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0-04-20邵姗姗许雅雪
邵姗姗 许雅雪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原有的说教式的语文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以及实效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动性,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从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以及角色扮演法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释,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部分教师考虑学生年龄小,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捏烂揉碎式的方式讲授此部分内容,忽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动性,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第二方面,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意识。大部分学生将语文学习的希望,寄托在教师的授课上,他们缺乏独立的学习意识以及能力。教师认为由于以上两点,造成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差。本文从具体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此展开阐释。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诗词赏析力
教师认为诗词创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诗词的赏析不具有唯一性。教师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赏析知识,品味知识,提升学生诗词个性化赏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教师打破传统的教授知识的模式,而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真正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古诗,品味古诗,甚至运用自己的生活感知和体验,诠释古诗,提升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在讲授本首古诗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古诗中营造的意境,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感知古诗。与此同时,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话?你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对这句诗进行阐释吗?为了给学生的诗词学习提供助力,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的思考成果。小陈说:“我最喜欢的一句诗为‘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所以鸭子知道春江水变暖,是因为它经过了实践。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使用小组合作法,增强学生文本感知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文言文的授课,为学生的平等交流提供空间,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促进相关语文知识的吸收和相关语文问题的解答,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守株待兔》时,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创设具有趣味性且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本感知力,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从以下三点执行。首先,整体阅读文本。教师讲授此部分知识,并针对讲解其中的重难点字词。其次,划分小组。教师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注重小组间实力的均衡性,也同样注重小组成员语文学习水平和性格的差异性,为整体协作的高效进行提供契机。再次,创设讨论问题。教师对学生说:“假如你能够和文章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你想和他说些什么呢?注意一定要结合课本中的内容!”最后,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小洛说:“通过本小组的讨论,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我们会劝主人公,让他消除这种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踏踏实实地种地,生活。”
三、巧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教师认为角色扮演法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让他们深入地阅读内容,并思考主人公的思想,以及具体生活中的展现形式,提升学生的人物品析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主人公的做法进行评价,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帮助學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例如,在讲授《陶罐和铁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内容的热情,也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的优缺点,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本次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通过铁罐的人物性格,懂得谦虚礼让的重要性,但是也能真正地维护自己的尊严。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讲授此部分内容,小学语文教师既让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更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联想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获得良好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观念的桎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增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中教师的作用[J].新课程(小学).2016(03).
[2]蒋英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