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女性走到现代爱情诗中

2020-04-20黄宁

博览群书 2020年3期
关键词:少女爱情心理

黄宁

古往今来,无数人为爱痴狂、迷惑、痛苦、纠结,人们在现实世界寻找爱情,却总也不能够得到满足。只有在诗中爱情才可以达到完美和永生。诗人笔下的爱情,既是现实情感的回应,也是高扬于尘世之上的理想状态。女性在爱情中从来都是鲜活而丰盈的,她们借助诗人之笔袒露爱的心声。

泰戈尔:女性成长史

《园丁集》中有很多诗篇,对于女性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情境下的爱情心理描写细腻真切,完美体现了东方女性的情感特点。其中以第7、18、36章最为典型。这三章宛如一部女性成长史,连续而完整地展现了女性在爱情路上逐步成长的过程。

一、早恋:豆蔻初开

《园丁集·七》表现了豆蔻少女情窦初开时面对爱情的莽撞和率真。以年龄界定,约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在心理上尚且稚嫩,带着儿童的天真,恰如毕飞宇评价《受戒》中的英子一样,“不够直接、不够冒失,也就是不够懵懂、不够单纯”。

用对话体,第二人称,少女的直率扑面而来,毫无顾忌地求告母亲“教给我怎样挽起头发;告诉我该穿什么样的衣裝”,“我要为那一刻穿上最好的衣装”。问句反衬少女初初长大带给母亲的震惊。妈妈的惊讶溢于言表,不仅惊讶于女儿的大胆,也惊异于在自己心中尚是孩子的女儿悄悄长大了,居然开始有了恋爱意识。

王子的光芒是那么夺目,以致少女情愿“扯下我颈上的红宝石项链,抛在他走来的路上”。使用反复手法,再次以母亲的惊异来反衬女孩的纯真和火热。经过了世事历练的母亲,一方面对女儿的“不自量力”不以为然,同时又会担心女儿受到伤害,并且对女儿的热情感到忧虑,怕她经受不住失望的情伤。也许这位母亲在怔仲之间还想起了自己的懵懂当年,那份刻骨铭心和蚀骨之痛还会在某一个不明时刻悄悄降临。她不知该祈祷还是欣然待之。不过妈妈很快就可以放下心来,因为年轻的优势就是不怕疼,不怕摔,可以在风雨中等来彩虹。

没有人知道我的礼物是什么,或是给谁。可是,年轻的王子曾从我们门前经过,我曾把胸前的宝石扔到他面前的路。

少女为爱而痴狂,却也有不求回报、不惧失败的磊落和勇敢。所谓无知者无畏,无欲则刚,用在爱情上也是一样的。

二、初恋:静女其姝

早恋总是无疾而终。懵懂的女孩在早恋的悸动中得到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成为真正的少女,变得敏感羞涩,对自己的意识有了自知和控制能力。园丁集以叙事体表现了青春期女孩在爱情中的甜美娇羞,以及对异性的好奇敏感。

第7章中的女孩仿若初中“准少女”,莽撞危险的早恋被社会学校家长视若洪水猛兽,而该章中的少女则颇类高中女生,在她们身上萌发的朦胧的爱的意识是如此美好,以致人们默许并无比向往与珍视。

泰翁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微笑”一词是点睛之笔,“两姐妹去打水时,她们来到这里,微笑了。”“两姐妹来到这儿时,相互交换着眼神,微笑了。”两次微笑看似重复,实则有语义上的递进。这个时期的女孩对异性的关注是敏感的,心知肚明,“微笑”泄露了内心的羞涩、得意和甜蜜。而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美好的心境,是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哪个区域、哪种文化下的女孩子都具有的共同心理,深具人性之美。

“低语”可以见出女孩子用挤挤挨挨这些同伴间的小亲密来掩饰紧张,悄悄话讨论那个躲在树后的男子的状态。这样的动作和心理遍存于全世界女孩身上。“水泼溅了出来”的细节,反映了女孩子们的娇俏与慌乱,与“争渡,争渡,惊奇一滩鸥鹭”是相似的情状。“心跳不止”则一语双关,明说男子被少女撩拨的心慌意乱,暗说女子因被人关注而心头小鹿乱撞,不然那水何至于泼溅出来?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举例说有魅力的女性都不是直白的,而是善于“做态”,这虽是站在男性赏玩角度,有对女性不尊重之嫌,但却准确把握住了人们恋爱时的真实心理。如果爱情单刀直入、没有曲折婉转、求索不得的过程,会因平淡而不被珍视。爱情的魔力就在于“捅破那层窗户纸”之前的患得患失、遮遮掩掩,试试探探,否则又哪里值得人魂牵梦绕、寤寐思服呢?

