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研究闽台民间美术的意义和方法

2020-04-20王晔

山东青年 2020年2期
关键词:意义方法

王晔

摘 要:闽台民间美术是在历史长期变化和沉淀加上民族迁移生活习俗不同演变出来的,研究闽台民间美术需要用合理保护并发扬优秀美术的方法,闽台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美术地域色彩浓厚的一个篇章,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一方面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具有增强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意义。

关键词:闽台民间美术;方法;意义

福建省与台湾省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有山有水,地处南方水域富饶之地,且两省之间仅一海之隔,就存在着很多相似的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他们一脉相承,都传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余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演变创新,民间美术孕育其中,发展至今,形成了与传统相似又不同于传统的美术格局。研究闽台民美术从历史层面上讲,有利于促进祖国版图完整统一的伟大意义,增强台湾地区与大陆的友好往来。

民间美术,脑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民间艺术家和富有民俗传承意味的物品以及思想,与学院风区别的一种更加大众化的美术。第一个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岸线曲折,水产海鲜富饶,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向南移,从中原地区带来了人力,工具,物资等,人们在此生根发展,利用地域优势,形成了南方特色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中应用并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日常,又为生活日常所服务,并因为地域风俗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特色。台湾,在古代被称作琉球,地域面积比较小,东边是太平洋,西边是台湾海峡,再旁边就是福建,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周边还有很多附属的小岛屿。台湾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就已经定居于此,从明末清初开始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居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形态。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代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再到1885年台湾建省,直至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恢复了对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制①,1949年国民党渡江战役败后退据台湾,台湾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史书就有对台湾的记录,发展至今,在历史的推动和人民的发展生活下,形成富有台湾特色的台湾民间美术。所以每个地域以不同的风土人情培育不同的美术特色,民间美术在大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让美术丰富多彩,但由于大部分台湾住民祖辈来自大陆广东福建两省,以美术的传播上看,闽台之间的美术有很大的相同。艺术是群众创造出来的,拥有着相同根基的群众有着共同的审美思考和行动能力,对文化需求也是一样的。

民间美术比较注重实用感,源于劳动人民的审美和实践活动,先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对工具的方便顺手的追求,慢慢演变成追求视觉愉悦感,并在实用造物活动上发现了审美。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进行提炼创造,使民间美术具有强烈的共鸣性,民间美术更倾向于表达大众质朴的情感,没有太多追求个人个性化的成分,会比较通俗化,使得这种美术形式更加被大众接受,不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普通群众,都能共通。闽台民间美术是常年生活于福建台湾两地的居民共同创造的,有着鲜明的区域海洋文明的特征,这是闽台两地同根同源的最好证据,也是研究闽台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

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了解台湾民间美术的内在,细究其美术特点,有助于加深台湾风俗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另一个地域的了解,在学习研究闽台民间美术时,与台湾同胞友好相处,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也可以让两地的人民相处更加融洽,更加亲切,为构建和谐统一的大家庭作出更上一层楼的贡献。加上台湾经历的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台湾人心底的热烈的民族意识和思乡情怀在长期劳动过程中通过美术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些美术形式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包括地方习俗,宗教信仰,吃食习惯,民间文艺等,这些领域或多或少都会有民间美术的影子,而我们研究民间美术,在欣赏保护民间美术的基础上还能旁敲侧击出台湾人生活的影子和情怀,加深两岸人之间的情谊。比如台湾的歌仔戏②,是台湾艺人融汇了北方京剧的基础上加以糅合改造,改变了舞台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后来又传回大陆厦门漳州等地,民间美术在互相借鉴融合中形成,同时具有两地的特色,这有助于祖国美术的创新发展。而且,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与研究闽台区域文化之间有着连贯的关系,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从其中认识到闽台区域的民俗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区域文化的研究范围更大,民间美术是其一部分,研究民间美术对研究区域文化存在很大帮助。民间美术中间蕴含着大量纯粹朴素的劳动人民的气息,这是广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在耕耘劳作的生活经验中积累出来的结晶,其中也总结出了不少优秀的美术特色,加深对闽台民间美术的研究,对闽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美术创作起到一定作用,美术工作者可以结合闽台民间美术,创造出新式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惠安女的衣着服饰是福建地区很有特色的一个代表,惠安女身上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作风更是出了名,这个题材在现如今依旧是各大绘画作品的热门素材之一,画展中经常会看到对惠安女劳动场面的描绘。传统民间美术通过再生产,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闽台民间美术“海口型”特征很突出③,又是古代著名的通商口岸,也是这个特征为闽台民间美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方向。研究闽台民间美术大致从艺术文化域、艺术文化层、艺术文化史三个方法出发,结合已有的历史典籍,前人所述著作,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主,二手资料为辅,可以多加深实地考察。闽台民间美术还可以分成各种小小的门类和形式,包括寺庙建筑风格、墙壁彩绘、莆田木雕艺术、福州寿山石雕、闽南特色服饰等等贯彻当地居民衣食住行、吃穿用度的方面。先从小的部分开始着手,由此类推,逐层深入,比如研究高山族服饰的纹样起源,布料选择,再从历史迁移的方向加以推敲,就可以找到服饰美术情感所指等方面和纹饰设计色彩搭配上的理念来源。

