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协同朗读教学的策略

2020-04-20吕周萍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结合南宁市滨湖路小学2015级8班持续实施三年半的协同朗读教学模式,探索以班校配合、家校互动、校内校外联动的协同朗读策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协同朗读 教学模式 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62-02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美感与文字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小学生通过读读背背,能够促进词语积累、语言习得、语言把控、流畅表达、情感熏陶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形成。学习语文,充足的朗读时间是关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可见,只有持久的、足够“量”的朗读,才有可能实现朗读品质的飞跃。然而,当前城区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兴趣班多,对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小学生课后语文朗读时间严重被挤压等。此种现实情况给语文教学尤其是朗读背诵环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潜在的威胁,成为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和思考的命题。如何找回一个书声朗朗、明媚雅致的语文课堂,成为笔者日夜思索的问题。通过争取家长支持、寻求多方力量帮助,并开展多轮正式与非正式的研讨实践,笔者带领学生边行动边调试,持续实施了三年半的协同朗读教学模式,探索出班校配合、家校联动、校外互动等协同朗读的策略。

一、班校配合的朗读策略

笔者所在的滨湖路小学是一所特别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城区小学。学校开创并持续实践“爱的教育”“美的发现”“梦的开始”等特色教育方式和办学理念。学校重视师生朗读学习,定期开展经典诵读、飞花令诗词赛、成语接龙和小学语文博雅课堂朗读技能培训等不同主题的师生朗读活动。系列化、常态化的朗读活动,营造出浓郁雅致的校园朗读文化氛围,为班级开展“呦呦鹿鸣”的朗读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校园环境。在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笔者重视校园经典诵读,探索班级日常朗读教学协同校园朗读系列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清代学者唐彪论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笔者通过提前启动、积极诱导等方式,将朗读融入学生的每日入校练习中,促使学生对朗读萌发兴趣。每当面临校园大型朗读活动,笔者必用心钻研主题,精心策划内容,把控细节,力求突出主题、内容新颖。在学生努力却困惑不前、佳境难成时,笔者邀请孩子们敬重的“校长妈妈”王瑾与孩子们互动。“校长妈妈”以亲和的语态问候孩子们:“校长妈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可以展示一下吗?”在孩子们练习结束后,校长妈妈表扬孩子们:“咱们8班的孩子风貌好,精神佳,认真朗读,你们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在简洁雅致的鼓励与互动后,“校长妈妈”给孩子们亲身示范“轻声高位、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声情并茂”的诵读技巧。孩子们备受鼓舞,在后续的练习和朗读彩排中,穿行于朗读舞台与文本字符的意境中,总能以最佳状态参加训练。孩子们赢得荣誉后更加热爱朗读,通过积累,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丰盈成长,彰显出朗读课堂的魅力与力量,提升了班级文化的雅致品质。

二、家校互动的朗读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日益个性化和竞争激烈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孩子们的课后朗读时间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兴趣班和文化类兴趣班挤占。如何引导家长理性认识兴趣班,避免出现校内学习与校外兴趣班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更好地协同兴趣班与课后语文、英语朗读?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家校沟通艺术。为正确引导孩子们和家长们重视朗读,在一二年级时,笔者就与喜爱并擅长朗读与播音的家委们商量策划了两期班级“诗朗诵音乐会”和“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和队会”。“诗朗诵音乐会”以朗读为主线,穿插声乐、舞蹈与书法等多类才艺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亲子节目,也可以是个人才艺展示或自由组合的形式,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与节目的策划与编排。

古人曾把读书品味和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笔者以身示范,让学生沉浸于声音美学与语境之中,着意于语意、语趣、语感、语美的感悟与体验。汇报现场,家长们、孩子们互相倾听、观摩、评鉴各个作品,边听边交流。学生在发现和感悟“声音的美学”中高效习得朗读指导策略与训练方法。当学生进入三四年级,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时,其组织、统筹、策划能力正逐步提高,于是,在开展“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前,笔者与孩子们商量,确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寻求家庭资源帮助;确定小组的经典诵读主题和表现形式,共享教学相长、校园与家庭共同融合的朗读时光。活动之余,笔者与热爱文学和朗读的家委们精心设置了语文学习朗读背诵卡,通过让孩子们摘抄好词佳句、好段落,背诵、朗读课文,语音打卡,家长签字等家校联动的形式,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朗读学习,在家营造亲子朗读和孩子朗读的氛围,促使孩子们利用零碎时间开展有效朗读,促进课外朗读兴趣与课内语文教学的融合。

三、校内外联动的朗读策略

要有效地开展朗读活动,还要善于“借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机关、教育文化部门非常重视经典诵读,2017年以来央视、省直电视台等媒体重点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声临其境》《见字如面》《阅读·阅美》等掀起了重温最美古诗词和重视朗读的热潮。由各级图书馆和商业机构发起的朗读亭诵读活动席卷了多个城市,给孩子们朗读创造了极佳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录音展示条件。

周末,笔者鼓励孩子们在家长的监督下,收看或回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声临其境》《见字如面》《阅读·阅美》等节目。各类朗读节目以家国情怀、人伦情感、时尚生活、内心抚触和故事启迪,使每一个孩子和家庭诵读经典,爱国、爱家、爱生活。通过朗读,学生产生了回归真善美的积极情感和美好的朗读体验,并深刻地意识到朗读不再枯燥,朗读形式是多元的、富有美感的。笔者还与热爱诗词、文学素养较好的家委们积极探讨,吸收孩子们在课外朗读中学到的朗读理念和经验,整合到语文尤其是朗读教学中。例如,笔者班上先后累计约有五分之二的孩子参与了《李玄课堂&最美童声》的线上线下朗读学习。是什么原因吸引这么多家长和孩子们自主加入最美童声课堂呢?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该机构注重融合“心与声”的力量,肯定并鼓励孩子们通过朗读,爱上自己,感触声音美学。笔者从中得到了一个启发——语文教育和朗读是一个春雨润无声的持续浇灌过程,也是孩子们主动探索,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声”的朗读之外,必须同步关注“心”的成长。

经过持续实施三年半的协同朗读教学模式,笔者发现班校配合、家校互动、校内校外联动等协同朗读策略对于提高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当然,协同朗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多方协同的互动过程,需要付出较大的热忱与精力来保障常态化运行,而一旦形成模式、上了轨道,便能取得“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军,郝思涵.小學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

[2]于善发.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学刊,2015(17)

作者简介:吕周萍(1977— ),女,壮族,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朗读教学。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