末句用拟人、通感,让脚步带着“微笑”,那裸露的少女的脚踝一定是轻快的、带着青春的神采飞扬和爱情的甜蜜沉醉。这样的女孩无疑是令人陶醉的,而她们隐隐之中似乎也感知到自己具备令异性神魂颠倒的力量,并因此而成长。

三、失恋:子宁不来

从暗生情愫、相互试探到确认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男女的心理状态是很不相同的,更多掺杂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园丁集(三六)表现了男女在“认爱”关口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对比手法,衬托的女性的矛盾心理更加曲折多致。

男子从语言到行动,先是“低语”求告,然后“拉起我的手”“把脸靠近我的耳朵”“唇触到了我的腮”“把一朵花戴到我头上”,动作越来越热烈缠绵,荷尔蒙压抑不住的溢出。女孩子从语言到表情一再闪躲,却暴露了内心的纠结与口是心非。出口的话从“走!”到“走开!”“多羞啊!”“你太过分了”,流露出女孩从惊慌抗拒到逐渐软化、接纳的心理变化过程。表情从“厉声斥责”“瞥”“颤抖”到“流着泪”,把女孩在逐渐接纳了眼前人却又骤然失去时的痛苦懊悔表现的十分真切。

男性面对自己喜欢的对象会勇往直前,展开猛烈的追求;面对女孩子的一再拒绝则会产生受挫感,选择离去。女性由于受传统习俗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对一段感情时会考虑很多,顾虑重重,比如会衡量双方的身份、社会地位等现实因素,也会顾虑男性对自己的心意是否真诚,以及双方结合后是否幸福等后续问题,导致她们会经历一个“抗拒—纠结—辨析—接纳—确认”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缓慢犹疑,还会有反复,这是男女双方在对待爱情时的最大差别。

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男女双方在面对爱情时的接受时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这个差别大概是两个月,很多爱情的遗憾和悲剧就是由这个时间差造成的。这个时间差在男女双方真正达到平等,能够同等的接受和承受爱情带来的甜蜜与伤害之前是不会消除的。100年前的泰戈尔能够如此细腻真实深刻地表达男女双方在面对爱情、选择爱情、接受爱情过程当中的区别与不同,是非常伟大的。

我们阅读这首诗时,很容易联想到《西厢记》中崔莺莺面对张生的求爱时的心理变化——假意儿。这种“假意儿”既是女性的矜持羞涩,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女性自身所处的从属地位,使其在爱情中形成了特殊的防卫心理状态,导致其爱情中显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中表现女孩子在恋爱中“矫情”情绪的诗歌很多,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很多女性。什么是人性,就是跨越时空障碍、穿越族系隔膜而共存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情感体验。能表达这种人性的作品方为伟大,这样的诗人堪称伟大。

顾随在评价宋诗时说,品有高下,只写旖旎之态者下,有情感者中,纯净无欲者上。泰翁诗中的女性,追求纯洁的爱情,其羞怯、敏感、含蓄的东方美显得楚楚动人。

席慕容与舒婷:现代女性与现代爱情观

席慕容的爱情诗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展现成熟女性对于爱情的期待,可算暗恋或苦恋。

借花树比喻陷于爱情中的女性。这棵树长在路口,却懂事地避开要冲,婆娑婀娜,开满了深情的花朵。我们也可以断定这棵开花的树,大约是南国的紫荆、泰国木莲之类,不似桃李那般鲜妍、明丽,也不似桐花、木槿那般清冷疏离,虽曰有花,却更似垂柳的婀娜婉转,像足了宋词中古典女性的含蓄、蕴藉。

诗中女性具有鲜明性别属性,婉约、柔美、含蓄,爱你在心口难开。静静等待,宁肯心碎一地也要默默守候。相信缘分,无怨无悔,怨而不怒,不失态、不强求,这是传统文化语境中女性面对爱情时的标准态度,不激烈、不出格、不施压、爱而不得,也会以痴心浇筑岁月流逝而来的伤痕。这种爱唯美、婉约,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有人达到这种境界。对于现代女性来说,随着经济地位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高,女性不再满足于依附男性,两性冲突也较前所未有的激烈。观念的、经济的、两性关系的冲突是当今婚姻容易出现断裂的原因之一。席慕容爱情诗中的柔美女性安慰了世间男子的心,安抚了世间女子的情,但终究是可望不可及的。

“花开堪折直须折”,只把自己当作花开一季的花儿,难免会有容颜易老恩宠难久的焦虑和悲苦。

在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舒婷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真正的两性平等,不是传统的男强女弱,也绝不是女权主义者鼓吹的唯女独尊,或者形而上的男女权利与义务的一致。现代女性在婚姻中的理想状态并不是要做斗士,而是与配偶达到精神上的平等。

