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指代笔 运墨传神
——由《松鹰图》谈潘天寿的指墨艺术

2020-04-21中央美术学院100020

大众文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潘天寿指头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100020)

2018年嘉德秋拍,近现代艺术巨匠潘天寿先生最具传奇色彩的巨幅指墨画《无限风光》,吸引国内外藏家的关注,经过多轮激烈竞逐,最终以惊人的2.5亿人民币落槌,加佣金2.875亿人民币成交,一举刷新潘天寿作品拍卖纪录。一时间潘天寿与指墨画艺术成艺术界讨论的热点。

所谓指墨画,即以手代笔,手指蘸墨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作画的基本工具就是指头与手掌,所以指墨画与用作笔画完全不同,手指的运动与毛笔的运动相比受到的限制更大,不如笔的随意自由,也不易控制。关于指墨画的渊源,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中记述张璪生平时说:“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据清代文艺理论家方薰所著《山静居画论》记载:“指头作画,起于唐张璪,张璪作画或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而成。”由此,张璪成为画史文献中公认的指头画先导人物。清代前期,“指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已时有所见,至清中期,“指头画派”才得以确立,真正从事指墨画研究创作,并独辟蹊径将指墨形成一种独特技法的当属康熙年间的画家高其佩,至此手指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分支正式确立。高其佩曾在一首《述画诗》这样写道:“吾画以吾手,甲肉掌背俱。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可见高其佩将甲、肉、掌与背四者并置,从而形成这种独特技法。受高其佩影响的画家众多,有成就的如李世倬、高凤翰、黄慎、潘天寿等。高其佩的指墨画创作更多的是表达个人独有的文化价值,也就是个人情怀。与之相比,潘天寿则是从形式语言本体的角度,不断地思考探索笔画与指墨画的不同审美特点,以及中国绘画的走向问题。

在《指画》一文中,潘天寿道出喜作指墨画的缘由。他说:“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 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由此可见潘天寿的指墨画在中国绘画传统中,找到了中国画进一步变革的突破点,将传统绘画的含蓄内敛与指画的粗放、古拙相结合,既可以充分释放对绘画的激情,表达内心的情感,又突破毛笔的笔墨韵味,增加指画的指墨趣味。14岁时,潘天寿接触到严晓江先生的指墨画,深受启发,便开始研习指墨绘画,从最初的《酒壶灵芝图》到《济公和象》、再到《垂杨系马》,潘天寿的绘画风格从“乱头粗服”转变为“一种粗犷、随意不够严谨”的表达方式。从1948年创作的《磐石墨鸡图》《灵芝图》《松鹰图》开始,潘天寿的指墨绘画开始出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松鹰图》作为风格转变时期的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将从图式和绘画语言两方面对这件作品进行分析。

一、图式分析

这件作品的指墨因素,若没有细致的观察则不易辨别,因此常被人误认为是笔墨画作品。整幅作品之妙在于构图奇崛,笔墨强悍而有控制。画中鹰的头部、背部、双翅、腹部以及尾巴的结构关系准确。鹰的身体以泼墨方式画成,墨色浓淡适度,几乎没有明显的结构起伏变化,正是充分地运用了指与掌画出了笔墨所达不到的效果。但其中不乏细小的肌理性的白点,这些细微的肌理变化是因为画家使用了特殊的纸张,这种特殊处理的豆浆纸吸水程度不均匀,渗化较慢,从而使鹰的身体自然形成淡墨的花斑。画中的松树、枝干也描绘得一丝不苟,右上角靠近鹰脚尖处的松针墨色变化微妙,自下而上不仅有浓淡变化,淡墨中还有浓墨来破,使得松针浓淡渗化具自然渗化偶然天成之感。画作左下角尖锥形巨石的线条老辣而富有粗细变化,正如潘天寿在其《指头画谈》中所云:“因指头不能蓄水,故长线全由短线接成,因之每条线条的画成,往往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或粗或细,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蝌蚪的文字、如屋漏的痕迹,特具一种凝重古厚的意味,极为自然。”左下方山石的勾线长短曲直似若随意,实则苦心经营,践行了潘天寿的审美追求,潘天寿曾言:“粗笔之画,须粗中求细,细笔之画,须细中求粗…指头画,以指头为画具,易粗不宜细,尤宜注意粗中之细”。可见此时潘天寿的作品已经摆脱了“乱头粗服”的粗糙感及“指爪痕”等比较率真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苟”的风格。

图1 潘天寿 松鹰图 1948年作 149×40.5cm 纸本设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绘画语言

潘天寿的中国画革新之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国绘画的“内源”出发,借金石书法的朴拙雄强的来破除南宗文人画的靡弱之气,力戒时弊,托举起国运焦灼下社会各界已将至冰点的民族自信。鹰的形象在潘天寿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不仅是题材方面艺术家的个人偏爱,更是艺术家欲以此形象突显振兴民族绘画的雄心。鹰伫立松枝低头下望,沉沉的松枝几被折断,左下角的方尖石撑起画面上半部分所有的重量,在“造险”中“破险”,在奇险中求平稳,增加画面的紧张气氛,达到“力能扛鼎”的艺术效果。画面中结实的山石象征着画家耿直朴厚的性格,“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的松柏,象征着画家坚毅刚强的铮铮铁骨,傲霜凌雪的松柏和骨气雄强的知识分子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产生了共鸣,鹰孤冷劲戾的形象,象征着艺术家雄强霸悍之气。潘天寿的绘画取材以“野趣”为主,以挺拔的构图和苍劲的指墨稍做点染,就会从“野趣”之中透露出一股勃勃的生气。手指作画产生的生涩、老辣、斑驳、凝重的视觉特征,成就了画面整体效果的浑厚苍茫。这种浑厚苍劲、老辣朴拙的审美取向,“金石入画”的审美趣味,“一味霸悍”的绘画理念成就了潘天寿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

图2 潘天寿在给学生示范指墨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潘天寿在指墨画中确立了鲜明的创作态度,指墨创作不是目的,而是艺术本体的形式语言的学术性探讨。他以指墨画的实践来探索笔墨的创新问题,以一种指笔互参互证的手段革新中国传统绘画,继承和弘扬传统指墨画,应时代变化所需发挥指墨画的内在精神,手指运动的痕迹在实践中逐渐消失,只留下指墨精神蕴含其中。潘天寿的指墨画饱蘸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指向未来,其指墨作品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法层面,更重要是体现为一种修炼和克制。作为一位从风云激荡、苦难深重的20世纪走过来的艺术家,潘天寿从指痕墨迹中探究其蕴涵的历史脉络和时代精神,体悟其意境与格调,思考其品味与心灵,追溯其文化情怀,能够更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对于当代中国画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做出宏观审视与准确判断,继而更好地延展中国绘画传统的生命力,发掘其巨大的文化能量。

猜你喜欢

潘天寿指头绘画
伸出一个指头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冬天
宁海县潘天寿中学
吴昌硕与潘天寿的忘年交
动动手指头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潘天寿全集》首发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