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补片在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1陈浩东
陈浩东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900)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直疝与斜疝,其中以斜疝居多。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以无张力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为主,后者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等特点。术中常采用聚丙烯补片、聚酯补片等类型补片,但补片的使用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术后术区异物感、感染等并发症[1-2]。本研究旨在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男性股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年龄25~65岁,平均(45.23±4.35)岁;斜疝15例,直疝14例,复合疝3例。试验组年龄25~65岁,平均(45.31±4.38)岁;斜疝16例,直疝14例,复合疝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单侧股疝;既往无下腹部手术史;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3]中相关诊断;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麻醉满意后,患侧消毒铺巾。切口位置:内外环口平行于腹股沟韧带,长约6 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上下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打开精索结构,确认疝囊位置,并使其游离,在内环处将腹横肌膜切开,将腹膜前间隙分开,放入补片,间断缝合。将腹外斜肌腱膜缝合,重塑外环口,保障精索顺利穿过,检查无异常后,术毕缝合切口。术中对照组放入聚酯补片,试验组放入聚丙烯补片。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显效,术后病灶消除,疼痛感消失,未伴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效,术后病灶基本修复,疼痛程度减轻,伴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效,术后病灶修复不理想,疼痛症状未缓解;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补片固定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3)观察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切口感染、异物不适感、术区血肿、神经性疼痛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4.38%。试验组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P=0.086)。
2.2 手术相关情况
试验组手术时间及补片固定时间均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379,a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患者常表现为下腹部不适、胀痛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易诱发肠梗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水平已逐渐趋于成熟,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治疗效果显著。随着该手术技术在临床的普及,各种材料的补片也随之增多,如何选择有效的材料,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切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及补片固定时间均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尿管拔出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采取聚丙烯补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为,聚酯补片是由聚酯纤维制成,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及顺应性,且能够随意剪裁,物美价廉;但其抗感染能力较弱,多数患者术后存在明显异物感、感染等不良反应[5]。聚丙烯补片具有较好的弹性及强度,能够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与组织结合更牢固,利于切口愈合,价格低廉,其对促进术后康复、缩短病情康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其质地轻柔,患者术后异物感较轻,具有较大的孔径网孔和更高的抗感染能力,因此术后发生异物感、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手术效果[6]。
综上所述,在股疝患者经腹股沟切口疝修补术中采取聚丙烯补片,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