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4-20董友林
董友林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也随之更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它不仅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要素,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此外,有效教学不断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充分备课;巧设问题;针对练习
小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初步建立数学概念的启蒙时期,由于教师常常以填鸭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造成学生的能动性未得到发挥。此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的多个环节精心设计,使之与现代教育观念相契合,这样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充分有效备课、巧设课堂问题、及时针对练习”三个环节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充分有效备课,全面掌握学情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而目前教师在备课环节,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将备课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造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脱节现象。因此,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现状,并进行充分有效的备课,这样不仅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还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笔者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备课中,考虑到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掌握,而且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因而,以复习分数的基础性质作为教学导入环节,进而引申出“比的基本性质”,同时,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整理、推导验证,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学生具体的综合概括能力。因此,通过备课环节,不仅全面掌握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还能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构建预设的教学活动场景,并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充分保障。
二、巧设课堂问题,激活发散思维
素质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发散思维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特性,并应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如:学生思维矛盾处,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发挥問题的导向作用,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笔者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中,考虑到圆的周长是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小明和小花在花坛周围跑步,小明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花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沿着圆形路线跑的小花获胜”,这一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提出系列问题,如:“小花和小明跑的路程实际是什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系列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皮筋和圆片计算出圆的周长,同时将圆片的周长记录下来,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了蕴含在周长和直径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了圆周率。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善了知识体系。
三、及时针对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练习是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漏洞的方式之一。教师不能再以题海的模式使学生展开练习活动,而是要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使问题由易变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不仅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还能够达到练习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以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设置“几分之几等分数问题”,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涉及到百分数的问题,如:“将小数、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百分数的应用问题”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漏洞,还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每个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能够清晰地区分与转化,从而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保障。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有效教学理念成为了一种创新型理念,也是教师越来越重视的理念之一,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不断将其落到实处,要求教师巧妙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应研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并进行完善备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现状相契合,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并设置一系列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在教学结束后,也应针对性地设计适当练习,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使教学达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4(4):117-118.
[2]肖春.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10(1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