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徐县婚俗中的方言语汇解读

2020-04-21原慧艳孟美芬

关键词:婚俗俗语男方

原慧艳,孟美芬

(1. 山西大学 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2. 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3. 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西 太原 030400)

0 引 言

清徐县古称梗阳,位于山西中部,是太原的南大门。清徐始建于春秋,隋置清源县即梗阳,金置徐沟县,20世纪50年代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称为清徐县。[1]1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孕育了清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习俗和文化,这些文化和习俗成为三晋文明和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徐沟、大常等地尚有保存相对完整的晋商古民居和古村落。[2]3

在当地丰富的文化习俗中,婚礼习俗别具一格,特别是婚礼习俗中所包含的地域鲜明、形象生动的方言俗语,尤为耐人寻味。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婚俗仪式删繁就简,传统婚俗逐渐弱化,与之相关的方言语汇也正在逐渐消失。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认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3]10-24汉语方言学家李如龙指出: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方言反映地域文化。[3]10-24为挖掘地域文化中的方言语汇,本文以清徐城关婚礼习俗中的方言语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全景式展现清徐县婚礼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古老的方言俗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进而使当地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1 婚俗中规约类方言俗语

婚俗是中国传统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习俗,婚俗中的乡规民约是当地人们所必须遵循的。清徐婚俗中的乡规民约类方言俗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1.1 媒妁规约俗语

中国古代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的清徐,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可以没有“父母之命”,但必须有“媒妁之言”。清徐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俗语,可见媒人的角色不可或缺,但媒人的作用已不同以往,他主要是在男女双方家庭间就彩礼和婚礼习俗的差异进行调和,促使婚礼早日顺利进行。

传统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在清徐,婚姻不仅要考虑双方家境是否相当,还要考虑男女双方人品、文化程度和生辰属相等是否相符。“龙寻龙,凤寻凤,臭八鸪戴胜鸟寻的是咕咕虫”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清徐人这一婚姻观。这一俗语与中国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体现了当地老百姓传统的婚姻观念,还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绝妙的语言创造力,读来使人忍俊不禁。

“看门风家风”是清徐婚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男女双方相互中意时,女方父母会在媒人的陪同下对男方家庭进行实地考察。看看男方家庭“家儿家产厚不厚”、“门风家风好不好”,了解一下未来的亲家“栓自不栓自”。“栓自”是个地道的方言词,内涵丰富,使用范围广。它有讲道理、有涵养、善持家等含义。日常生活中,“栓自”和“不栓自”一般不连用,常用于陈述句,表达说话人对某个人的教养或某个家庭的家风进行评述,如“兀人栓自那个人人品不错/兀家不栓自那一家家风不好”。“栓自不栓自”连用时常用于疑问句,表达在谈婚论嫁过程中说话人询问男女某方家庭的家风。

1.2 婚前规约俗语

“吃成饭”是在订婚前男方父母邀请女方到家里吃饭。“成饭”取“成”之意,即表示双方彼此合心称意。“成饭”的主食为“拉面”,取“拉扯”之意,表示男女两家人从此拉扯在一起,具有了一种特殊的紧密关系。“吃成饭”期间,男方父母会送给女方“四色礼”,“四色”即“事实”。清徐方言中“四色[s45sa11]”与“事实[s45s54]”相叶,表示男方父母对未来儿媳妇的认可,也昭示男女双方婚配关系的正式确定。“四色”也表示“四季”,“四色礼”也称“配婚衣”,即男方父母要送给女方一年四季的换季衣物,这一习俗寄托了父母对儿女婚姻幸福美满的祝愿。20世纪80年代,“四色礼”主要是“袜子、裤带、裤子、外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四色礼”已由物品折合成现金,“四色礼”也逐渐成为一种形式。

“喜喜扁食”和“红包封儿红包袱”是清徐特有的婚俗。订婚当天,男方的订婚宴主食为“扁食饺子”。订婚宴结束后,男方母亲会将“扁食”扣在两个碗中,然后用红纸搭成十字固定在碗上,称为“喜喜扁食”,由女方带回去送给自己的父母;待男方去女方家时,女方母亲同样准备一碗“喜喜扁食”让男方带回。男方母亲还会准备两个“红包封儿红包袱”,即用于包裹物品的红布,意为在订婚过程中如有不妥请女方及家人多体谅、多包涵。结婚当天,女方会用“红包封儿红包袱”包着自己的衣服、鞋、洗漱用品等带到男方家。这一习俗体现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也预示着双方已有的婚约不能轻易解除。

