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中的民族文化原型激活
2020-04-20安彩宁
摘 要:《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是蒙古族女作家萨仁图娅怀着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创作的人物诗传。她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关照着个体民族英雄和整个民族的成长史,在放纵与收敛情感的矛盾中彰显诗的张力。作品通过对蒙古族民族文化原型的激活,使历史英雄人物成吉思汗,既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又具有文化的穿透力,更是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精神的指向标。
关键词:萨仁图娅;民族文化;原型批评
在西方,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原型”,经荣格一派理论家的阐述,被解释为“集体无意识”或“原始经验遗迹”1。他们认为原型作为意象出现,是集体无意识的基本结构。将其放置于民族文化体系上讲,文化内部所包含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文化原型的编码和集体记忆。萨仁图娅在《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中,将上述传统的文化元素融汇进民族历史人物的传记中,以客观、真实的视角进行历史梳理和艺术观照。从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民族文化原型的激活,也赋予了原型批评理论新的意义。
诗集以13世纪以来的宏阔历史为背景,讲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英勇一生。诗集除去序歌和尾声部分,共有九章。从“草原之根、蒙古族源”到“安歇马背、尸骨之谜”,每一章的标题都用八个字来高度概括成吉思汗的阶段性经历。在叙述中,很多内容都与《蒙古秘史》一书的记载有着异曲同工。《蒙古秘史》具有浓厚的原始萨满教的宗教色彩,深受“崇尚天力”、“敬重强者”的文化影响,默认成吉思汗成为王是天神的旨意,将其一生霸业归于“长生天”的庇佑。当然,作者在诗传中也对成吉思汗一波三折的人生传奇经历和英勇神武的铮铮铁骨表示深深敬仰,认为“马蹄声声/弯弓铮铮/成者乃大也/吉思亦是最大之称”2。有趣的是,诗传被设置成九章绝非偶然。《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中有记载:“在蒙古族古代文化中,崇拜‘九数常常蕴含着许多象征内涵。蒙古族传统文化及众多文献典籍里,‘九数是蒙古族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表现,它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和民俗底蕴”3。孟古托力也认为“九在阿尔泰语系许多民族中,象征着最庞大、最高贵、最富足、最崇敬等意义”4。这样看来,单是从诗传的构思与设计上,作家就已经把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因素注入了其中。
除却形式,我们在诗传中可以发现大量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存在,对蒙古族的風俗习惯的描绘更是数不胜数。关于蒙古族的起源,在第二章中有三种详细的民间传说的叙述——太阳后裔说、苍狼白鹿说、化铁出山说。在太阳后裔说中,将汉族和蒙古族分别比做太阳两个女儿的后裔,“南方的姐姐/剩下一个婴儿/取名海特斯/意为汉族……北方的妹妹/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蒙高乐/即是蒙古族”5。蒙古族的古老民间传说极其富有想象力,借助太阳的两个女儿在南北两方各自繁衍后代,表明蒙古族具有的与汉平等的民族地位和无上的荣耀之光。诗传还引用了“歌是蒙古人的翅膀,马是大草原的靴子”、“鹰的儿子不会成为山雀,光孕育出来的孩子不会成为氓贼”、“江山是银,母亲是金”6等谚语揭示着蒙古人民的生活风情,训诫着蒙古族的子孙后代。而大量的民俗习惯,也是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行为举止、历史事件的细腻描绘一一道来。关于蒙古族婚俗,就是通过铁木真求娶孛儿帖的场景展现出来的。“按照当时的习俗/儿女定亲以后/要先把男孩留在未婚妻家中/并赠礼物作聘礼相赠/于是也速该留下来一匹马/同时留赘下儿子铁木真”7。而当时的婚姻除了定亲结秦晋之好外,还有族外婚、抢婚和遇客婚等形式。生而坚强的诃额仑原为弘吉刺部的斡勒忽纳氏,是蔑儿乞部也客赤列都的新娘,后被也速该兄弟抢夺,成为也速该之妻,后孕育出伟大的成吉思汗。除了婚俗,蒙古族的葬礼习俗也在成吉思汗去世时有生动的描绘:“根据幼子守灶的原则/由拖雷来主持葬礼/摆上足够的神灯全羊/十二件贡物一一摆放/圣洁的哈达托在手掌/白缎的哈达举在头顶/以千羊之首万羊之头/用百香具备的食品精华/奶香具备的圣水汁液……”8。而别样的祭祀方式“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踟蹰悲鸣之处/就知成吉思汗遗体所葬之处”9,也为成吉思汗的尸骨之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同时,诗传中还涉及了《蒙古族美学史》中提过的“兽型艺术类比”。“兽型艺术类比”是一种以凶禽猛兽类比人的性格形象的艺术表现方式,而“蒙古族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兽型艺术类比,不仅同其远古时代的狩猎活动和后来的游牧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它是从古代萨满教神秘观念脱胎出来的艺术表现方式”10。在第三章里,作者用“羊羔儿的毛褪了/马驹儿的身体长大了”来类比铁木真兄弟的成长。当铁木真与合撒儿射杀了庶弟别克帖儿,诃额仑夫人用猛兽形容他们的残忍:“你们是自咬胞衣的狗/又好像性情暴烈的山猫/恰似一头难以驯服的狮子/是自冲其影的海东青/是乘风雪而袭之的野狼”。当孛儿帖给在外出征的丈夫写信时,用远方扑食的雄鹰类比铁木真、乌鸦类比居心叵测的通天巫一派,劝诫成吉思汗提防他们对有幼子幼女们不利。当成吉思汗临终表达自己不想留在家里的遗愿,将自己比作战马、雄鹰,“就像战马不能死在槽枥间/雄鹰不能死在窝巢里/朕是为了名声和荣誉走出来的/生命应该结束在战场上”11。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作家本着注重历史、注重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活力的艺术关照中,创造出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正是像萨仁图雅一样具有着高度文化自觉意识的作家存在,少数民族文学才得以进入历史视角的民族记忆,更深入把握民族内核的特质。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还必须深度挖掘其不可估量的民族学意义,在重审和重构历史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注释:
1荣格(瑞士)著,黄奇铭译.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M].北京: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1987:138-165
2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8
3巴·苏和.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2):48
4孟古托力.蒙古族早期几种重要的风尚观念探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4):111
5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33
6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33
7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51
8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269
9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273
10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0:161
11萨仁图娅.风云千年——成吉思汗诗传[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264
作者简介:安彩宁(1995.2—),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人 辽宁大学文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