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20-04-20黄秀荣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黄秀荣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引领着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达到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透渗德育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课程,它还有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课文中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同时,或进行训练中,把含在文字中的思想弄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感化和教育。

一、抓注重点字、词、句、段,加深认识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思想性较强、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课文运用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或反映文章中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思想教育不能离开语言文字,缺乏了思想教育的语言文字是没有意义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每篇课文都有中心的字、词、句、段,都有作者精心设置的“文眼”,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字、词、句、段深入理解,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能更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课文《詹天佑》一课,可抓住以下关键词句: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一路的高山深涧、国人的期望、技术条件的落后,资金的缺乏,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压力。在压力面前,他犹豫了吗?退缩了吗?接着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这里我们可以运用品读法来进行,让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詹天佑坚持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和顽强的意志。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句子进行赏读,品读,从这些句子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

对于有故事情节的或描写景物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描叙展开联想,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体念到喜、怒、哀、乐等种种情感,感受到大自然景物之美,培养学生对美好的风光、景物、道德、情感的爱。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中,在分析文本第二部分内容的时候,直截了当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的二、三小节,从中圈划中描写云雾特点的关键词语!在这两段文本的交流中,我引领学生着重地抓住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此时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让孩子进一步走入文本:进一步理解它像茫茫大海、像巨大的天幕!当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主要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语,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来了解它是如何瞬息万变的!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显然,很多写景的课文,都是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三、反复朗读,体会主题思想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而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课文,不应该是空洞说教,架空分析,要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唤起鲜明的形象,再现作者的情感活动把握作者创作动机。

因此,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接受品德教育,应当在“浸透”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读文”开始,以便达到“悟道”的目的。如小学语文课文中,像这样的课文很多,要使学生受到作者情感和人物高尚品质的感染和熏陶,就要在朗读课文上下功夫,通过启发诱导、播放录音,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及其起伏变化,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出来,受到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又如指导朗读《石灰吟》,首先唤起学生想象,然后要求学生用激昂有力的语调,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学生就能从诗篇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吸取前进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对作者的崇敬之情。

四、落实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课文中优秀人物,引领学生如何正确做人,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如学习《阳光》这篇课文后,学生知道了课文中的佳子一是因为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腿不方便需要阳光,佳子爱奶奶,所以就用裙子包住阳光带回去给奶奶,可惜回到家里阳光不见了。奶奶感受到了佳子的爱,心里暖融融的,就像充满了阳光。学文后让学生仔细想想自己周围的人(如父母、亲戚、同学、邻居等),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去关心他们或为他们做些事情。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让学生获取了不少知识。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净化了心灵 ,真正学会做人。做到了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丰收。

总之,德育教育就其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相应的方法,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們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