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4-20侯冉

山东青年 2020年2期
关键词:厌学对策

侯冉

摘 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从而采取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最近几年,高校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叙述了课堂消极行为表现、滥用精力的课余生活和消极应对的应考行为三种行为表现,深入剖析了厌学产生的原因,并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厌学;原因分析;对策

關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等经典语录,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求青年大学生们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去创造,将自己的“青春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为我国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凸显,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普遍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滑。

一、高校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从而采取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笔者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历,现将高校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消极行为表现

大学课堂学生消极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易出现的、处于浅层的显性消极行为[1]。比如:课堂中的“低头族”,上课迟到,借故早退,课堂吃早餐,上课聊天,发呆,课堂中呼呼大睡,对任课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课堂消极行为表现反应了大学生对学习存在消极思想、懈怠情绪。

(二)滥用精力的课余生活

虽然部分高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比较消极,萎靡不振,但是课余生活确是精神抖擞,精力旺盛。比如:通宵打游戏,到酒吧蹦迪到半夜,对学习之外的事物很兴趣,但表现出滥用精力。有研究表明,课余时间,77%的学生在娱乐、玩电脑或和同学聊天,只有23% 的学生会去学习[2]。

(三)消极应对的应考行为

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在对待期末考试的态度也很消极,有的学生临时抱佛脚,突击去复习,专业知识根本得不到掌握;有的学生对待考试的信念是“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在学校的目的就是“混文凭”;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不在深,抄上则灵”,冒着考试违纪处分的风险,去做小抄、传纸条,或者是雇人替考。消极应考的学生根本掌握不了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解不了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培养不出专业兴趣,厌学情绪会逐渐增强,甚至走向休学或者是退学的道路。

二、高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为了使学生增强本领,实现自己的“青春志”,需找到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才能指导学生减轻或消除厌学情绪,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一)社会原因

社会功利化,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观念。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拼爹”、“拼关系”的时代,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要有较硬的人际关系才行。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比不过同班某个同学有个厉害的“爹”。

高校扩招,使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由于高校不断地扩招,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大学上,从而降低了大学门槛,直接降低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分类招生大规模扩招,分数线每年都在降,这类学生中大部分的入学成绩只有100分左右,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加之大学宽松的管理方式,只会让他们更加放纵自己,影响了学校学风的形成。

(二)学校原因

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过调研一些高校,翻阅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意见,整理之后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本校的学风不浓厚,校园环境不优美,缺少自习教室、实训室或练功房,有关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全或者陈旧,特别是对于新生来说,理想大学很丰满,现实很骨干,降低了对大学学习的热情。

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是1:200,而且辅导员本身还有很多繁琐的行政事务,辅导员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平常也只是和班委、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谈心谈话。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相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观念。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依然采用“一言堂”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低需求是生理需要,等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打工、做兼职上,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家庭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纵型三种。权威型家庭的孩子依赖心比较重,一旦进入大学,脱离父母之后,很容易在学习上产生迷茫的心理;放纵型家庭的孩子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引导和管教,或者是过于溺爱,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很差。

(四)个人原因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中学时代,高考是每个学生的目标,学校和家长都特别重视,但是一旦完成高考这个目标,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不知道接下来的校园生活该为什么而努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加之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厌学心理。

部分学生持“学历无用论”。有些学生经历了假期打工,找兼职,最后发现没有大学毕业证一样可以挣钱,所以会为了工作而旷课,甚至是休学、退学。

学生耐挫力较弱。高校学生都有很强烈的成才愿望,但在大学校园里,会遇到环境适应、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挫折和压力,但是他们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耐挫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情绪,采取逃避的行为反应。

三、高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探析

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这部分学生加入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队伍中,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是值得学生、家庭、高校、社会共同思考、共同努力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方面

学生应培养自己的耐挫力和积极的人格品质,牢固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合理地设置大学阶段的终极目标和子目标;多与向学的同学和学长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目标,激发斗志;遇到消极情绪,无法自行排解时,需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寻求社会帮助。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深入孩子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引导;家长也许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密切关注孩子思想、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学校方面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使课程的学习能够真正用到实处;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为实现自己的“青年志”、我国的“中国梦”而奋斗;加强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重视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就业范围和就业前景,激发专业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田,李子运,汪晴晴.大学课堂学生消极行为的成因与对策[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1):59-62.

[2]赵安珍,潘卿,陈汝雅.高校厌学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11):78-81.

[3]《高校辅导员》编辑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访党的十九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J].高校辅导员,2017,(6):3-6.

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心理辅导”(项目号:SK2018A0965)

(作者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猜你喜欢

厌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