舒婷选择有“英雄花”之称的木棉来象征现代女性。这株树因花型硕大、花开无叶、独立向上而引人注目,更因为《刑场上的婚礼》中勇敢果毅的周铁军而闻名。这棵树可以和橡树、榕树等高大的乔木一争高低,吸收同样的阳光和雨露,也许我们要说她欠缺了花树的风姿,少了女性的柔美,但这正是作者想要塑造的形象。只有独立,才能够爱的完整,具有与男性同等的力量与层次。

诗歌分三节,以对话体反向入题,先说自己不做什么样的女性,层次十分清晰。不做传统定位中的依附者(攀援的凌霄花)、傻白甜(痴情的鸟儿、泉源),为爱迷失自己。也不做外表强悍精神依然矮小的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也不做爱情圣母(日光、春雨),只有付出没有回应的爱不是诗人所赞许的爱情。一连串的比喻很有气势,又层次分明,逐渐递进,把女人在爱情中所有的状态一一摆出,再一一否定,给传统的两性观以有力一击。

第二节,诗人断然宣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此句是诗眼,正向阐述爱情观。平等、尊重、理解,是深爱的基础,我可以有女性的柔软、母性光辉,但爱情的前提和终极是男女精神上真正的平等。从“根,紧握在地下”到“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是写灵魂的默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强调只有同样强大的独立个体,才具备对抗流俗的力量,保持清醒意识的睿智,只有这样的两人,才可以“分担寒潮、共享虹霓”。所谓“打铁需得自身硬”,只有真正独立的人才能有底气付出、有能力承担。“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是现代爱情的理想模式。

第三节,收束全篇。连比、短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达到高潮。

舒婷诗歌中展现的女性爱情观,平等独立,自由自尊,坚强刚劲,和席慕蓉诗歌展现出的柔弱娇娆大相径庭。其所传达出的对于平等爱情的诉求,放在今天也振聋发聩,具有现实意义。

在席慕容的诗歌中,嘤嘤诉说着对纯真爱情的渴求,似乎比传统的爱情观重视女性的感受,实质上意识深处并没有真正摆脱对男性的依附,爱情的苦乐依然系于男性。“花开堪折只须折”,把自己视作盛开一季的花儿,难免不有“容颜易老恩宠不再”的焦虑和惶恐,这样的爱情心理并不是完美健康的。

在舒婷的诗中,女性独立、坚强的、深刻的,追求并主动构建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而不是一味的依赖依附或者攀缘。这才是与现代社会匹配的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伊巴博罗:奔放外表下的缱绻

伊巴博罗的诗歌同样是写女性在爱情中的心理表现,带有浓郁的南美风情,既大胆热烈又充满情欲的渴望。由于这种情绪是健康美好的,并不会让人觉得轻浮或者色情,反而会被其热烈大胆感染。

代表作《约会》展现了南美女性热恋时的热烈、自信。首先从装束上就表现出和东方女性迥然不同的态度。“我已在一件黑外衣中放松一切”,“注意我甚至没有穿戴一件珠宝/甚至一颗别针/一枝牡丹/甚至没有移动贵重的扣子/从我的两只凉鞋的带子上”,只一件宽大的外袍包裹自己,甚至没有任何装饰,身体和心灵充分裸露,不受约束拘禁。反观东方女性,见心上人时会格外注重自己的外表,对容貌身段服饰乃至细节百般讲究,“女为悦己者容”既有对于爱人的重视,也有对自身魅力的不确定。这是亚美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心理差别,由自身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认知决定。“我是这夜/微妙和黑暗像一株生动的鸢尾花”,这种自信需要强大的心理底蕴。

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紧张与兴奋,是情到浓時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是女主人公毫不掩饰自己,和东方女性的被动羞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热烈坦率。

在我灰白的嘴中颤抖的粉红色

我的吻已经在花中等待你的嘴唇

渴望紧紧拥抱用我长长的手臂

像一条疯狂的暗河

让我裸露,爱人,让我裸露!

这样大胆热烈的表达情欲,是正常而健康的,并不低下色情。现代女性在两性关系中逐渐打开自己,坦率地表露自己的生理及心理渴求,是向着平等的爱情迈进。

主人公在两性关系确定后得到了一种升华,“在你的注目下我将升起/像一尊颤动的雕像在一个黑色的基座”,爱让女人成为女神。不满足于怜惜,而是渴望得到尊敬,这种意识已成为现代女性的爱情预期。“倒向月亮”的结局,既是感情的升华,也让诗歌在狂野中保有一丝纯净。未言男女平等而实现了平等,在爱中热烈的爱,不必顾忌世俗对女性的约束,不要那些“假意儿”,不需忍耐委屈,不需宣告争取,爱的放心投入。这种爱情状态,应该是找到“橡树”的“木棉”的状态。

女性和人性相生相随,有时却又能难免背离。世俗不再对女性有更多的偏见制约时,她们必能在爱情中绽放最美的自己。

(作者系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少女爱情心理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心理小测试
一击即中
心理感受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心理小测试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