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百里洲》的“奇书”气质

2020-04-20邓玉环

博览群书 2020年3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革命历史

邓玉环

赵瑜、胡世全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以下简称《革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并榮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同年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该书以28万多字的长篇巨幅,书写长江百里洲农村国共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从清朝末年到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是这个长江孤洲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的代表性一页。在这片富庶美丽的大江孤洲上,上演了上世纪国共斗争的血雨腥风,展现了几十载贫富恩怨与权力争夺。作者回顾历史沧桑变幻,重温乡村土地悲歌,对农民和土地以及和中国革命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该书被誉为“报告文学力作,当今书海奇书一本”(《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报告文学》,华文出版社2005年1月版,P352)。“奇”正是该书给读者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象,但它写作目标绝非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以其在场的非虚构写作的姿态、题材内容的传奇珍贵和文体创新吸引读者。

首先,《革命》一书的“奇”表现在报告文学取材的特殊意义。百里洲是一个地理位置特别的江心洲、一个被长江拥抱的孤岛,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洲”,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长江中游荆江段首段,环江堤防长74公里、合百余华里,故得名百里洲。百里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到20世纪初依然留存尚武古风,此地文化传统深厚农耕成熟,千年富庶,人口众多,良田肥灌,亩产水稻在70年前就已达到400斤。百里洲生态环境好,水陆交通方便,农业渔业商业在20世纪初发展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第三章《金岛银码头》将百里洲在20世纪初抗战前农商繁荣景象做了细致描绘:

民国初年创建汽轮航运,20年代推出电灯骑车。八大行帮通四海,商会信誉达三江。

…… ……

到民国中期,棉花的贸易量一年一镇可高达8万多担。粮行米业有80多家,大一些的也有30多家,每天收购来自各县各乡的骡马粮驮,一收都是上百驮。土布庄……兴旺时年销量可达30万匹。……不遇灾荒年景,物价变动不大,用铜币买牛肉35文一斤,猪肉40文一斤,米200文一斗,一块银元能买不少粮食。(《革命》,P33)

农人日常生活细节、各行各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构成等具体详实的史料数据在书中俯拾皆是。这片天赐沃土以其富庶而被觊觎和垂涎,被各路豪绅、地主、匪帮不断争夺和侵吞,土地所有权或地权在解放前高度集中。

百里洲从清末以来经历了天灾人祸、政权更迭、外敌入侵、国内战争、土地革命,这片土地从曾经的富甲一方到满目疮痍,最终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千辛万苦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段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历史过程可以作为剖析民国社会的样板,在中国的乡村文化和农业历史中具有特殊典型的意义,“对这方土地上乡村历史文化的演变及农人生活命运的历史现实表现,对于深入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现实的乡村农人生活命运,会有很好的参照和帮助”。(《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报告文学》,P352)

其次,该书的“奇”在于读者知之甚少的珍贵史料的挖掘和传播。在清晰明确的官方主流革命历史话语之外,其实还存在千头万绪旁支斜出的部分,那些枝枝叉叉的历史筋脉,与主流历史共同构建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复杂全貌。赵瑜和胡世全进行了五年深入的田野调查,百里洲上58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们采访的足迹。《革命》将丰富的史料进行梳理整合,重新再现民国时期长江流域革命的曲折过程,记录了众多血肉丰满的真实人物生平事迹,致力于还原历史原貌。全书史料厚重详实,那些散落民间珍奇的、为人所不知、更具有血肉感的细节史实,是该书令人“拍案称奇”的重要因素。一部地方史写得波诡云谲波澜壮阔,并引发读者对历史和当下的深刻反思。正如获奖词所说:

民国是自晚清以来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历时半个世纪的重要历程,而这段历史对于我国的国情以及长江流域农人的命运,至今尚未研讨清楚,对于近现代史的重新认识和更加真实的开掘是有意义的。

百里洲四面环水,几百年来常常遭受水灾的侵袭。民国中期,百里洲人民更是陷入了一个极度令人悲叹无望的时代:自然灾害频仍而国民政权严重腐败,又滋生当地的土匪群体进行绑架勒索,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中,遭遇和面对的不仅是水灾,还有鸦片、贪官污吏、盗匪、日寇、兵痞、劣绅、汉流、歪门邪道、腐败政府……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乡村生产关系无常震荡。天灾人祸引发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各色人群,既有恶贯满盈的劣绅恶霸土匪,也有面目复杂的汉流地方武装,有走向穷途末路的国民党还有艰难生存的共产党。

《革命》中浮现的各色鲜活人物生逢乱世,与复杂的时代背景相契合,他们不是脸谱化、符号化的人物。就以百里洲民国时期黑势力帮会组织“汉流”来说,这些恶势力帮凶大都相互之间倾轧吞并、争权夺利,有汉流顽匪杀害共产党人,但也有汉流部队抗日取得显赫战功的。在第十章《群雄站寇》中生动记载了赵益之、郑家良、邹连山、张缵等汉流武装的抗日英绩。赵益之精明有头脑,日军解送国民党飞行员途中,他带兵硬是从装备精良的日军阵中把国军飞行员成功营救出来。赵益之部、郑家良部一方面作恶多端,但另一方面也在抗日血战中都立下了功绩,得到过国民党军政的奖励。汉流邹连山也是一位抗日英雄,他带领的地方武装军纪严明,奇兵往复、神出鬼没,战术多变、歼敌无数,对敌我友三方如何相持相待、如何分清阵营,态度也十分清晰,但他最终被日军杀害。汉流中的张缵军纪严明保护乡里深得民心,从日军手中夺回粮食分给当地备受欺凌的农民群众,他最终牺牲在抗日的战火中,宁死不投降。

该书试图还原百里洲真实残酷的革命历史图景。“我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直捣蒋家王朝最后堡垒”等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语句,都是描述蒋介石800万大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的。革命需要积极的宣传和鼓动,但其实现实要残暴、残酷得多。该书反复强调、客观叙述更多的是革命过程的艰难困苦,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敌对势力强悍、共产党组织力量“薄弱”,干部人数不足,共产党人在百里洲这个特殊的孤岛上被各方势力绞杀、牺牲惨重,革命工作开展极其艰难,甚至多年无法站稳脚跟。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多名共产党人被杀害、被活埋,淡营长被国民党杀害,军事委员朱吉耀被恶霸地主杀害,区书记曾昭荣被赵益之部抓捕杀害……革命后期情况依然严峻,1946年秋,国民党抓捕并杀害了中共区中队指导员刘光海和队长李洪元,指挥员王展和肖副队长急行军前往杀敌复仇,未料又被敌人重创,肖副大队长牺牲。通讯员被捕叛变,带来敌军反扑,工委书记李纯斋惨死于敌人刺刀下。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革命历史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新历史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