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思考
2020-04-20黄素芹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非常迅猛,行业的创新意识层出不穷,但是企业在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大多数创业者是技术人才转变的,着力于快速发展企业,对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认识存在不足,重视不够,致使企业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暴露。因此,探讨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3-0054-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互联网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要想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机制。而在内部管理机制中,风险管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集团企业只有客观地认识财务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才能促进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因此,探讨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管控现状
(1)互联网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当前,我国互联网集团企业比较常见的管理模式是“总部+区域”管理的模式,如京东集团,总部在北京,同时在华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分区进行区域管理。集团总部一般统筹和规划集团全体事务,对区域公司有领导和支配权利,并对区域公司旗下的运营、人事、财务、业务等部门进行管理。区域公司基本是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也会配套设置运营、人事、财务、业务等分模块进行管理。区域公司的工作侧重于日常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对于规划和战略性的综合事项一般是集团统一规划,不仅方便管理,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沟通。
(2)互联网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当前,我国互联网集团企业对于财务管理模块,大多数采用集团财务垂直管理的模式。集团总部的财务人员权力相对较大,职业能力也较强。区域财务人员权力相对较小,基本是集团通过系统进行控制,区域财务的主要工作是机器不太好操作的部分,集中在操作和执行层面,职业能力要求不是特别高。
集团内的财务风险管控也基本依赖于集团系统管控,区域公司人员反而相对更了解业务,但区域公司人员的主要精力用于日常简单事项的处理和应对,且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薄弱,不排除管控脱节的风险。
2.当前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依赖集团系统管控财务风险。互联网企业区别于传统的线下零售企业的本质在于销售形式的转变,是通过网络的渠道进行线上交易的达成,这就导致互联网企业对于系统管控的要求就特别高。虽然互联网企业的业务量相对较大,但各个区域的业务模式是一样的,只是管控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已,这就需要在集团层面把控好系统设置,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漏洞,也将会产生较大的绝对数额,企业的财务风险随之增加。
在新业务开展前,就需要将系统提前配置到位,这就要求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的人员去提前规划和预设系统,同时需要在业务开展的同时不断地跟进和完善,若未及时发现风险,很有可能越积越多,将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
(2)区域公司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区域公司是产生收入、利润贡献的地方,集团对区域公司往往对此有考核要求,并且与个人的工资薪酬挂钩,从而导致区域公司人员重视创造收入的增加、成本的节省和利润的增长。当财务风险与收入增加有冲突时,业务领导一定会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收的过程中,而忽视运营及财务风险。区域公司的财务人员或团队是集团直接管理,而且财务只是区域公司的后勤管理部门,不能为区域公司的销售或利润做出贡献,往往不受区域公司领导的重视。就算区域财务部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也很难要求其他部门执行和落实,且很难得到区域公司领导的响应和支持。
(3)由运营风险引申而来财务风险。有些业务的运营是需要准入资质的,如食品的销售需要提前申请并经审批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如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业务需要提前申领道路运输许可证等。如没有这个证照,将面临无证经营的运营风险,公司将受到工商局的处罚并要求责令改正。对于财务部来说,会随之带来财务风险。现在的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若在无证经营的情况下开具发票,有些消费者会直接投诉至各地政府机关,从而通过当地政府机关的投诉流程来处理。现在政府机关对于收到的投诉有严格的管控机制,必须要在规定的工作时效内处理完成,否则直接影响到他們的考核,这样导致各级政府机关对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
(4)各地营商环境对财务风险管控的力度不一。各地政府受考核指标或历史监管经验的影响,对大、中、小型企业的监管力度可能都不太一样,对各行业类的企业管控力度也不一样。同时,也不排除当地政府本年度任务完成时,监督力度就会较松;当本年度政府任务没有完成时,监督力度较严。当然,对于企业财务来说,要求严也是规范企业健康成长。
如上海税务局等政府机关水平很高,响应总局的速度快,税务官员专业能力也非常强,从而在上海注册的企业也会对自身加强管理,管控自身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但有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管理相对比较保守或滞后,政府官员偏老年化,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营商环境有待提高。
三、加强互联网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建议
1.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对于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和业务类型,需安排专职人员定期排查系统是否能够跟上业务发展的需求。对于不太满足业务的情况,集团内的研发资源也需要向这方面倾斜,需尽快维护升级好,避免漏洞越来越大。
对于集团来说,专业性能力强的人较多,但懂系统的人不一定懂财务,懂财务的人不一定对税务精通,从而导致切分成模块管理,这样管理不仅片面而且也不高效。这就要求集团企业培养既懂系统、又精通财税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从全角观的角度看问题和管控风险,做好内部财务风险管控的建设。
同时,重视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建设。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体系。在重点业务或新业务开展前,财务部参与或主导业务各流程的合规性及可行性的评估,从而做好事前管控;业务开展过程中,定期跟进和了解业务开展是否偏离前期的预设和规划,进而做好事中的监管工作;事后对业务完成情况做好盘点工作,有则改之并不断推进完善和优化。在这一岗位的人员任职上也要符合要求,既要有其独立性,又要有其专业性。同时,可借助于社会专业的三方审计公司联合参与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和集团企业经营需要的相契合,体现出外部监督监管的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助力。
2.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很多企业人员的意识还停留在没有被政府机关抽查到就是没有风险的阶段,当然一个企业想要正常的发展,完全没有运营和财务风险的话,这个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对于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才能正常的开展业务。
对于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构建集团内部的奖惩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已成熟的业务,整个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点已有既定的规则,这就要求全体人员按照集团整体要求执行和落实即可。若仍有执行不到位或明知故犯的情形,给集团带来较大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则必须建立和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新业务,则鼓励建立与其配套的管制措施,对此有贡献的员工及时给予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不断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好业财融合,加强运营风险管控,避免转变为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其实不仅仅是由于财务部内部工作不当造成的,绝大多数的财务风险是由运营风险转变或引申而来的,只有把控好经营活动中的每一道关,才可真正的管控好运营风险,最终管控好财务风险。这就需要做好业财融合,要将运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培训至最底层的员工,让每个人意识管控风险的重要性及风险带来的危害性,才能让每个人参与到管控的环节当中来。同时,财务人员需要下一线,深入业务侧多了解和学习,多听听不同层级人员的反馈和建议,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集合,才能更精准地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在大家通力努力下,才能真正的将财务风险管控好。
4.提升区域财务人员综合能力,应对外部环境或因素带来的影响
集团财务的财务风险监管水平不应仅体现在集团层面财务工作的把控上,也要加强对于下属企业或区域的财务工作的监管和财务人员的培养,提高其自主财务风险能力的把控,才能够不断促进集团战略目前的落实。培训其实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培训,还有是集团新业务的解读、集团以后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分享。不仅仅是让区域财务负责日常的费用报销审批、发票的开具、纳税申报等简单重复的工作而已。调动区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非常有必要,要让其感受到与集团一同成长和进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其归属感及责任心等。
其实,区域的人员才是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当地税务局、工商局、邮管局等政府官员只能对接到当地财务人员,如果职业能力不强或对公司的整体规划情况不了解,很难去做日常的沟通和对接。这需要集团把区域人员当着自己的员工一样培养和代教,才能提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集团企业的发展好与不好的考核标准,不应仅体现在收入和利润的提升、成本和费用的降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不断深挖各类隐藏的财务风险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地实现管控财务风险的目标,才能为集团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叶达仪.“互联网+”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 纳税,2019,(24):150~151.
[2]李俊丽.关于加强互联网企业内控管理的措施思考[J]. 纳税,2019,(22):250~252.
作者簡介:
黄素芹,供职于上海圆迈贸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