“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成为的大趋势。教育逐渐从唯教师论转向唯学生论,这是对过去偏重教师的教的一种纠正。
3.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过程合乎规律,科学而有序的开展教学流程。其包括教师教学管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因而,教学也是一种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即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以及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这也是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之一。
再者,从“有效”的角度出发,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是从学生角度提出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其关注点在于学生的学,而不在教师的教。有效益指的是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和结果,这结果是否落实了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社会价值观对学生的要求等等。因此,有效益是滿足个人、社会对学生培养的要求的。有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之比。教师的教学投入与学生收益之间的关系,效率越高,有效性越强。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关注学生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节省成本的教学行为。
二、有效教学的文献综述
有效教学的研究总的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多来源于西方教育研究者。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之后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对教师的教研究较多,其包括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等方面。
在国内,对有效教学的论证首见于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陈厚德编著的《有效教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有效教学的专著。其次,各硕士、博士论文也有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其中,以研究有效策略和有效评价的居多。
三、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概况
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成为一种国际共识。主要的研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素养研究,有欧盟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和美日为代表的以能力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研究,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个体的成功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内容结构框架研究。因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当下,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历时三年,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的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国将国际的核心素养概念应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制定出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期培养适应未来人才教育需要的基本能力。
四、有效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如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关注学生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节省成本的教学行为。学科核心素养是适应未来教育人才需要的基本能力。有效教学的“以生为本”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的人是异曲同工。可以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教学的时代要求。探究两者的关系,具有时代性意义。
(一)学科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前文有述,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着眼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且符合社会的、个人的要求,其最终目标紧紧围绕着育人这一根本目标。在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是否培养了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教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有效教学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一切的课堂改革都围绕着时代变革。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在学科核心素养盛行的今天,有效教学的改革方向必然会指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
五、實施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育人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自身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只有达到了育人目标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在现行狠抓教学质量的背景下,一线教师迫于应试压力,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来提升教学成绩。在单一繁重的劳动之下,教师无法腾出多余的精力和智慧来追求更高的教育理想。于学生,繁重的学业也在削弱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其痛症在哪里,其根源在哪里,为何走回了当初的路子。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更多地为学生的长久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应试与全面发展之间,努力争取最大的效益。
(二)提高课堂有效知识含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前强调“以学定教”“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转变成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关于如何学,需要教师进行角色换位。可以说,教育对象的年龄越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高。这是因为,将知识转变成技能或能力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的知识储量,更需要教师回到教育对象本身,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心理状况、接纳程度等。因此,教师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永远都要让自己成为谦虚的学习者,真切地去体会一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只有认清这一点,有效教学才成为可能,换位思考让教育者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传授有效的知识,构建可迁移的知识结构,最终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文认为,实施有效教学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通过合理、科学、富有激情、逻辑地组织教学,是学生能学、会学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体两面。会学的学生能成为好教师,反之亦然,在成为好教师前,教师必须先成为一位好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教学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等。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有效教学行为产生整体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01)
[3]江伟崧.分层教学 以学定教[N].湛江日报,2011-05-17(A08)
[4]杨晓伟.浅谈“以学定教”[N].伊犁日报(汉),2011-12-17(003).
[5]邓羽茜.“有效教学”:基于关系思维的批判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9(03):17-20+44.
[6]李洋洋.浅谈有效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J].学周刊,2019(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