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0-04-20杨莉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父与子废墟儿子

【摘要】本文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为例,论述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词语,体会父子不畏艰险、坚强自信的品格。

【关键词】《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A-0087-03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次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著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

2.通过学习文章的重点语句,领悟父子俩在艰险恶劣的环境中充满自信的品格、不向困难屈服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做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子俩在困境中的了不起,在艰险恶劣的环境中充满自信的品格,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学习文中描写父亲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词语,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预习,初步了解文章结构。

2.师生搜集关于地震知识的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影片片段)

师: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词,谁会读?(指名读,全班读)

(出示:混乱 血迹 废墟 爆炸 颤抖)

师:读了这几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提示:可以用上刚才的词语)

师:地震过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片废墟,更给人们留下无尽的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对他人不幸的遭遇充满同情心,但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父亲“不惜一切、执着挖掘”不能深入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悟。开课伊始,教师先播放地震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直观的冲击,再出示课文中与地震有关的词语“混乱、血迹、废墟、爆炸、颤抖”,学生运用词语谈观看的感受,从而进入情境走进课文,感受父亲的危险和困难。此环节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铺设点,为后面体会父爱的伟大做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在预习中,你有什么疑问的地方?(相机板书:了不起?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止他?阿曼达怎样度过这38个小时?……)

【设计意图】教学中倡导“问题比答案重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学会善思善问。

(三)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任选一个问题潜心默读,找到答案,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

师引导全班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1.品味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

师: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是什么让这位伤心绝望的父亲转而向废墟走去?(引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指导读“斩钉截铁的语气”)

师:一句承诺让父亲忍住悲痛,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你还从哪些部分看到父亲的了不起?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出文中重点句: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快速默读,你从这一系列数字中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是用一系列数字说明?(配乐朗读指导:体会时间的漫长)

师:读句子“没人再来阻止他”。你从“再”字体会到什么?

师:快速浏览前面的课文,找一找都有哪些人阻挡过他?

师:面对所有人的阻挡,父亲的心情又是如何?

师:课文在这里并没有直接写父亲,可是通过别人的劝解,我们更能体会到父亲的执着、不放弃,这在写作中被称为侧面描写。

(配乐)引语:人们都摇着头叹息着走开了,觉得这位父亲是难以接受失去孩子的现实,精神(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吗?而是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所以,父亲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他挖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

师:“到处是血迹”,都有哪些地方是血迹呢?(出示第一幅插图)

师:透过父亲这一形象,大家再次走进地震后的废墟中,想一想,在与儿子失去联系的三十多个小时里,父亲是怎样挺过余震的危险、寻找儿子过程中的困难?(学生回答后指导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配乐)

师:这时候,他的心中一直回想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正是这一句承诺,一句平时对儿子的承诺,此时此刻已经化作了什么?(父亲的爱创造了奇迹!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师生角色对读父子对话)

师:此时,父亲的心情又是如何?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父亲的这种心情?

师:我想,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将深深地烙在这对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作者是抓住父亲的什么,给我们描绘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呢?

总结:作者正是通过动作、神态、外貌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位信守承诺的父亲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设计意图】教学以“父亲救助儿子时心情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相关句子,多媒体出示并指导朗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范读、带读,学生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父亲从“绝望”到“坚持”的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激情点。

教师让学生从一系列数据中体会时间的漫长,在齐读中感受父亲的不放弃。接着,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在挖掘时其他人的表现的语句,两相对比,让学生再次体会父亲的坚持。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启发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挖掘的艰难并配以音乐,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此时读的情感发生变化,在读中升华对父亲的敬爱——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生通过角色朗读父子相见时的对话,体会父亲激动的心情,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并达到情感高潮,成为课堂学习的亮点。

2.研读儿子的“了不起”

(学生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分享)

预设:儿子的自信——“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预设:儿子的勇敢——“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一个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对他的承诺,以此激励自己和同伴在绝境中克服困难,等待希望。在离开困境时,他让同伴走在“先”,自己留在后。余震中的这一“让”,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但他没有犹豫,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所以,我们说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讨论: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会遇到什么危险?他们会有些什么正常反应?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力求将正确的价值观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由父亲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坚持寻找儿子38个小时,联想到废墟下,阿曼达和他的小伙伴们等待的38个小时里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为。这样教学,拓展了课内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父与子的内心,感受他们的了不起,理解何为自信与执着,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这一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侧面描绘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爱”

师: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支撑自己不放弃希望,坚持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寻找儿子,他是执着、坚定的;儿子信守父亲爱的诺言,在危难中始终保持希望、沉着自信。这对父子因为彼此爱的承诺,创造了奇迹,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和最后一小节课文)

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预设)

师:因为信守承诺,阿曼达父子幸福地团聚了,因为彼此有爱,这对父与子无比的幸福。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其实也经历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爱,点点滴滴的爱汇聚成大爱,我们都在爱中成长,将来也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设计意图】教学总结延伸,牢牢把握一个“爱”字,用文中父子之爱燃起学生心中之爱,让爱在课堂中传递,让爱在生活中绽放异彩。

五、课后作业

想象寫话:学习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想象在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既填补了课文空白,又能巩固学生课堂上掌握的写作方法,在读中悟写,使读写有效相结合。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板书抓住父亲“挖”的过程,体现父亲的一种坚持、执着的信念,让学生由板书感受父亲情感的变化,感悟这些变化都源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子俩因为爱而“了不起”,这一点一滴的爱最后汇聚成一个大“爱”,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爱真正进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职初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海城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为例(课题编号:2017C108)”的研究成果,结题号:2018-444。

作者简介:杨莉(1979— ),女,广西北海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被评为自治区先进支教队员,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广西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北海市优秀教师,北海市优秀班主任,研究方向:小学低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父与子废墟儿子
“废墟”
废墟里的救赎
父与子
打儿子
有趣的父与子
废墟(外一章)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街头的废墟
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