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9年某戒毒所新入所戒毒人员结核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21王艳郑开巧魏依亭房宏霞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戒毒所新入戒毒

王艳 郑开巧 魏依亭 房宏霞

从2016年开始,全球的结核病防控目标,将从“控制结核病”转向“终止结核病全球流行”。WHO提出的“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关系计划”,目标是:(1)使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率达到90%,患者应包括矿工、儿童、HIV感染者、注射吸毒者、监狱人群、无家可归者、土著居民、移民人群等脆弱群体;(2)使90%的人群在确保具有良好的依从和社会关怀下得到诊断和治愈[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既是吸毒人员,又是羁押人员,是结核病发病的脆弱群体和结核病防控的重点目标人群,属于全球终止结核病计划建议进行结核病检查和治疗的人群范围。

为了解吸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前结核感染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人员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的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入所戒毒人员进行结核感染状况检查,以期为制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动态队列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入所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研究期间内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接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排除标准:拒绝接受TST试验、存在TST试验禁忌证者。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入所戒毒人数为768名,去除各类原因导致未进行TST者14名,获得有效人数为754名。

二、研究方法

TST试剂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统一采购并提供,试剂全程冷链运输和保存。

TST由某强制隔离戒毒所门诊部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执行并进行结果判读与记录。

所有入选对象均先阅读TST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试验者才进行试验。

TST及结果判读方法:采用皮内注射法,让受试者充分暴露左前臂,于左前臂下1/3掌侧中央部皮内注射0.1 ml TST试验液。72 h后检查反应,交叉测量横竖直径, 相加后除2得出硬结平均直径,结果判定参照《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2]:平均直径<5 mm为无反应或者阴性;5~9 mm为一般阳性;10~19 mm为中度阳性;≥20 mm,或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反应。

卡痕查验方法:门诊护士在TST前查看研究对象左上臂三角肌处有无卡痕(有卡痕即表示有卡介苗接种史、无卡痕即表示无卡介苗接种史)。

结核感染判定:依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2]进行。TST检查确定是否感染需要符合如下标准,未感染:无卡痕者为硬结平均直径<5 mm,有卡介苗接种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 mm;感染:无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5 mm、有卡痕者硬结平均直径≥10 mm。

数据收集方法及收集的数据:数据由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人员使用Excel表格进行收集和审核,并定期上报至当地结防机构;结防机构工作人员收集、汇总数据并建立数据库。收集的数据包括:戒毒人员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量指数(BMI)、有无卡痕、是否有肺结核可疑症状(如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等)、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炎等)、吸毒年限、戒毒次数、入所时间、TST试验结果等信息。

三、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资料中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进行描述,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计数资料描述。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感染为因变量,以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值、有无卡痕、有无肺结核可疑症状、有无基础疾病、戒毒次数、吸毒年限为自变量,分类变量赋值情况见表1,以赋值最小的哑变量为参照,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变量筛选,设定纳入界值为0.05,排除界值为0.10。

表1 研究对象TST试验提示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变量赋值表

四、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研究前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前培训,明确研究方法,统一研究程序和标准;由当地结防机构统一采购并提供TST试验的试剂,试剂全程冷链运输和保存;由经过培训并合格的护士进行TST试验并读取和记录反应结果;研究过程中每月收集工作量及患者信息相关表格,随时掌握研究进度;研究人员与戒毒所现场工作人员随时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对TST试验结果数据由2名工作人员分别录入,并进行2次录入数据的一致性检验,对错录数据进行更正。

结 果

一、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754名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M(Q1,Q3)为34.9(30.5,41.0)岁。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高中/中专水平(651名,86.3%),其次小学及以下98名,占13.0%,大专及以上水平最少(5名,0.7%)。婚姻状况为未婚居多(470名,62.3%);已婚251名,占33.3%;离异/丧偶33名,占4.4%。BMI值最低16.0,最高35.9,M(Q1,Q3)为22.0(20.3,23.7);有卡痕者占56.8%(428/754);戒毒次数最少1次,最多10次,M(Q1,Q3)为 2(1,2)次;吸毒年限M(Q1,Q3)为8(5,11)年;大多数研究对象未表现出结核相关症状[91.4%(689/754)];无基础疾病的人数居多,占86.5%(652/754)。

二、研究对象结核感染情况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754名对象中,429名为TST试验阳性,TST试验阳性率为56.9%(429/754);148名为TST试验强阳性,TST试验强阳性率为19.6%(148/754)。根据结核感染判断标准,379例被判断为结核感染,结核感染率为50.3%(379/754)。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Z=-4.61,P<0.001)、BMI值(Z=-2.92,P=0.003)、吸毒年限(Z=-2.99,P=0.003)、有无卡痕(χ2=6.90,P=0.005)与有无结核感染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戒毒次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可疑症状与感染情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新入所戒毒人员TST试验结果显示感染情况的分析

表3 研究对象结核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研究对象结核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研究对象结核感染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TST结果是否感染为因变量,以年龄、BMI值、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戒毒次数、吸毒年限、有无可疑症状、有无基础疾病、有无卡痕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和BMI值的增大,感染率逐渐增加。详见表3。

讨 论

结核病的流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其中肺结核是结核病最主要的类型[3]。WHO在终止结核病策略中提出了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筛查和治疗等预防性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这对终止结核病策略有重大意义[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核病患者是阻止结核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而TST是发现结核感染的一种实用方法[5-7]。受羁押场所环境特殊性的影响,导致该人群的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且在预防和治疗上面临很大的挑战[8-9]。而该人群与社会普通群体之间处于双向流动状态,具有多种复杂且不稳定因素,即社会人群会进入羁押场所,戒毒人员也能回归社会。同时羁押场所工作人员、探访者和戒毒人员均可能与该人群中患有结核病的人有直接接触,导致结核病的诊断延误、感染期延长和疾病传播风险增加[10-12]。

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入所戒毒人员TST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56.9%,其中强阳性率为19.6%,高于其他人群[13-14]。结合卡介苗接种情况,有50.3%的人员TST结果提示有结核感染,稍低于天津市某监狱羁押人员感染率[15],但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吸毒人员在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前的结核感染情况不容忽视。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显示,结核感染与年龄及BMI值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结核感染率逐渐升高,该结果与林玲[16]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是因为吸毒对研究对象的抵抗力有影响,加上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结核感染率升高。另一个影响结核感染的因素是研究对象的BMI值,随着BMI值的增高,结核感染率上升;BMI值的增高很大原因是因为营养摄取不合理及缺乏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而Rosenkranz等[17]的研究也说明,传染病包括肺结核的发病率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综上所述,应重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结核病防治工作。一方面,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并定期开展,例如,根据感染率高的年龄组特点,多渠道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内容更加多样化,吸引人们的注意,提升宣传效果。另外,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关注戒毒人员的居住环境和营养状况,规律生活作息,增强体质锻炼,提高抵抗力。同时做好新入所人员的体检工作,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症状筛查,因为影响症状出现的因素很多,可增加对早期诊断有效的胸部X线摄影、分子生物学检查等[12,18]。与此同时也要重视HIV感染的防控工作,因相关研究发现[19],HIV感染高危人群中结核病感染率很高,如果HIV感染率在潜伏性结核感染流行率高的人群中增加,结核病的复发和传播将会增加。对于筛查发现的可疑者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积极建立羁押场所医院和结核病定点防治机构间的医防合作模式及合作策略,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能覆盖到羁押场所,是控制羁押场所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措施[20]。

猜你喜欢

戒毒所新入戒毒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