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资源建设的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0-04-20李想
李想
摘 要:为了提升日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传统考试模式,依托慕课平台的日语听力资源建设,采取平时考核、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日语听力课程进行考试方法改革,突出学习过程导向,注重学生平时能力考核。在合理有效的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检验的同时,能够有效改进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日语听力;考试方法;过程性考核
日语听力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期间的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还是将来的就职与升学,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日语听力能力。提高学生日语听力,除了建设良好的听力环境与科学的教学方式,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
一、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拥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而日语的听力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基础,良好的日语听力与口语能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日文交流水平。传统的日语听力考核方式,限定了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的日语专业听力课程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也就是依靠一张考试试卷的得分多少来评判学生对每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以平时成绩+期末测试成绩的方式来进行评定,但是其平时成绩无非是出席、课堂表现等方面构成,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实质性挺高并无明显效果。另外,受听力课程学时的限制,即使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外听力任务,也很难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去检查学生对课外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受各方面制度制约,高校日语专业的听力考试内容需要结合教材进行制定,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平时很少主动进行听力练习,只在期末复习期间背诵听力原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听力能力的掌握程度,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为了全面体现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听力练习的习惯,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二、考试方法改革模式
以辽宁工业大学日语专业为例,其日语听力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的基础听力和三、四年级的高级听力。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听懂故事、贸易、访谈、新闻等方面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并用日语简要地做笔记。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今后从事日语相关工作提供初步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日常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听力和高级听力均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课程。基础听力的考试模式为阶段性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阶段性测试分为两次进行,均为闭卷考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进行听力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阶段性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不同阶段所学内容进行检验,就避免了学生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忽视平时练习的现象。
高级听力课程的考试方法改革则依托于学校慕课平台进行,采取平时成绩、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进行。其中平时成绩依托慕课平台的听力资源建设,在平台上为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既涵盖课内所讲知识、又包括国际测试听力练习。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互相抄袭,在平台上布置听力作业时,采取随机抽题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每名学生抽到的听力作业是不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让学生不得不独自完成作业。听力作业的题型设置也多种多样,除了选择题,还设置了单词填空、补全句子以及简答题。日语国际测试和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听力题型只有选择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慕课平台的多样题型设置,则有效避免的了这一问题,能让学生在自主练习时更加准确地听取音频内容,同时,主观题的设置则让学生不仅需要听出原文内容,也需要理解原文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日语表达,这也侧面提高了学生日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腻烦心理学,在慕课平台设置的听力作业次数和每次作业的作业量,要结合听力课程进展情况合理设置,例如在进行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当周,听力作业可以适当减少;内容量布置上可以以每人每周两道题为宜,既不会让学生花特别多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又能起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此外,除了在听力平台布置作业,也在每个章节进行了任务点设置,这些任务点与作业不同,对学生的完成时间不作要求,只在期末结课之前完成即可。由于听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很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日语国际测试、日语专业四级、八级的听力练习,因此任务点的内容也与课堂教学内容不同,以过级测试的音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在平时成绩核定方面,则结合作业与任务点的完成情况,作业中的客观题依靠慕课平台打分,主观题受平台限制,则需要教师手动评分。而任务点的给分,则不仅仅依据学生是否完成了音频的听取情况,更依靠音频完成的反刍比来评定。也就是说,不是学生从头到尾听了一遍音频就给分,而是更为看重学生在听取某段音频时,用了多少时长。举个例子来说,某段音频的时长为1分钟,有的学生用了1分钟听完,而有的学生则用了5分钟听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后者在听取音频时来回反复“倒带”,以更好地听取音频内容,反刍比越高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名同学在听取该段听力音频内容时的认真程度。当然这部分内容的成绩给定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来判断。
阶段性测试和期末测试的内容则依托课堂教学内容和慕课平台的任务点来进行拟定。受听力课程的局限性,测试过的音频就不能再次重复出现,这就造成期末测试期末测试的内容有所欠缺。而慕课平台中听力资源的建设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无论是阶段性测试还是期末测试,考试内容都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课堂所学内容,另一部分是平台上自主学习的任务点内容。这样既能有效检测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通过大幅度增加学生进行听力练习的内容,来达到提升学生自主进行听力训练、提升听力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日语听力课程资源的建设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日语听力环境与条件,弥补听力教材内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依托多媒体教学设备,突破传统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的限制,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截至目前,我校的日语听力考试方法改革措施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效果。绝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但仍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如何依托学习平台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合理的线上测试,如何推进合理地构建日语听力资源以进一步完善日语听力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如何结合考试方法改革去更为有效地推动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等问题都将在今后的考试方法改革過程中逐一解决。
[参考文献]
[1]任克,“互联网+”时代下元认知策略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9.8.
[2]陈静,浅析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
[3]谭睿,大学日语听力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5
项目来源: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工业大学教改项目 “基于网络资源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的日语专业听力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