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动的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堂

2020-04-20唐祖林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知识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为例论述构建生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趣味游戏融入理论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论知识 生动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54-02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文字和少量图片呈现,许多教师选择不上或者尽量少上这些理论课,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教法,这样的课堂索然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本文以三年级上册《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为例,探讨构建生动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生,引起其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课堂环境。它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结合文本,融入图像、视频、动画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教学过程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现、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化”。教学情境创设常用的方法有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穿插于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其对直观、生动的知识接受程度更高,创设与其认知相吻合的情境更易将学生引入课题。例如,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阶段笔者播放了动画电影《花木兰》的片段,描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敌军偷袭长城被官兵发现,官兵快速点燃了烽火台,烽火台依次传递,将敌军入侵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给皇帝,皇帝下旨征兵御敌。看完这段动画片段,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时效性、局限性等,阐明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入《探究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课题。笔者所选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片段,情节紧张,声情并茂,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故事中,说明创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情境时选择的媒体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必须合适、合量且有连续性,导入课题、课中教学、结课总结等必须首尾呼应、前后一致,不能盲目不切实际地随意创造。

二、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素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换言之,学生不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要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通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和加工处理,就能生成个人的意义或者形成个人理解。教材中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理论知识,是编者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种个人经验和理解,对小学生而言,这些理论知识与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所以,这种与学生格格不入的理论课是无趣乏味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文与现实的距离,能激活课堂,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认识信息技术工具抢答环节,在大屏幕触控一体机出示电话、手机、电视机、无人机、计算机、卫星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说出其名称,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由于许多工具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这个环节参与率非常高,学生争先恐后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每一样信息技术工具名称。又如,在探讨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时,笔者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课堂,提供教具“纸飞机”和手机,让一名学生用手机识别纸飞机,从而触发虚拟现实工具软件。大屏幕里,纸飞机的背景是在班级同学的镜头里飞行,非常逼真,这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伸手想要把虚拟在眼前的飞机拿下来。

要将信息技术理论课上得生动,需要教师寻找并掌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媒体与手段,也是将理论知识的内容融合在学生掌握技能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也是上好理论课的关键。

三、趣味游戏融入理论教学

喜欢玩游戏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尤其是对于比较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更要考虑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戲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避免学生思维进入沉闷凝固的状态。

本课例中,笔者设计了信息传递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全体学生分为4个小组,小组派最后一名学生领取需要传递的信息,低声将信息传给最近的同组同学,声音不能让第三人听见,同组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最先完成信息传递且信息传递正确的小组胜出。学生觉得这个游戏新鲜、刺激,都表现得很兴奋。游戏开始,每个小组都争分夺秒,依次传递信息。最终,最先完成信息传递的小组并没有胜出,第二个和第四个完成的小组正确传递了信息,第三个完成的小组也没有正确传递信息。根据这一活动结果,笔者诠释了准确、快速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表示有的小组是为了追求速度,信息未能准确传递而输了游戏;有的小组信息传递准确,却消耗太多时间,也未能在游戏中取胜。这让学生明白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便捷性。

将游戏融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游戏的设计要紧扣教学主题,且要有目的性、教育性、可控性、可行性,不能单纯为取悦学生而创设;另外,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必须做到收放自如,杜绝出现玩游戏后无法回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的现象。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且师生对话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理解。针对本课的教学,在备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烽火台有什么作用?”“烽火台通过什么传递信息?”“为什么用烟火传递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方法吗?”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与作用,由此体会今天信息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功用。

具体的提问过程如下:

师:烽火台有什么作用?

生1:将敌人入侵的消息及时传给守卫边关的将士,提示他们准备战斗。

师:烽火台通过什么传递信息?

生2:烟火。

师:为什么用烟火传递信息?它们有什么特点?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烟火比声音传递的距离要远很多。

生4:可以敲锣,用声音传递。

生5:声音传不远,没有烟火好。

生6:如果敌人在夜间偷袭,看不到烟。

生7:看不到烟,可以看到火光,光可以传很远。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趣而有思考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具备问题意识,所提问题有以下特点:①有目标性,以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整合教材,将问题设计成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问题、基于理解历史的问题、利于探究的问题、引导体验感悟的问题。②有情境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尽可能地使这些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要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读取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总结提升。③有思维性,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④有梯度性,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不同层面的学生共同发展。⑤有适度性,一节课问题的量要适中,全课无问和满堂皆问都是不科学的,且难度、深度也要考虑,过深或过浅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⑥有生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固然重要,但更要关注来自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将信息技术理论课上得精彩、生动,教师是总导演,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备课,熟悉理论知识,做好教学设计。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早已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它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相关素材,并能恰当地运用情境创设、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提问,将理论知识具象化、情境化,从而建构生动的理论知识课堂。

作者简介:唐祖林(1975— ),广西全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理论知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互联网条件下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项目的衔接研究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