1.3 婚礼规约俗语

婚礼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场仪式,其中婚宴是必不可少的。在清徐“办事宴”是一个专有名词,常指婚礼。如“你家多会办事宴了?”即问“你家孩子多会结婚呢?”,可见婚宴在清徐婚俗中的重要性。

家有喜事,当然不能忘记告祭祖先。婚礼前一天,男方父子带上婚宴中的食物“上坟”祭祖,以敬告祖先,同时也希望这份婚姻能得到先人的祝福。祭祖回来后,男主人用炭块和红纸堵住房顶的“水口”。“水口”是下雨时房顶流水的地方,中国传统认为“水为金”,流水会带走财运和喜气,因此,清徐人用“堵水口儿”这一习俗来寄寓自己美好的愿望,希望结婚当天财气旺盛、食物充裕、喜气充盈。

1.4 婚后规约俗语

“回门”专指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婚后第二天,新娘家派人接新人回娘家。新娘家则宴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女儿新婚之喜。回门当天,新婚夫妇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返回男方家,寓意着新婚生活始终充满着阳光。

“满十天”也就是婚后第十天,在清徐要吃“糕”,也称“十方糕”。“糕[ku11]”与“高[ku11]”同音,希望新婚夫妇未来生活能节节升高。这一天,主家把“十方糕”分给邻里,让邻里也沾沾新人喜气,邻里则回赠一把盐,清徐方言“盐与“缘同音,寓意新婚夫妻之间、邻里之间都是有缘分的,同时也祝愿彼此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习俗变为主家请邻里到家中吃饭,但主食仍为“糕”,可见“主家送糕、邻里赠盐”的习俗形式虽已消失,但对新人的祝福不可缺失。

“前七后八,两家大发”是指结婚十天以后,新娘可以回娘家住,但住的天数有讲究,第一次住七天,第二次住八天,只有遵循这一规约,两家人未来的日子才能富裕美满、蒸蒸日上。

2 婚俗中祝福类方言俗语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幸事之一。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新人总会得到人们的祝福,这些祝福会反映在饮食、用品、出行等方面,通过方言俗语的谐音会意,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

2.1 饮食祝福俗语

“岁岁扁食”取岁岁平安、年年有余之意。这一习俗常见于山西晋中地区,饺子数量由新人的年龄来决定,但清徐“岁岁扁食”的数量是在新人年龄基础上加天一个地一个,如果是闰月再加一个,形状类似小鱼。婚礼当天凌晨零点,新人吃“岁岁扁食”,讲究谁先吃完谁当家。尽管这一习俗并不能完全决定未来生活中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但从中也可以窥见妇女渴求婚姻平等的愿望。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家庭都会用当地特色食物来款待亲朋,“馏米”是其中之一。“馏米”是由黏软的糯米和酸甜的骏枣一起蒸制而成。子夜时分,用两个红色的碗扣一碗馏米,上面用红纸条十字披红,作为进献祖上的头碗;第二碗是给新人,希望新人未来的生活能像黏黏糯糯、酸酸甜甜的“馏米”一样甜甜蜜蜜。

婚礼庆典上有争抢“莲花馍馍”的习俗。“莲花馍馍”是在莲花状馍馍上扎满了“圪针花刺”,“莲[liɛ11]”与“连[liɛ11]”同音,取“连连生子”之意,蕴含了当地人们多子多福、育子不易的生育观。庆典上,人们将“莲花馍馍”用绳子吊起来,让两个新人争抢,直到将莲花馍馍抢到手掰成两块为止。“莲花馍馍”上的“圪针花刺”在争抢过程中存在危险,因此,这一习俗在现代婚礼中已经消失。

结婚当晚闹洞房结束后,新婚夫妇要喝“和气拌汤”。清徐有“和气拌汤,长寿面,豆芽儿瓣瓣,莲花旦旦” “子孙角儿饺子长寿面,后边跟的一连串” “和气拌汤就扁食,明年生个胖小子;和气拌汤就豆豆,养下的娃娃都是精豆豆”等民谣。透过这几个民谣我们可以看到清徐人民对家庭和睦、多子多福、幸福绵长的深深祝愿。“和气拌汤”是由“四行(háng)人”用新娘家带来的物品做成,所谓的“四行人”即指公婆、父母、丈夫都健康且儿女双全的女人。其中,用炭块烧火寓意着新人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兴旺发达。拌汤中还要放一个内包七个小扁食的大扁食,叫“子孙角儿饺子”,七个小扁食意味着五男两女,七子团圆。旧时,在“子孙角儿饺子”中会放一根引针(做被子用的大针),新娘先咬到针尖意味着要生男孩,咬到针冠则意味着生女孩。因这种做法存在危险,放针的习俗已经消失。

