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囊空肠营养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2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液囊空肠胃管

茅 丹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危重患者胃肠道蠕动减慢,引起胃内容物大量潴留,加上气管切开患者经常需要吸痰[1-2],从而导致腹内压的增高,易出现误吸。有研究指出[3],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增加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营养状况,而留置空肠管肠内营养及留置胃管肠内营养为上述方式的代表。近年来临床对气管切开患者手术后康复或治疗方式较多,但对于留置空肠管肠内营养和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相关研究较少。故笔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两种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气管切开并需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男55例,女25例,年龄(50±30)岁,其中颅脑外伤伴气管切开60例,脑梗死伴气管切开5例,脑出血伴气管切开15例,均无肠梗阻等胃肠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液囊空肠管鼻饲)和对照组(鼻胃管鼻饲)各4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肠内营养观察组置入液囊空肠导管,置管到位后开始以佰通营养泵从该管中注入肠内营养制剂力全平(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以营养泵泵入,起始速度为 30ml/h,次日增至75~100 ml/h;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经鼻置入胃管,置管到位后开始以佰通营养泵从该管中注入肠内营养制剂力全平(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以营养泵泵入,起始速度为30 ml/h,次日增至75~100 ml/h;观察组与对照组热量、氮量相同,营养治疗均持续7 d,其他治疗方案相同。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鼻胃管,胃管置入后,确认胃管在位,3 M弹力胶布固定于鼻翼。观察组使用液囊空肠导管,其包含1条特殊胃管和1条双腔空肠导管,空肠导管有1个囊将其植入胃管设计槽内 将导管置入胃内后将2.5 mL液体从液囊开口注入,直至顶部膨胀成为液囊,空肠导管与胃管实现自行分离状态,由于液囊在机体进行胃肠蠕动时作用于空肠导管并将其带入空肠。并在胃肠进行减压的时,可利用空肠导管对患者肠内进行营养补给。在实施时患者应采用右侧位,首先将液囊空肠导管前段进行润滑处理,并从鼻腔一侧将空肠导管插入胃腔50~55 cm,对导管位置进行确认后,将其进行固定后对胃肠进行减压处理。减压持续5分钟后将胃管与空肠导管进行分离,并提取2.5m左右泛影葡胺造影剂从液囊空肠导管开口处置入,并将开口处使用管盖密封,并将液囊空肠导管再次插入30~35 cm达到80~90 cm左右,将导丝退出,并对空肠管进行固定。此后利用胃肠动力,牵引液囊空肠导管进入空肠。临床可以通过腹部X射线片、抽取消化液检测pH值等方辨别导管是否进行空肠。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干预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2)统计观察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统计干预后患者胃潴留、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评价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10.32±2.46)d,住院时间(16.49±2.67)d,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k)观察组 4 0 1 0.3 2±2.4 6 1 6.4 9±2.6 7对照组 4 0 1 6.4 3±2.8 1 2 6.7 4±1 5.9 8 t 1 0.3 4 7 3.9 8 6 P<0.0 0 1 <0.0 0 1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25%,对照组28.13%,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s)

表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比(±s)

组别 n 发生例数 发生率观察组 40 2 5对照组 40 9 22.5 x2 3.793 P 0.05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发生营养失衡的概率也较高,且会影响患者预后故发生上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4-5]。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气管切开术后VAP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目前临床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营养直肠常用的是经鼻空肠导管或经鼻胃管进行干预。但,虽然经鼻胃管鼻饲虽简单方便,但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误吸、窒息、食物反流等风险[6-7]。重症患者在应激情况下,肠胃常伴有功能性障碍现象,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形成胃潴留,但该类患者多数情况下小肠功能依然能正常吸收营养。而胃潴留和胃轻瘫等状况与食物反流存在可导致窒息、吸入性肺炎、误吸的风险,且还能增加肠内吸收营养时间。而对患者实施液囊空肠导管营养干预能防止上述风险的发生。液囊空肠导管营养支持不刺激机体胰腺外分泌,防止了细菌移位于维持了肠屏障功能,对患者生命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在危重症患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液支持[8],其与患者的生理更加接近,故可有效提高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黏膜屏障的修复,可增强免疫力、提高肠道通透性,还可有效减少肠源发生感染几率。

综上所述,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液囊空肠管进行营养支持 ,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但本次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为我院患者,此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

猜你喜欢

液囊空肠胃管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含气率对缓冲液囊轴向刚度特性影响的研究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滑液囊支原体对产蛋鸡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肘关节周围滑液囊病变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