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1”心理工作模式在特勤疗养保障中的应用*

2020-04-21王丽杰吴志颖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特勤疗养团体

王丽杰,付 婧,吴志颖

特勤人员是指飞行人员、潜艇艇员、潜水员和某些特殊勤务的水面舰艇人员等,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极易形成心理应激损伤并产生心理疲劳。通过疗养可以达到休养、治疗以恢复健康和体力的效果,从而提高军事作业能力,陈孔斌等调查认为,特勤疗养员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值得关注[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勤疗养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2,3],心理训练开展受到设备、环境条件及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为此,笔者针对特勤疗养心理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在训练内容、形式及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完善,依托所在全军特勤心理康复中心技术与设备基础,提出“4+1”心理工作模式,为特勤疗养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特勤疗养员3363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特勤疗养员中开展:(1)心理健康状况评估;(2)团体心理训练;(3)团体心理健康辅导;(4)个体心理训练。包括:①个人和团体绘画治疗;②个人和团体沙盘体验;③智能心理减压舱;④心身平衡干预系统;⑤生物反馈治疗仪;⑥3D电影提供更好的缓解压力的疏泄环境。“+1”是指必要的个体心理咨询,小组访谈。

时间安排由疗养科统筹制定,与心理科达成共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1次/30 d(入疗前3 d);团体心理训练1~2次/30 d;团体心理辅导1~2次/30 d;心理放松训练:4~6次/30 d;“+1” 由心理评估情况约定时间次数。

1.3 效果评价 评定一:应用疗养绩效评定系统[3]评估:身体素质状况、疾病治疗效果、心理健康水平、自我保健能力和服务满意程度5个维度,由各专业按职责分工。心理科负责心理健康水平阳性项目评分。按照系统预先设定心理健康等级标准,分“优秀”“良好”“一般”及“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评定二:应用自编半开放式《“4+1”心理工作模式调查问卷》,在每批/月全时程完成疗养的特勤疗养员中任意抽出2/3的人员,连续6个月共362人进行心理训练情况调查和效果自我评价。问卷按每小号 2.5 分统计,答“是”+2.5 分,答“否”-2.5 分,正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评价越高。满分100,高于85分为“好”,85~70 分为“良好”,70~55 分为“一般”,少于55分为 “不良”。可以无记名填写,参加人员100%完成(问卷见表1)。

将数据处理后录入Excel中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各类特勤人员心理测评分值统计,2016年平均得分5.99,优秀率99.84%;2017年平均得分6.0,优秀率100%。2017年优秀率比2016年提高0.16%。

《“4+1”心理工作模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好” 占 81.9%(1116/1362),“良好” 占 15.5%(212/1362),“一般”占 2.6%(35/1362),“不良”为 0。

3 讨论

特勤人员按照执行任务属性可分为空勤、海勤人员,其心理状况分为负性情绪、心理障碍等。由于特勤人员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的不同,心理健康状态所处的水平也不一致。

“4+1”心理工作模式是结合特勤人员心理特点与疗养特点,依据心理学原理提出的,其以心理放松、提高、康复为目标,是在情绪放松的基础上,以提高自信心、注意力、柔韧性及调控能力为目的的心理品质提升方法。

特勤人员执行高强度军事作业任务,常处于高紧张度、高噪声、封闭环境中,面临的应激因素复杂且突发,所以承受的应激强度更加剧烈;同时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处于封闭的群体生活状态且远离亲人,容易出现人际适应不良,增加了个体的心身承受能力的考验。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其强调心理应激是一种过程,在应激反应的产生过程中受到来自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的多种变量的影响。模式是指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是否与现象的本质相合,可以在认识过程中逐渐检验和修改,逐渐得到正确的认识。赵永光等提出未来疗养医学在进一步开展自然因子疗法等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军队指战员在高科技战争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出现的持续性高度紧张状态,以及复合性危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后的疗养预防、疗养保健、疗养治疗和疗养康复。这就为“4+1”心理工作模式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4]。

表1 “4+1”心理工作模式调查问卷

特勤人员岗位的不同,任务特点及个体人格特性的差异导致其心理需求也不同。应用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便于迅速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问题确定心理访谈的对象,了解个体心理表现,掌握群体心理发展的趋势,做到及时预警。在团体心理训练中实现特勤人员通过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成员认识自己,发展认知结构,形成积极态度,维护和增强军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军人心理疾病的发生,培养和提高观察、思维、自信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谋略的敏捷性,提高团体凝聚力。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目的在于培植军人心理健康观念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个体心理训练,包括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意志力量训练、心理柔韧性训练。个人和团体绘画治疗、个人和团体沙盘体验,让疗养员在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中成长。智能心理减压舱具有香薰放松、负离子净化氧疗生理调节等功能,达到情绪放松进行心理减压。心身平衡干预系统或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有效的自主神经调节进行情绪放松训练。3D影像放映进行情景模拟,冥想训练,开放大脑潜能,挖掘心理潜能,达到提升适应能力的目的。个体心理咨询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绘画及沙盘体验的映像进行摄入性心理工作。

“4+1”心理工作模式以放松训练为基础,对于任务后特勤疗养则以疏泄为切入点,进而放松训练。训练以提高自信心、注意力、坚韧性及调控能力为目标。对于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为“良好”以下者,采取个别心理咨询或小组访谈,明确问题,达成共识,进行心理干预,借助心身平衡干预系统、智能心理减压舱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理心理调节,状况好转进入放松训练,直至达到健康水平。空勤疗养以放松、提高为主要切入点,海勤疗养则为疏泄与提高训练为切入点。心理工作将主动训练与被动放松相结合,两者交替进行;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纳入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训练中;将针对性的团体训练与个体心理训练结合进行[6],根据疗养团队的特点开展心理工作,按照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案,确保全面掌握保障对象的心理特点,年龄、从事专业岗位年龄,岗位特点,入疗前的任务特点等情况,以便迅速、精准、有效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4+1”心理工作模式是对特勤人员疗养中心理工作技术与方法的梳理、总结,可以有效提高特勤疗养人员的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特勤疗养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景观疗法在保健疗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