2.2 用品祝福俗语

在清徐,新婚被褥的准备也特别有讲究,只有“四行人”才能为新人缝制被褥。这隐含了父母希望新人的生活能像“四行人”一样父母健康、夫妻和睦、儿女双全。择一偶数月的良辰吉日,请四个或六个“四行人”,做四条或六条绸缎面的被子,这里人和物都讲求成双成对。新婚当晚使用的被子要留个角不缝合,用于放红枣[tsu54]、花生、桂[ky45]圆、瓜子、喜糖等物品,取其谐音“早[tsu54]生贵[ky45]子、早早得喜”,寄寓了人们对新人美好的祝福。结婚当天,迎亲队伍出发后,一些结婚未生育的年轻妇女会将这些物品拿走,意在沾沾喜气,讨个吉利。

清徐民间有“拜帖盒儿——常有理(礼)”的谚语,“理[li54]”与“礼[li54]”同音。“拜帖盒”原为古人的名片盒,在清徐已经演变成婚嫁时的礼盒。在清徐婚俗中“拜帖盒”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装载的物品不仅寄托了双方父母对新人的祝福和希望,也表示亲家双方能彼此互相尊重、礼尚往来。“娶亲”和“送亲”时,男女双方都必须携带“拜帖盒”,里面的物品大相径庭。男方的“拜帖盒装”里有:新娘佩戴的胸花,用来表示身份;新娘佩戴的墨镜,用以抵挡路上遇到邪气;新娘绞脸用的五色线和一对被红纸染过的熟鸡蛋,这用于装扮新娘,使新娘更漂亮;还有茭子、茶叶和四个红包,这里的“茭[tiu11]”与“交[tiu11]”、“茶[tsh11]”和“常[tsh11]”同音相叶,蕴含着两家能常来常往、融洽交往的愿望;四个红包称为“喜喜钱”,用于感谢为女方梳妆打扮的人。另外,新郎家还得准备一束柏树枝,柏树枝一面贴有大红喜字,另一面贴有“九石榴一佛手”的大红剪纸,“佛[f11]”与“福[f11]”相叶,希望新人生活喜气洋洋、福运绵长。新娘家的“拜帖盒”里装有:铜铁各一块,意为父母希望女儿结婚后的基业做到铜帮铁底;顶针三个,两个铜制的一个铁制的,希望小两口能把家庭顶起来;谷根七根,老辈人都说谷子是探海之根,寓意女儿成家后深深扎根于婆家,并要与婆家人和睦相处;豇豆七个,“豇[ti11]”与“强[ti11]”同音,寓意日子过得比别人强;蜂蜜一盅,置于两个相扣的酒盅内,用红纸条搭成十字封好;放一束艾草(七根),以表示小两口恩恩爱爱、甜甜蜜蜜;枣、核桃若干,以示新人早生贵子;红筷子一双,还有用于做“和气拌汤”的葱、双棒辣椒、长寿面、盐等食材,寓意小两口和和美美,幸福百年。结婚当天双方交换“拜帖盒”,寄予了双方父母对子女婚后生活美满的期盼。

迎亲时新郎要带“富贵钱”,通常是由若干一毛钱或五毛钱的硬币组成,用红纸包住交给新娘。有两种用意:一是一部分作为新娘出门前的富贵钱,压在枕头下以求得富贵;二是在娶亲回来的路上,路过汾河时扔到河中作为“过河钱”,祈求河神保佑平平安安。

2.3 出行祝福俗语

山西晋中的许多地方都有女儿出嫁“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清徐也不例外,俗语有“带了娘家土,丢了娘家福”。女儿在出门时脚不能沾地,由兄长背着出门,送到迎亲的车上。这一习俗也承载着“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的美好祝愿,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落喜房”即迎亲回来后,新娘的脚仍不能沾地。旧时新娘下轿后双脚交替踩着两块红毡进入喜房,现在一般由新郎背着或抱着新娘进入洞房。

山西晋中地区多有“混父母”习俗,清徐亦如此,称为“混大人”。在婚礼庆典上,宾客们将新人父母扮丑,在滑稽的音乐中父亲背着或抱着母亲上台向各位亲朋好友表示感谢。这凸显了子女新婚之喜,也是父母之喜。这一方式不仅增加了婚礼现场的热闹气氛,也送去了宾客们对主家夫妇的祝福。

