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祭》与那个“最美丽的地方”

2020-04-20田泥

博览群书 2020年3期
关键词:傣族知青青春

田泥

改编自张曼菱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由张暖忻担纲导演的电影《青春祭》,1985年公映后广受好评,先后获得“1986年法国赛特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第六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评出的“十大华语片”。直至今日,这部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意味的实验电影,仍然被视为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电影结构与小说结构基本一致,围绕女知青进入傣乡、在傣乡与离开傣乡的故事进行讲述。在“文化大革命”特定年代,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父亲受到冲击的17岁女知青李纯,来到远离革命中心的傣乡插队落户,避开了严酷的政治风暴,逐渐地融入了傣族的风土人情和傣家生活中,感受到人间久违的温暖,拥有了自足的生活空间。房东大爹(松涛饰)和老奶奶(玉甩饰)的悉心照顾,让她原本冰冷的心热络起来。看着寨子里最美的小普少(姑娘)依波(玉妲饰)青春靓丽,身着漂亮的筒裙,与小伙子对歌,而自己却老套古板,不懂生活,这种反差激起了她愛美的冲动,加上大爹的鼓励,她穿上了用床单改成的筒子裙,戴上了耳环,与傣族姑娘媲美,获得了自信。在一次赶集去邮局发信时,李纯与在邻寨插队的博学多才的男知青任佳(冯远征饰)相识,并慢慢成了朋友兼知己。任佳与安于傣寨生活的李纯不同,他渴望回到城市,督促李纯也认真复习功课考大学。在全寨庆祝大丰收的夜晚,她跟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任佳来看她。之后,房东家的大哥(郭建国饰)喝醉了酒,跟腿部受伤借宿在家中的任佳打了起来,她才得知大哥爱上自己。为了逃避情感纠葛,李纯去别的村寨当了小学老师。不久大爹来探望,告诉她伢(奶奶)因她的不辞而别与思念生病,她赶回傣寨探望,老奶奶已经离世。“文革”结束后,李佳考上了大学,再次回到了傣寨,心意相通的任佳与傣寨的乡亲们却被泥石流吞没了,一切已是物是人非,她陷入了无尽的悲伤。

影片一开始是几组傣族外景的空镜头:鳞次栉比的竹楼,高大粗粝的仙人掌丛,异域风格的缅寺,挂着红布条的大青树,紧接着展现的是少女“对歌”“赶摆”“杀牛祭谷”等生活场景。导演艺术地通过视觉元素,诸如以民族符号化的筒裙、白鹭、大青树、竹楼中跳动的火焰、丰收时的篝火等,呈现勃发的生命气象,将自然的美与人性的美妥帖辉映。

影片一方面用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呈现了傣寨生活唤起了李纯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以李纯等知青鲜活的生命形态,来解释在舒张的生存环境中,被禁锢的人性得以释放与表达,也展示了知青对爱与美还有真的追随。另一方通过对知青面临不同选择的展示,真实地展现了知青融入与出走的一段生命历程,连同他们的青春与梦想、现实与未来,也预示了中国大地正悄然发生着转变。

张暖忻追求再现客观现实,并尝试以主观情感与情绪来表现现实。她在《〈青春祭〉导演阐述》中发表了创作构想:

既发掘了我们这一代人多年来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又提供了一种很优美而又独特的形式来表现它。

…… ……

这部影片将是一首抒情散文诗。整部影片都是李纯的回忆,是她记忆中怀念的东西,因而不是原来的生活本身。影片要强调这种主观性,是一篇如梦似幻的回忆。“梦幻”就要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抒情意味。在表现上避实就虚。(张暖忻:《〈青春祭〉导演阐述》,《当代电影》1985年第4期。)

当然,张暖忻也在极力追求纪实效果,她大胆起用傣族群众本色表演,除了男女主角经过专业训练外,其他主要演员大爹、大哥、伢、哑巴和依波都是当地傣族人,他们讲着傣族语言,表演十分自然质朴。电影正是通过对傣寨日常生活场景与民俗风情的展示,真实地将一个美丽地方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呈现给观众,散发出浓郁淳朴的傣族人民真挚的情感与人性的美好。例如“伢”没有对白,只有动作表演,声音从影像剥离,却强化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行为方式。她对汉族知青李纯充满了关切。李纯上工,伢默默地把芭蕉叶包好的饭团和热乎乎的糍粑送到她手里。李纯收工回来,伢又急忙为她舀饭热汤。李纯穿上了傣家的花筒裙,伢高兴地亲自给她扎上银腰带,还怜爱地抚摸着她的头发,亲切地碰了个脑门。再如放牛的哑巴布比,双腿布满了蓝色的刻纹,面孔丑陋,看起来很可怕,其实他内心善良:他走下河,摘下一朵荷花,带着真挚的微笑,来到李纯面前,放在她身边,再走上岸,向远处的牛群走去。依波公主般的气质和傣族姑娘们摇曳在腰肢的欢笑,让人舒服和愉悦。

影片运用纪实性加抒情的散文叙述,淡化戏剧的手法与传统模式,重视情感表达,通过对傣族社会生活场景与民俗风情的展示,呈现了傣乡令人心醉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之美。张暖忻以温情脉脉的现代眼光,对历史洪流中的原乡进行审视,在展现傣乡自然生命形态的同时,又极力渲染知青迷惘的情绪,反衬出极端革命年代对人性的禁锢,并隐含了温和的批判。

应该说,这也正是张暖忻打造中国电影的现代话语实践。早在1979年第3期《电影艺术》上发表了《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张暖忻、李陀便提出纲领性的艺术宣言,即“电影语言现代化”,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电影表现手法,具体而言就是追求电影语言、影像、形态及手法的现代表达。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张暖忻在《青春祭》里几乎采用的均为自然光,如烛光和月光,色调平和恬静纯净、如梦似幻。刘索拉将顾城的诗歌《安慰》谱成了曲,为电影增添了异质: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哦妈妈

我说妈妈妈妈别忧伤

在那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个甜甜的红太阳

太阳,太阳

妈妈,妈妈

——(《青青的野葡萄》)

导演张暖忻想用一种新型的城市化音乐,打破当时邓丽君对大陆歌曲的影响,也打破当时革命歌曲对城市音乐的影响,于是选择了有着游学美国、英国经历的刘索拉,把美国“百老汇”的元素混同在傣族少女穿梭的画面中。在傣寨原乡背景故事中,汇入了城市音乐的律动,而骚动青春的脉动里有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这样的主题歌作曲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潮流。

猜你喜欢

傣族知青青春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别样的风情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把根留住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