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红光照射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抗氧化能力、血磷代谢的实践探讨
2020-04-20程晓巍
程晓巍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疗法的重要方式,可有效清除血液毒素,挽救患者生命[1]。但有研究发现[2],因透析膜与血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及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等,机体在血液透析治疗时可出现氧化应激反应,可参与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病变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生存;此外,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磷水平常明显提高,可进一步加重残余肾功能恶化[3]。因此,积极减轻MHD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促进血磷水平降低很有必要。红光穿透性强,能够作用于深部组织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同时其属于冷光源,波段佳,用于体外循环照射时,无痛苦、无损伤、安全高效,有研究显示[4],给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红光照射治疗,效果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关于红光照射对MHD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血磷代谢的影响研究尚少,鉴于此,本研究特给予MHD患者体外血液循环红光照射,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5.21±12.36)岁,血肌酐(Scr)水平458.78~1 988.27 μmol/L,平均(1 035.46±242.69)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14~12.68 mL/min,平均(7.56±1.95)mL/min,血透维持时间3个月~4年,平均(2.14±0.56)年,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例,多囊肾4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2例,缺血性肾病1例;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19~68岁,平均(45.13±11.98)岁,Scr水平455.92~2 013.64 μmol/L,平均(1 038.26±246.33)μmol/L,Ccr3.09~12.95 mL/min,平均(7.61±1.86)ml/min,血透维持时间4个月~5年,平均(2.29±0.58)年,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0例,多囊肾3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1例,缺血性肾病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终末期肾病[5],MHD时间≥3个月;年龄≥18岁;尿量<400 mL/24 h;常规血液透析,采用德国费森尤斯F6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6次),3次/周,4 h/次,透析血流量(200 mL/min)/次,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次;纳入前1周内未服用磷结合剂、免疫抑制剂、光敏剂及抗氧化剂等;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肾移植术史者;有急、慢性感染者;伴肿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伴心、肝、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过敏史者;有慢性溶血者。
2 方法
2.1 对照组:单纯常规血透治疗,不进行红光照射。
2.2 研究组:血透开始后采用MRX-I体外红光照射治疗仪(商品名:血透天使,深圳国医华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照射血透时的静脉端血路管550 mm,照射持续时间60 min/次,1次照射/每次透析,10次为1个疗程;照射时的参数设置:光源峰值波长650 nm,光功率密5 mW/cm2,光源距透析管距离12 mm。
3 观察指标
3.1 实验组一般生理状况及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透过程中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观察实验组患者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变化情况,并于照射前及干预措施后采集实验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法(迈瑞,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测定血液中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
3.2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于首次透析前及透析10次后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以氯胺T作为标准),相关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3.3 血磷水平:均于首次透析前及透析10次后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磷钼酸盐法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九州泰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4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照射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实验组一般生理情况及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与照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对照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SOD及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首次血透前(P<0.05),对照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首次血透前(P<0.05),对照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AOPP水平与首次血透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SOD及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首次血透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MDA及AOPP水平均明显低于首次血透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2。
3 血磷水平比较 2组血透10次后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首次血透前(P<0.05),试验组血透10次后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4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红光照射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无渗血、溶血现象。
表1 试验组一般生理情况及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对比
表2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s)
表3 血磷水平对比( ±s,mmol/L)
讨 论
MHD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治疗方法,可有效清除机体内代谢废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但因透析过程中可出现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的丢失、维生素E活化障碍及透析膜不相容性等,MHD患者常存在高水平氧化应激,可促进动脉硬化进展,导致心血管病变发生[7];另外,血磷水平过高可加重肾衰竭,不利于患者恢复[8]。因此,需积极探讨更加有效的措施,以降低血磷水平及减轻氧化应激,提高血透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红光照射后的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与照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在照射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给予MHD患者红光照射,对身体无明显危害,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红光的波长较长,且输出光谱较宽,可快捷产生光化学生物交流,主要为光化学作用,对组织无毒副作用、无创伤,用于体外循环照射,安全性较高[9,10]。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实验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SOD及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首次血透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透10次后的血清MDA及AOPP水平均明显低于首次血透前及对照组(P<0.05),提示红光照射可明显降低MHD患者血清MDA、AOPP水平,提高SOD、GSH-Px水平。SOD、GSH-Px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及过氧化物;MDA、AOPP均是过氧化产物,可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11,12]。红光穿透性较强,不易出现散射,可直接作用于皮下组织、神经末梢、淋巴管及血管等[13]。机体卟啉酶类能够特异性吸收红光,经红光照射后,SOD、GSH-Px酶活性可显著增加,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消除体内自由基,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少MDA、AOPP产生[14,15];另外,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增强,又可抑制内皮素-1分泌,促进一氧化氮(NO)分泌,NO是机体重要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作用于自由基而减轻氧化损伤,从而降低MDA、AOPP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16,17]。因此,体外红光照射可明显减轻MHD氧化应激反应,且对机体无损害。
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血透10次后血磷水平明显低于首次血透前及对照组(P<0.05),提示红光照射可明显降低MHD患者血磷水平。血磷以中分子或小分子的形式存在血液中,在血透时,采用红光照射体外循环,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分子通过吸收高能光子能量而发生聚合或裂解,从而减少了血液中、小分子物质含量[18];另外,红光照射促使体内SOD活性增强,则可降低中分子物质的水平及其他毒性物质堆积;且红光照射产生的电磁效应,可改变细胞构象,增加细胞表面电荷数量,增大细胞间斥力,减少聚集性,从而促进血透过程中血磷代谢[19]。此外,红光照射可上调抗凋亡基因,促使血液中细胞凋亡减少,并可促进受损细胞DNA修复,增加活性,则细胞浆中的磷渗透至血液减少[20]。因此,体外红光照射可明显降低MHD患者血磷水平。
综上,体外红光照射治疗仪可明显提高MHD患者血清SOD、GSH-Px水平,降低MDA、AOPP及血磷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