艺术文化域是把整个闽台美术研究放在闽臺关系的大背景中,以中国文化为大背景的情况下,来寻找各区域特质的不同来逐个分析。这个方法重在研究民间美术的外部特点,需要深入内部了解探究通常依靠艺术文化层这个思维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把各种繁多复杂的美术进行归纳,用科学合理的角度来阐释所得到的的美术结论。对于寺庙的建设,可以从中国东汉时期佛教传入讲起,闽台地区对于宗教信仰很重视,莆田地区的妈祖庙设置,沿海地域供奉妈祖,地藏菩萨等。这些风俗在民间农村地区尤为常见,闽东地区部分聚居村落每到年后或者农历四月中旬会有用花轿抬菩萨的习俗,全村男女老少整装配齐,在敲锣打鼓声中和花炮阵仗中抬着菩萨游街,并请上戏班子唱上几天,颇为热闹,还有沿海地区村子里常设妈祖庙,与当地海洋文明相结合,出现了“妈祖走水”这种浓厚地方色彩的活动。闽台两地居民多信奉佛教,崇尚佛祖,逢年过节必去寺院中为佛祖供上香火,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佛教从印度出现,后来玄奘西天取经带进佛教,逐渐在全国领域散开,成为人们心中的保护神,在以此常年累积下来,这已然成为了闽台地区的对美好生活的心灵寄托,当外来文化在中国发展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而产生了富有闽台地区的文化特色佛教信仰方式,并通过对庙宇的彩绘布局装饰灯美术形式里体现。民间工匠们将老百姓对神的崇敬通过设计华丽色彩艳丽的庙宇,彩塑佛像的方式保存下来。安海龙山寺是台湾侍奉千手观音的祖庙④,不论是祖庙的格局还是祭祀的方式,承袭着福建地区传统。这个例子就可以拿来分析闽台民间美术,由表及里分析,先从建筑直接外观研究,包括建筑格局,构造,风水,图案等等入手,再逐渐深入对菩萨的形象描摹等方面的研究,来整理闽台地区当地的美术特点。这时候,还需要融合艺术文化史这个思维方法,一方面,向历史方向追溯,闽台地区生活变迁和宗教信仰源头调查,知其背景,另一方面,推向历史前沿,通过研究所得的结论推导出未来闽台民间美术发展的格局和创新。

研究闽台民间美术和研究区域文化的方法很像,二者之间本身就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有时,研究闽台民间美术可以通过前人对闽台区域文化的研究中展开,引出其中美术的部分,与人文地理、民族风俗向结合。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澳门在九十年代已经回归祖国怀抱,实行一国两制,而台湾是个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台湾和大陆地区同根同源,有着相同的血脉,都尊崇华夏文明,台湾的民间美术自然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颗闪闪发亮的瑰宝。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自身的贡献,更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美术的特色与美,同时增强了台湾同胞的爱国情怀和思乡意识,更能深深地以闽台民间美术而自豪,以伟大的祖国而自豪,这是祖国完美统一的基石。同时,研究闽台民间美术,为广大美术工作者增加了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素材,为艺术创作增添新的内容。

[注释]

①百度百科

②《区域文化与闽台民间美术》[J].李豫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③《区域文化与闽台民间美术》[J].李豫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④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区域文化与闽台民间美术[J].李豫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2]刘登翰.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M].刘登翰.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18.

[3]李豫闽.闽台民间美术[M].李豫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猜你喜欢

意义方法
学习方法
有意义和无意义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