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旅游发展中低碳旅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20-04-20刘辉
刘辉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趋势的增强,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当下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在此背景下,“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作为目前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少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低碳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低碳化发展模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低碳旅游更是相关产业改革以及消费者行为模式转变的一大难题。以淮北地区为例,对其低碳旅游发展水平在皖北旅游发展中的情况进行剖析,并根据其现阶段的低碳水平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期为该地区以及全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低碳旅游,皖北旅游,淮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1-0073-07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global warming,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dilemma the human development is facing. In this context,“high energy consumption,high emissions,high pollution”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society.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model is still in its infancy,and low-carbon tourism is a major problem in the reform of related industr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umer behavior patterns. Taking Huaibei area as an example,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tour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northern Hebei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its current low carbon level were proposed,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egion and the national low-carbon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Keywords:low carbon tourism,northern Fujian tourism,Huaibei
低碳化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作为一种可量化的发展模式,低碳化对于近年来一直处于热门话题前列的旅游业更是势不可挡的创新变革方向。旅游业是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此,对旅游业进行低碳化转型,可以扭转旅游业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同时可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消费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保障[1]。
1 低碳旅游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分析
低碳旅游是旅游产业近年来的新生概念,其主要指旅游产业运作过程中,包括旅游企业及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部分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以及二氧化碳均大幅下降并且處于低水平,以适应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步伐,在确保消费者旅游体验的基础上实现 “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三大效益[2-3]。低碳旅游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背景下旅游产业的重要出路,实现低碳化旅游发展目标,不仅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对旅游产业碳排放的规范举措,同时也是转变消费者粗放型旅游消费模式、提高其现代化消费体验的必然选择[4]。从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两种现代旅游发展方式,都属于“绿色”范畴,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其中,生态旅游着眼于维护旅游生态环境的独立性和持续性,目的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为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提供福利,并强调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低碳旅游则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其中必然包涵了对维系绿色旅游所应负的责任,其主张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降低旅游产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谋求整个行业甚至全人类的福祉。
2 皖北旅游现状概览
皖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的中北部地区,涉及地级市、县较多,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等。该地区在淮河的中游部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水文、地质及古迹、文化景观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观赏价值。据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数据[5],截至2018年12月,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中,共囊括人文旅游资源数量达100余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20余处,具体如表1所示。
近年来,皖北地区各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据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皖北地区2016年、2017年、2018年总体上各地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增长率较高,见表2、表3,其中,淮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占明显优势。
由表2、表3可知,皖北地区的旅游人数在2017年增长较快,2018年趋于平稳,旅游收入总体呈波动趋势发展。其中,2017年皖北地区的旅游总体收入同比呈下降趋势,为负增长状态,而同期皖北地区的旅游总体人次却显著上升,形成鲜明对比,表明皖北地区的旅游产业以及游客消费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另外,从皖北地区具体地域的旅游差异来看,2016—2018年,淮北市在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上均占优势,这与淮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显著特征有关。但从淮北市2016—2018年的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包括收入以及游客人次在内,总体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说明淮北地区的旅游业存在一定的发展危机。
3 皖北旅游中低碳旅游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3.1 体系框架与指标选取
3.1.1 框架确立
结合我国目前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途径以及排放现状,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旅游行业、政策3个维度入手设计评价皖北旅游中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具体框架见图1。
3.1.2 指标设计
在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淮北旅游业现状以及相关低碳旅游研究资料,总结了59个可供评价低碳旅游水平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59个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采用德尔菲法进行59个初始指标的筛选,最终淘汰23项指标,剩余36项指标,见表4。
3.2 指标权重计算
在完成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进一步通过YAAHP进行权重计算,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导,权重的计算主要分为判断矩阵构造、一致性检验2个步骤,具体如下:
本研究主要采用1~9标度法进行判断矩阵构造,标度说明见表5。
在上述基础上,文章依次对各层级指标进行判断矩阵的详细设计,首先是目标层,其计算结果见表6。根据目标层的矩阵计算结果可知,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评价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CR=0.084 7<0.1(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 0,\\lambda_{max}:3.154 2),可见,目标层的判断句站一致性检验通过。另外,本研究进一步对末层指标展开判断矩阵计算,同样通过了一致性檢验。
