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04-21刘玮
刘 玮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六汪中心卫生院,山东 青岛 26641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发作,具体指在过去3个月-6个月期间患者出现上腹不适情况,伴有腹痛、早饱、食欲减退、上腹灼烧感等情况,且会引发焦虑、抑郁问题,无器质性病变,但会影响患者营养摄取,干扰其日常生活[1]。目前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改善肠胃功能,促进病症恢复,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欠佳,近几年来临床重视中医治疗探究,发现疾病发作与肝气郁结有关,不通则痛而引发胃脘痛,导致上腹不适等症状,因此治疗时可选择疏肝和胃汤。本文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样本,探究西药和中药治疗效果,旨在为指导此类患者治疗,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17年5月~2019年5月),共74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取抽签法分2组,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4-65岁,平均(44.73±2.99)岁,病程3-51个月,平均(27.32±2.79)个月;试验组男16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44.06±2.93)岁,病程2~51个月,平均(26.09±2.05)个月。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干扰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多潘立酮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前者用量10mg/次,3次/d,后者用量20 mg/次,1次/d,持续给药4周;试验组给予疏肝和胃汤治疗,方剂:黄岑10 g、柴胡10 g、木香10 g、枳实10 g、六神曲10 g、姜半夏10 g、厚朴10 g、陈皮20 g、白芍20 g、蒲公英20 g、甘草10 g,若患者反酸明显加海螵蛸15 g,对于脾虚湿盛患者加苍术10g,疼痛明显患者加醋五灵脂10g,呕吐嗳气患者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10 g,清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持续给药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效果评估比较,参照文献[2]制定标准,分3个等级:a显效:治疗后患者胃脘痛消失,嗳气、攻撑作痛、大便不畅明显改善,维持3个月未复发;b有效:治疗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情绪激动时偶有不适;c.无效:症状恶化或未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 P S S 2 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x2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 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 4.5 9%,高于对照组78.38%,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显,但大量研究证实具体发病与饮食习惯、生活状态和情绪状态关系密切,而目前我国居民生活压力较大,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明显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认为此疾病治疗关键在于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长期疗效欠佳,目前重视中医治疗探究,但具体方剂尚未统一,值得进一步探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中医理论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痞满”“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而病机在肝,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侵犯脾胃,出现肝胃不和、气机郁滞情况,多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临床治疗应以调肝理气、和胃解郁为主。本次研究给予患者疏肝和胃汤治疗,其中柴胡可和胃止痛,配合木香、枳实可理气解郁,强化和胃止痛功效,白芍发挥行气止痛作用,陈皮可燥湿运脾,行气滞,促使脾升而胃健,佐以蒲公英可苦降清热,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和胃健脾功效,正中疾病病机,较西药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疏肝和胃汤可促进病情尽快恢复,治疗效果尚佳,较西药常规治疗优势明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