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国光:乘风破浪

2020-04-21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科医院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学科建设有实力,患者安全有保障,员工幸福有提升。朴素的愿景背后是他与宣医人的雄心与自信。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一幢脑型建筑物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街边不时有人驻足,抬头仰望。

这或许是自1958年人民大会堂剩余材料建成一幢楼宇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再次因为一座建筑而备受世人关注。

脑型建筑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统一,环形线条如涟漪般荡漾,立面纹理象征智慧之波,建筑内部的中庭则宛若大脑脑室。充满科技感的设计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但对宣武医院来说,打造华美外表下的强硬内核才是根本追求。

“颅脑大厦”的崛起印证着宣武医院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今天,它是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所在地,国际一流的神经外科手术和科学研究每天在这里进行。

自2008年奠基,它就逐渐化身为宣武医院的独特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一代宣医人通过赋予一座建筑以灵魂来宣示对新时代的抱负,院长赵国光正是领航者。

这位脸庞瘦削、目光坚毅的管理者身上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宣武医院短短数年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实现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

变革时代,领导者究竟该以怎样的战略思维为医院带来新的前行动力?他所面对的,承担的,得到的,期盼的,都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到医院发展的面貌中?赵国光及他所领导的宣武医院对这一切做了最好的诠释。

建立施政纲领

在强者如云的京城医疗版图中,宣武医院一直是低调而不平凡的存在,过去几十年,其在真抓实干和开拓创新中登上一座座高峰。

62年来,宣武医院形成了“诚、勤、严、精”的精神内核,赵国光就是在这种土壤滋养下成长起来的。2016年掌舵宣武医院后,面对新时期改革与发展之形势,他与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医院新的蓝图就此缓缓展开。

“学科建设有实力、患者安全有保障、员工幸福有提升。”他在任职演说中提出的目标掷地有声。没有华丽的辞藻,几乎是心底最朴素的愿望,成为了宣医人新时代的奋斗宣言,成为他的施政纲领,也成为医院的发展方针,从此以后,它将像一盏明灯照亮医院前行的方向。一切制度、政策制定皆围绕此理念,凡是与之相符的举措、创新都会得到医院大力支持。

“诚、勤、严、精”四个字的英文首字母连在一起是“HOPE”,赵国光希望他领导下的医院有愿景、有未来。当学科、患者、员工有了希望,医院也就有了再次腾飞的力量。

上任伊始,宣武医院新院区尚未投入使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可控因素?医改政策纷至沓来,如何高质量落实?科技飞跃发展,如何使疾病和学科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管理千丝万缕,但他相信大道至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上任后首先大力推动的便是新院区尽快投入使用。两年后,宣武医院现址南侧的新院区启用,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中心承担着围绕延缓衰老和老年疾病领域重大关键问题构建全国性老年医疗服务技术网络和科学创新体系的重担。一系列围绕老年医学发展的布局随即展开。

目前,宣武医院已建立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抗衰老等22个临床和科研协作联盟,涉及近千家医院和科研单位;成立了“衰老与干细胞研究中心”“宣武医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联合研究中心”,并形成了以高龄外科疾病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体系,建立了高龄特色病区、高龄患者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系统。

新院区的启用为老年医学的进阶提供了无限可能,而2018年“颅脑大厦”的启用,又为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宣武医院以综合实力为主体、以神经学科和老年医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迸发出强劲活力。

1 2018年,宣武医院荣获国家在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成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医疗机构。

布局学科新时代

如何全面提升学科实力,是赵国光任学科带头人时就深入思考的问题。成为管理者后,他更加敏锐地意识到,现代学科发展与传统学科发展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唯有“守正创新”,方能“乘风破浪”。在赵国光看来,学科建设要守客观规律之正,创学问学术之新,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突出特色引领,以提升临床诊疗能力、加大科研成果产出和高层次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整合资源、协同作战”,促进医院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学学科发展的转变,是对医院管理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考验。”在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他说道。

二级学科并不是宣武医院的强项,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三级学科是医院突出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三级学科,引领学科综合发展是医院提升学科实力的既定规划。这正是医院“一体两翼”战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但宣医人显然不会仅满足于打造一家常规意义上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医院。基于医院在相关学科的地位及自身功能定位,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是宣武医院的必然选择。

2 为患者、员工带去爱和希望,是赵国光作为管理者所要承载的重量。

在赵国光看来,研究型医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创新,这需要不断对学科进行分化和深化,同时推进各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目前,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设有330张床位,已孵化出癫痫、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等20个亚专业组,开设癫痫、睡眠、不安腿、心身疾病等近30个特色专病门诊,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疑难重症患者。

“专业越分越细,实际上是在给疾病和学科带头人搭建平台。”赵国光说。

2018年,宣武医院新地标“颅脑大厦”——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启用后,神经外科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CHINA-INI由地上9层和地下3层构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内设床位280张、神经外科手术室8间、DSA造影手术室2间,设有伽马刀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和微侵袭神经外科培训基地。硬件设施方面,中心配备了术中核磁共振、神经导航机器人等世界最先进的神经外科诊疗设备。

世界神经外科泰斗萨米教授等全球十余位顶级神经外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此外,研究所还配备了一支国内顶尖的神经外科专家团队。

这是一个开放、交融的平台,它打开了宣武医院学科登上国际舞台的通道。此外,它还是一个国际化的研究和临床转化平台以及神经外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颅脑大厦启用后,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床位增加至345张,年手术量有望在短期内突破万例。为此,宣武医院打造了干细胞、基因组学、脑机接口、5G、影像分析五大支撑平台,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创建,搭建人才、青年项目等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老年医学和神经医学的发展最终带动了医院学科综合实力的提升,“高龄外科MDT解决方案”就是典型代表。

