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语文四年级)
2020-04-20金明
金明
摘 要:本文从目标预设、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指导写字、作业练习、巩固深化等方面,浅谈如何上好《三顾茅庐》这一课的内容。
关键词:目标预设;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指导写字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那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五虎上将都是谁的手下?看样子,刘备这个人物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相机板书刘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刘备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自己或者问问老师?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一)读准字音
1.出示词语
辅助 捆来 尊重 时辰 策略 草堂 诸葛亮 晌午 讨论
三顾茅庐 疏疏朗朗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蜿蜒起伏 恭恭敬敬
2.指名读,师正音
3.要想读准这些字音,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交流字音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学生掌握重点字音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1.设疑: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明白了吗?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哦!
2.生质疑:疏疏朗朗、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组织生解答
3.你们是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的呢?
生释疑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积累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情感的闸门。)
(三)读通课文,组织评议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听,做好点评哦!
2.组织评议
出示朗读标准:字音正确、声音洪亮、注意停顿、通顺流利
师评价第一名学生的朗读,对读得好的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读不好的及时指出,生再读第一段,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
指名两名学生对照出示的朗读标准,评价同学的朗读。指出读得不好的地方,请朗读的学生再次朗读,直到读好为止。并掌声鼓励学生的进步。
最后两名学生对于自己的朗读进行自评。评价自己的朗读收获与不足。
(设计意图:学生读,教师评价;学生读,学生评价;学生读,学生自评,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相机板书:诚心诚意。
理解:诸葛亮访求贤才的虔诚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在这之前,刘备和诸葛亮当时各是怎样的处境呢?前两次去请的情况你们知道吗?谁来说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之前的课外阅读来补充课文的情节,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阅读成績。)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顾 茅 诸 葛 宜 堂 恭 晌 讨
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字的情绪体验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学生乐于写字,爱上写字。)
五、作业练习,巩固深化
1.读熟课文
2.完成《习字册》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刘备 胸怀大志 诚心诚意(访求贤才的虔诚)
参考文献:
[1]陆怡瑾.穿越时空,叩击心灵,点燃智慧——以《三顾茅庐》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21).
[2]何荣.《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3(6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