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4-20吴江
吴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投身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收获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的,而应当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思维解決实际问题的良好意识;进而真正将数学这门学科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便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为核心,提出了具有典型性和参考价值的教学策略,致力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成果,使学生具备施入浅出的数学学习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便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符合数学逻辑的观点,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都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范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维,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能力,才能促使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或运用探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分析和阐述数学理论。但是就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之上,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教育精力集中在数学基础概念的传授和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上,并未将教育视角聚焦于培养学生与数学学科特点相适应的思维上。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从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向入手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时学会从多角度进行质疑、猜想、分析和探索,进而明白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奥秘所在。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最终目的便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运用数学学习方式和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着力创设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浓郁知识氛围的、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可在课堂上抛出一些囊括了数学知识的生活现象,学生在初步接触到这些现象后,便可产生相应感悟,并自觉调动自身思维,将生活现象与获取的信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趋于数学化,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奠定了有效基础。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与“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相关联的课堂教学情境。即小明和妈妈共同来到超市购物,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一块猪肉的价格为25元,一包卫生纸的价格为13元,一个面包的价格为5元,一个杯子的价格为8元,一个本子的价格为4元等。小明的妈妈有100元的代金券,她与小明在共同思考如何配置商品能恰好将这100元使用完。基于这一情景,教师可激发学生利用这种生活现现象调动自身数学思维的动力,进而自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二、数形结合思想,强化思维深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学生所适应和擅长的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教师便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于课堂之上。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理论与实际存在的图形相结合,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若在课堂上为学生抛出难度较高、抽象性较强的开放性试题后,学生便可乘势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运用图形绘制的方法,将题目中的条件清晰完整地呈现在图形上。运用这一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疑难问题。深化思维过程,简化运算方式。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抛出这一教学问题:将一个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向左平移三厘米,再向下平移两厘米,再向左旋转九十度,得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在每个小正方形为一厘米网格中首先划出正方形,之后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运动方式进行图形的绘制,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变化,使整个数学题目得以呈现得更为清晰。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题目、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利用教学游戏,活跃学生思维
喜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单纯而直白的理论知识灌输,并不能有效地集中其注意力,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应当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游戏应当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不应当一味使其放纵地投身于玩耍过程中,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掌握数学理论,激发起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探究游戏规律的兴趣,从而使其思想得到有效的完善和锻炼。
参考文献:
[1]陈发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68.
[2]高喜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