医院围绕围手术期安全,运用资源和数据,形成大数据平台,产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以保证高龄外科患者的手术安全。该模式中,从大数据建设开始,优先考虑互联网、互联网+,找出关键性指标,针对整体运行效率,以疾病和患者为中心,将麻醉、心脏、神经内科等各亚专业组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最终在医疗质量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赵国光的管理哲学中,学科建设要具备科学研究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批判性思维。“科学的目的是通过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发现各种规律,同时提倡质疑和独立精神。”成为管理者后,他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科学的追随者,他要把科学的精神运用到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中。无论是学科管理体系构建、科研平台打造还是创新团队建设,无不体现着这种思想。

院长语录

◎学科建设有实力、患者安全有保障、员工幸福有提升。

◎研究型医院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创新,这需要不断对学科进行分化和深化,同时推进各学科的融合与交叉。

◎科学的目的是通过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发现各种规律,同时提倡质疑和独立精神。

书写高质量答卷

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使患者安全有保障?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赵光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逻辑。

在他看来,医疗服务作为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其质量关乎生命,但人类疾病多样、复杂,个体性强,体系庞杂,与传统工业生产“标准件”存在极大差异。

“疾病治疗本身有标准,但医院间质量标准却不一样。”他要带领宣武医院回答医疗质量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宣武医院的路径是主动对表国家质量标准,在质量管理领域开展大量探索与创新。

近年来,宣武医院充分发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两大学科优势,通过学科协同融合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提出“问题导向、全员协作、全程控制、持续改进”(P-ACT)的规范化质量管理方法。医院建立了多学科、多维度协作诊疗体系,对关键环节强化接口管理、风险点识别,实现从末梢到顶端的医护全过程质量管控。从“文化-人才-制度-技术-服务”(CERTS)五要素入手,丰富管理内涵,规范医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卒中绿色通道”将这种管理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前,我国脑卒中处于高发态势,脑卒中患者人数已达1242万。大量循证研究显示,对于适合静脉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如果将其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患者死亡率将下降22%。

宣武医院克服门诊量大、资源有限等困难,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团队组织起来,以救治时间为金标准,改善流程,提升每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串联诊疗模式转变为全新的MDT模式。

通过干预,再通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72例上升到2019年的693例,其中静脉溶栓DNT从2012年的2小时缩短为目前的27分钟。

在更宏大的层面,宣武医院将质量管理与医疗管理、科研管理、人才管理、资源管理等进行叠加,并集成优化,采取“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体系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医院从细化诊疗行为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入手,将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形成了“临床提出问题、科研理论探讨、技术开发、产品转化、服务临床、行业推广”的闭环,实现了质量管理促进学科发展,学科发展推动质量优化的良性循环。

一系列举措之下,宣武医院质量管理开花结果,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并在2018年荣获国家在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成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医疗机构。

1 “颅脑大厦”的崛起印证着宣武医院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

让梦想照进现实

严谨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的流程再造为患者带来了高品质的服务,但医学的边界远不止于此。

紧密的流程衔接,如流水线,医学的温度如何体现?带着这样的疑问,赵国光和同事们开启了一场探索。

“每个患者背后,都有一段触动心灵的故事,作为医生,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是否愿意去了解、去倾听?”从2013年起,在临床标准病历之外,他和同事们尝试撰写一份平行病历,记录患者患病经历、家庭、治疗过程及心路历程,这被称为叙事医学。

数年来,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完成了3000多篇充满人性关怀的平行病历,并于2019年集结出版,取名《用心:神经外科医生沉思录》,位列商务印书馆2019“十大好书”榜首。

赵国光愿意将之称为文化的胜利。他深知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取决于历史积淀,文化的内涵与每位员工的做事态度息息相关。“医院改革发展中,员工不光要有合理体面的收入,对职业认同感和医院文化认同感也要提升。”

新员工入职大会上,他对新宣医人提出殷切期望:药物和手术刀是你们未来的职业技能,而语言是传达爱心的工具。希望你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用技能治病救人,更要用爱心为患者带去安慰和温暖。

2 在赵国光眼中,学科建设要具备科学研究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批判性思维。

为患者、员工带去爱和希望,是赵国光作为管理者所要承载的重量。他是造梦者,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到中国质量奖,从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到打造国家医学中心,他带领宣医人走在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大道。

同时,他也是一个逐梦者。2019年9月20日,雄安宣武医院在雄安破土动工,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第一家综合医院。在一个成熟的城市中建立一家医院,仅仅需要复制。而在尚未成型的城市建立一家医院,却是巨大的挑战。

“雄安的整体布局让人兴奋,未来城市什么样,雄安会有很好的展示;而未来医院什么样,宣武医院雄安院区也会有完美的展示。”略显兴奋的表述之下,流露的是赵国光和宣武医院的雄心与自信。

从理念上讲,雄安院区将是集智能、绿色、第五代、无院墙、以健康为中心等概念于一体的医院。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深度思考和前瞻布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雄安院区是赵国光眼中理想的医院,那里以健康为中心,突破院墙,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那里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为患者综合施治;那里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所有服务、流程、空间布局均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种子已然播下,理想在萌芽。如今,宣武医院的未来版图日渐清晰。

逐梦之路艰辛却不曾止步,面对记者,赵国光没有太多时间坐下来品味自己的旅程,他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学科医院
【学科新书导览】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超学科”来啦
萌萌兔医院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