清徐有“姑姑提盆盆”的习俗。闹洞房结束后,小姑子将尿盆送入新房,并说“新媳妇儿新媳妇儿开门门来,姑姑给你送的盆盆来,侄儿男女引得一群来。”新娘答道:“你姑姑你姑姑你上炕来,把你的侄儿男女都引上来。”这一习俗寄寓了人们祝愿新人能早生儿女、多生子嗣的美好愿望。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尿盆在人们生活中已然消失,“提盆盆”习俗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该方言俗语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2.4 其他祝福俗语

当地有句俗语“好日子天占了”,这是指好天气会被老天爷占用。结婚的日子一般都是双方家长共同请阴阳先生选择的良道吉日,但现实中难免会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如果结婚当日遇到坏天气,人们就会送上“好日子天占了”来安慰主人,主人也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沮丧。

“坐椅子,摇扇子,丫环蛮妮子伺候一辈子。” 婚礼当天一大早,有专人为新娘梳妆打扮,一边梳头一边送上该俗语,期盼新娘在婆家的日子过得舒心富贵。

3 婚俗中禁忌类方言俗语

自古以来,婚俗中存在许多禁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再相信那些迷信习俗,但仍有许多人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婚俗中,人们为了趋吉避凶,常通过方言俗语来提醒或制止一些禁忌,以求得心里安稳。

3.1 生肖禁忌俗语

清徐婚俗中,有“羊鼠一旦休,白马怕金牛;蛇见猛虎如刀割,龙见兔儿泪常流;鸡斗猴,活相呕,猪猴不到头”的生肖禁忌说,虽没有科学应证,甚至有些迷信色彩,但当地人们却非常注重这一禁忌。在中国民间,这种生肖禁忌说也广泛存在,只是各地相生相克的生肖并不相同,比如:“鸡犬结冤仇” “蛇盘兔必定富”等。但人们在婚姻中或多或少地求相生避相克,这也无形中给青年男女的自由婚姻抹上了一道阴影。

在清徐,除了婚姻双方的生肖有禁忌外,参加婚礼的宾客生肖都有禁忌。结婚当天,参加婚礼的宾客要注意避免与新娘子属相相冲,讲求“1、5、6、9要避讳”。假如新娘属牛,生肖牛后第一位属相虎,第五位属相马,第六位属相羊,第九位属相狗,也就是说凡属虎、马、羊、狗的宾客在新人拜天地之前是不可以看新娘的,否则会对自己不利。

3.2 血缘婚禁忌俗语

传统的中国婚俗有“两姨结亲,亲上加亲”一说。《红楼梦》中,贾宝玉无论是和林黛玉还是和薛宝钗结婚都属于亲上加亲。但在清徐民间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婚”的禁忌,有“骨血不倒流” “姑姑做婆,一辈子不和”等俗语,可见当地人们早已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鲍宗豪指出:婚姻习俗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婚俗道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7条第1款也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禁止结婚的。近亲结婚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是有悖常理的。

3.3 饮食禁忌俗语

新婚后,公公婆婆会换着花样做饭,有“七角角饺子,八火烧烙饼,九日馍馍,十日糕”的饮食习俗,还有婚后第五天“不吃婆家饭”的习俗。新婚夫妇不能在自己家吃饭,甚至不能喝自己家的水,怕把婆家吃穷喝穷,因此,在婚后第五天,由邻居来招待新婚夫妇。

3.4 出行禁忌俗语

清徐有“娶媳妇儿绕道儿”的习俗。结婚当日,迎亲和送亲忌走重复的道路,有“东来西走、西来东走”之规矩,这一习俗蕴含着人们希望小夫妻能相扶相携、相伴到老,不要出现走重道、再婚配的现象,这正契合了古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实祝愿。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在清徐,出嫁的姑娘在冬至、腊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日子是不能回娘家的。俗语有:“娘家过个冬冬至,婆家死个公” “娘家过个腊八,婆家死个热戳许多”,这是对婚后妇女回娘家的一种约束。现在,山西许多地方仍有出嫁的姑娘正月初一不能回娘家的习俗。

4 结 语

清徐婚俗方言语汇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俗中,在民间口耳相传。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的传统观念逐渐淡漠,一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同时承载这些习俗的方言俗语也正在消失。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6]1黄涛认为:语言民俗是一种精神文化,方言俗语则是地域民众精神活动的语言凝结形式,是前人的精神与现实说话人的精神的融汇。[7]288我们对清徐婚俗方言语汇的研究,正是要全面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究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生活。

猜你喜欢

婚俗俗语男方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客家俗语巧诵读
自制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数字俗语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