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2020-04-21吴立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评估

吴立琴

(合肥市庐江县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15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性疾病,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细胞参与发病,存在广泛且多变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情况,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喘息、咳嗽等为主,若治疗不及时疾病存在恶化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状况[1]。目前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病期需接受系统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患者恢复情况还受自身行为等因素相关。而临床常规护理重视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容易出现患者不依从情况,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作用欠佳,而临床护理路径以路径表呈现护理内容,提高了护理工作计划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究[2]。本文探究了不同护理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作用,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7年5月~2019年5月,对象:支气管哮喘患者,样本量: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17,年龄30~79岁,平均(52.43±2.69)岁,病程1~19个月,平均(10.55±2.12)个月;试验组男女比例24:16,年龄31~80岁,平均(52.76±2.77)岁,病程1~20个月,平均(10.69±2.18)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患者;(2)急性发作期患者;(3)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4)神志清楚且可正常语言交流患者;

排除标准:(1)伴有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气胸、神经官能症等患者;(3)并发肺心病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神志状态,记录血压、脉搏、尿量、排痰情况,在患者休息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和呼吸训练,避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并说明饮食禁忌;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1)入院1 d,消除患者及其家属陌生感,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向患者介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治疗手段、预期效果、注意事项,提高其疾病认知度,解答疑问,创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病史、基本信息等,并在后续护理中持续更新;(2)入院2 d,对患者进行情绪评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对于过度担忧病情的患者可介绍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信心,让患者了解到疾病的恢复与情绪相关。(3)3~4 d,监督患者用药,评估患者依从性,说明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对于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等药物,护理人员现场演示正确使用方法,而对于静脉滴注药物要合理控制流速,避免由于流速不当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问题,巡视时询问患者是否伴有不适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情况;(4)入院5 d-出院前1 d,强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结合疾病需求,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禁忌烟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增加腹式呼吸训练及其方法和频率;(5)出院当天,指导家庭康复阶段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调节作息和饮食,若有异常及时就诊或咨询医生。

1.3 观察指标

(1)依据相关标准,护理效果评估分3个等级:显效:护理后症状明显减轻,停药后病情稳定,心理状态稳定,依从性良好;有效:护理后症状稍有缓解,但需持续药物控制,心理状态良好;无效:病情未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满意度评估,使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服务态度、环境、护理方法、沟通状态等满意情况。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对应90~100分、70~89分和69分及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生活质量评估,使用SF-36量表,于护理前1周和护理后4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满分100分,得分与质量呈正相关[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 P S S 2 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x2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t值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72.50%相比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大,护理后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更高,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试验组(40) 67.21±3.45 83.67±3.87 20.079 0.000对照组(40) 67.34±3.82 74.59±4.01 8.279 0.000 t 0.160 10.305 -- --P 0.874 0.000 -- --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临床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且易复发,若病情反复发作会累及多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支气管哮喘治疗预后恢复与自身行为习惯、机体状况相关,因此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服务,以此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性护理方式,护理工作中建立标准化综合程序,综合利用医疗资源,促进疾病恢复。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可行且应用价值较高,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规范性,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专业且规范服务,保证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护理内容以路径表形式呈现给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严格按路径表工作,避免了混乱导致的服务不到位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以提升,且患者在护理服务帮助下明确自身行为不当之处,进行针对性调节,更利于生活质量提升[4]。

综上,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患者满意度理想,且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评估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