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数字,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2020-04-20李良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成绩心理疏导成长

李良杰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发高考考生极端事件。家长、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关注,给考生增加了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本文针对当前考生的极端事件进行论述,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为考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成长;成绩;心理疏导

每年六七月,既是一个收获教育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让人思考教育的季节。6月7、8日,678,有网友戏称之为“录取吧”。可是高考这座独木桥,总是会挤掉一些某方面素质较差的考生。伴随着成绩的公布,全国各地也陆续传来悲剧。四川女孩割腕喝农药,辽宁营口考生离家出走后被发现死亡,湖北女孩跳江,乌鲁木齐女生跳楼……一次次悲剧的重演让我们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开始反思,孩子们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有句俗话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长久以来,分数一直被很多老师和家长当成衡量学生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在学生参加高考之前的高中三年时间里,学校更多的是在关注每个学生的成绩进步与否;老师也只是更多地在想尽办法去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试卷上的分数,而家长更是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后勤工作”。这一系列的强烈关注,归结起来都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也就反映了,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把关注度放在了取得高分上,而对于成绩差的局面,除了想办法提高其成绩之外,却忽略了育人这一本不可忽视的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载力、乐观生活态度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让学生考高分,甚至考满分,是很多做老师的心愿,所以他们也就拼命地创造各种条件,努力让学生去考高分。但是,考100分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孩子的成长就跟100分绑定在一起了吗?我觉得不是。

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人非常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100分啊?对于“不要考100分”,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先生非常理解其中的深意,他指出:“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而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再讲一个真实的例子: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徘徊在十名左右,而他的哥哥朱筑文成绩则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参加工作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才是副教授,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哥哥才当上正教授。

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期间的“尖子生”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会“淡出”优秀者的行列,而许多成绩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高分,永远都是次要的,成长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包括父母在内,应该教给孩子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如成熟的心智、健全的品格与高尚的道德情感、强大的心理承载力、达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受益一生的良好习惯、从优秀到卓越的能力基础、人际交往的大智慧等,而这些,更多地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培养的。要知道,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鼓励比指责重要。一个心态很好、充满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各方面都优秀、社会所需要的健全而合格的人才。

面对那些因高考失利而轻生的学生们,作为学校、老师,理应在平时各类考试中加强与学生的心理疏導,侧面引导。

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生课堂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培养。要巧妙利用课堂或者生活的某些片段案例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明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发展的蓝天,临考一搏,拼它个无怨无悔。只要尽力了,哪怕最终结果不尽人意,也不要过分忧伤。高考是少年时代的结束,是新的生活的开始。上不了大学,只要自己肯努力奋斗,照样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

二、加强家校沟通,营造良好环境

树立学校、家庭一盘棋思想,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讲述家庭过度重视高考成绩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积极引导家长为学生的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减压的同时也能协调帮助孩子调试好考前心态,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考前环境。

三、积极关注考生考后情绪,切忌毕业后置考生于不顾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关心,不能仅仅止步于学校或者在校的那几年时间。应发动可能的力量关注那些考试没有正常发挥同学的异常,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疏导教育,确保考生平安度过高考这个人生阶段。

参考文献:

[1]《好老师的10堂必修课》,东方英才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

[2]王良英;良好心态从哪里来[J];湖北招生考试;2007年23期.

[3]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调查[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1期.

[4]李红菊;如何轻松应对高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02期.

猜你喜欢

成绩心理疏导成长
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成绩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