在一致性检验通过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效度分析。效度主要采用SPSS 19.0进行检验。效度检验选取KMO测度做因子分析适合度的检测,其中,KMO越接近1,则认为适合度高。从KMO的具体分级看,KMO水平>0.9为非常适合,[0.8,0.9)为很适合,[0.7,0.8)为适合,[0.6,0.7)为比较适合,[0.5,0.6)为勉强适合,<0.5为不适合。研究数据中所有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7。从表7可知,模型的KMO值均在0.7左右,表明模型效度较高。
在一致性检验与模型效度检验通过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最终确定的各级指标权重情况统计见表8。
3.3 评价体系计算结果
在上文基础上,本研究组织10名在低碳旅游行业的学者以及专家,将其组建成专项小组,在调查基础上对本研究中的各级指标进行评分,最终计算出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
其中:Z表示低碳旅游水平评价的综合评分,Ii主要是指指标体系中末层指标的综合评分水平,RI则代表末层指标i的具体权重计算结果,n表示四级指标的总数量,m为专家组专家成员的数量。
根据评分结果,结合本研究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结果,将最终的综合评分进行4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包括探索时期、起步时期、发展时期以及成熟时期,见表9。
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对皖北旅游中的淮北地区2016—2018年低碳旅游情况进行相应的综合评分计算,最终结果见表10。
从表10可知,近年来,淮北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水平仍然处于探索以及起步阶段,其综合评分总体较低,表明其旅游产业发展仍以粗放式的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模式为主。本文进一步对淮北地区2016—2018年准则层的综合评分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1。
由表11可知,就目前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情况而言,其行业低碳发展水平最低,政策支持水平最高,说明行业自身的低碳发展机制相对落后,其低碳旅游模式的启动和推行主要依靠政策驱动力[6]。其次,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包括经济、行业、政策方面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18年的提升幅度较大。但总体来说,近3年,淮北地区包括旅游经济、旅游行业以及旅游政策支持水平均处于起步阶段以及探索阶段,表明其各个方面的低碳发展支持力度仍然有待加强。
3.4 结论
根据上文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淮北地区低碳旅游水平发展情况,可将主要结论总结为:
1)根据低碳旅游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权重计算结果可知,对某地区低碳旅游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为旅游行业的低碳发展水平,其次为政策支持水平,经济支持水平占比则相对较低。因此,要提高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还应从行业自身入手进行改革优化;
2)根据淮北地区低碳旅游综合评分以及阶段划分结果可知,目前在皖北旅游项目中,淮北地区的总体低碳旅游水平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仍处于探索以及起步阶段;
3)根据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准则层的综合评分结果可知,近3年,淮北地区旅游行业的低碳发展水平最差,尽管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但其总体大多属于起步阶段,低碳旅游行业内部整改势在必行。
4 优化皖北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4.1 进一步做好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的低碳化管理
低碳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中,旅游行业自身的低碳水平是主导[7]。因此,要优化皖北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首先,应从旅游行业自身的变革入手,做好旅游行业内资源和环境为核心的低碳化管理。从资源方面看,要提高旅游业的低碳化水平,就应提高对该地区低碳旅游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为相关旅游项目的启动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在地区旅游节能减排经营成果中,对成绩突出的企业以及相关单位进行政策性奖励,如“模范企业”“标兵企业”称号的颁发等。其次,从环境方面看,要做好低碳化管理,还应从技术入手,通过实现淮北地区旅游科技自主创新、开发清洁能源等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在传统旅游企业中大力推广相应的低碳技术以及相关设备,例如在旅游酒店建设和经营中采用环保型空调、保温材料、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等[8]。总的来说,只有构造清洁能源的高新技术环境,才能为资源与环境的低碳化管理奠定有效基础。
4.2 提高皖北地区旅游企业的低碳经营水平
从研究结果可知,皖北的淮北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水平总体处于探索以及起步阶段,其中,旅游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分最低。可见,要优化该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应充分提高皖北地区旅游企业的低碳经营水平。具体来说,可从低碳型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意识的加强等途径入手。首先,开发低碳型旅游产品不仅仅局限于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在于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模式的优化等。例如,在淮北地区设计低碳旅游线路,开设生态旅游教育主体的旅游项目,在游客的吃、住、行等方面均进行高水平的低碳化设计,大力推广“碳中性”的旅游产品,一旦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超出了企业低碳化设计范围,则设定碳排放付费的规定,以规范旅游产品以及低碳化理念的实施。另外,旅游企业自身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应自觉摈除高能源浪费的生产经营习惯,在旅游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低碳意识以及技能的培训,在组织以及执行旅游项目活动时实现示范效应。
4.3 加大對游客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
游客是低碳旅游的重要主体之一,要实现低碳化旅游目标,除了企业优化、政策完善等途径,还应加大对游客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只有从倡导游客低碳意识入手降低高碳排放风险,才能真正确保低碳旅游模式的推广和实施。为了提高游客旅游过程中的低碳意识,一方面,政府方面应加大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宣传力度,从具体生态环境数据入手,结合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消费者的个人利益提高消费者对低碳旅游行为模式的感知。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在组织低碳旅游项目时,应对游客进行充分地说明,并从具体合约细则入手对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行规范。总的来说,消费者的低碳旅游行为模式是企业以及政府推行低碳化旅游理念的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低碳旅游是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分支,旅游作为国民消费的一大模块,其是否充分适应节能减排任务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淮北地区为例构建了低碳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在该模型的测算和应用中发现,淮北地区的低碳旅游发展仍处于探索以及起步的低级阶段,反映出我国仍有部分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低碳旅游意识以及能力较弱。对此,研究从政策、经济与行业发展以及游客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低碳旅游发展建议,并认为,要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化转型,由此才能实现旅游业与社会可持续同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长生,杨梅.低碳旅游消费行为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8,34(1):36-43.
[2]赵先超,滕洁,谭书佳.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测算及GRA关联度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3):164-174.
[3]刘小兰,李洁云.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低碳视角[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31(3):117-127.
[4]张宏,黄震方,琚胜利,等.苏南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优化对策研究:以昆山市周庄、锦溪、千灯古镇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9):96-100.
[5]杨倩,吴雷.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0):101-107.
[6]肖建红,陈宇菲,王敏,等.自驾游客对低碳旅游交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舟山普陀金三角旅游区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798-4806.
[7]程占红,程锦红,张奥佳.五台山景区游客低碳旅游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3):50-60.
[8]查建平.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J].旅游学刊,2016,31(9):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