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城市规划中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思路探析
——以北京市延庆区为例

2020-04-20丹,雷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延庆人居绿地

陈 丹,雷 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多生态及环境问题,建设森林城市,是应对和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迅猛推进引起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能够促进城市自然环境良性发展,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补充绿地休闲空间,促进生态福利有效惠及民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当前,森林城市建设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正加速推进。

依据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森林城市建设需要开展4大类生态体系建设,涵盖生态、产业、文化、支撑保障等城市生态建设内容[2]。人居环境绿色空间是位居四大体系首位的森林生态体系重中之重项目,在森林城市总体布局中,通常作为引领和核心,与森林城市服务的目标对象—“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是生态建设惠及广大群众的集中体现。

1 森林城市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内涵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亦即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也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既包含建筑空间、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等硬件设施,又包含景观绿化、卫生条件、空气质量等硬环境,同时包含家庭氛围、邻里关系、居住区和谐、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心理感受的软环境。为了从生态建设角度探讨人居环境建设和提升方法,本文论述的森林城市人居环境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居住的自然环境,即居民工作、生活的周边绿地空间生态环境。

2 森林城市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思路

人居环境绿色空间的营造,应从绿地建设质量、服务功能、文化内涵、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现状入手,分析查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气候及经济等自然及社会因素,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制约和潜力,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提升方案。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内容丰富而全面,应采取“核心引领,节点特色、末端提升”思路,并根据人居环境分布特征,形成中心城区—乡镇—村庄等三级环境绿化提升体系,分层次、分重点逐级开展各绿地空间建设,逐步提升全域人居环境空间水平。

中心城区是城市中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对生态绿地空间的建设要求最高,是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通常相对较好,未来的重点主要在于更新改造,完善功能,提升特色,并借助绿地展现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首先,从城市整体绿化空间布局入手,选取城市中心景观组团或中央景观轴线,通常是中央公园或中央水系,作为建设或提升的核心重点,使之成为未来最具活力的市民休闲游览空间,引领并带动城市其他人居环境空间的发展。其次,选取一些大型公园绿地、公共设施广场、城市景观绿道等重要绿化节点或廊道,作为亮点工程打造,营造一批服务功能完备、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彰显突出的绿色休闲空间;最后,对老旧小区、老城街道等绿化薄弱地域,以完善功能作为主要目标,采取操作性强的改造提升措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整体水平。

伴随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居民对于提升生活环境品质的愿望也愈加迫切,镇区绿化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节点。场镇人居环境绿化空间的主要特点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条件制约较大,人居空间绿化水平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标准要求统一,否则难以实施和实现。因此应根据不同乡镇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并采取差异化的提升策略。尤其对于用地条件有限的乡镇,可充分利用与镇区临近的河边、山脚等生态绿地,进行景观改造和设施补充,扩充镇区生态休闲空间,弥补当地缺少大型休闲绿地的缺憾。同时在建设用地充足、经济基础较好的前提下,建议选取具有一定文化或产业特色的乡镇场镇进行特色小镇打造,凝聚和提升景观特色及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空间氛围,并成为带动其他乡镇人居环境提升的案例和典范。

除了城市及城镇建成区,城市中还有大量散落的村庄,是影响城市整体人居环境水平的末梢神经元。这些散落的村庄虽位于生态环境优良的山水田林之中,但许多村庄内部却粗陋杂乱,绿地稀缺,功能不足,是人居环境空间最为薄弱的区域,人居环境空间最需整体提升和改善。由于村庄大多公共建设用地有限,难以建设面积较大的休闲公园,因此应将庭院绿化、五边(村边、路边、宅边、渠边、田边)绿化作为提升重点。另外,为了调动各村庄开展环境美化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主导开展诸如“美丽乡村”“宜居村庄”“最美社区”申报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并配套少量政策资金鼓励,提升各村庄绿化建设积极性,并形成一批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村庄环境美化示范样板。

3 延庆区森林城市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实践

3.1 延庆区基本条件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地域总面积1 994 km2,下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常住人口32.70万。依地形条件可分为山区镇(地形起伏较大、位于山区的山区镇)和川区镇(地形较为平坦的平原镇)两种,山区镇包括四海镇、大庄科、珍珠泉等5个乡镇,川区镇包括延庆镇、康庄镇、井庄镇等10个乡镇。

延庆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部是凹陷形成的山间盆地,四季分明,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原始及次生天然林,林地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近年来延庆区大力推进全面生态建设,森林面积迅速增长,森林质量显著提升,生态建设成效突出。

3.2 延庆区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现状分析

延庆区现状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较大,公园绿地较多,基本能够满足森林城市的相关指标要求,绿量较为充足。但从绿地建设效果来看,环境设计相对落后,景观层次单一,绿化效果欠佳。城市综合公园地域特色不足,文化展现不够;市民休闲空间服务设施老旧,科普设施缺乏;重点道路绿化景观平淡单一,缺少特色亮点。总体而言,中心城区距离现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急需美化提升。

乡镇及村屯的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以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五边绿化工程和农田林网建设,镇区及村庄绿化美化效果显著提升。主要问题是山区镇和川区镇绿化水平参差不齐,川区镇绿地充足,经济富裕,普遍绿化较好,而山区乡镇整体绿化状况一般,绿地空间不足,尤为缺少公园及市民休闲空间,绿地建设水平亟需提升。

3.3 延庆区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建设方法及措施

3.3.1 中心城区绿化工程 延庆区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绿色空间质量提升工程,第一步塑造中央景观轴线,以流经城区的两条主要水系为景观骨架,打造妫河生态共享带和三里河湿地景观带,引领和带动中心城区绿化水平提升。

第二步营建城市特色节点,借助承办“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大国际盛会契机,将“世界博览会园区”打造成高品质、特色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一流展会园区,既满足展会期使用需求,又要充分考虑会后作为服务当地市民的大型综合公园功能需求。另外,还可在生态建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项目,如世园会周边城市景观美化提升、世园会迎宾大道景观、冬奥会外围绿化美化等建设工程,既为两会成功举办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也为延庆居民留下一笔可贵的生态财富。同时,对于延庆城区其他主要城市公园,采取丰富植物群落、美化公园景观、完善服务设施、注入地域文化等一系列措施整体提升公园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亮点,使之更好服务于周边市民。

最后,对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最为薄弱的老旧小区、老旧街道进行整体改造,采取拆违还绿、拆墙增绿等方法扩大绿地空间,通过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绿化手段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人居环境绿色空间。

3.3.2 重点乡镇绿色空间建设 针对川区镇与山区乡镇绿化水平差别较大的现状,充分考虑山区乡镇受地形条件限制和束缚,制定差异化的人居环境绿色空间提升策略。针对康庄镇、井庄镇等建设用地条件充足的川区镇,首先打造一处绿量充足、功能全面的中心公园,以此作为引领其他绿地空间提升的典范。同时以道路景观作为绿化骨架,形成四通八达、覆盖全面的绿化网络。对于四海镇、珍珠泉乡等建设空间有限的山区镇,采取改造完善的方式,优化提升现有分散的人居环境绿化空间,充分利用、适当改造与城镇相接的周边山体林地,补充休憩设施,建设完善基础条件,使之成为有效服务乡镇居民的生态休闲空间。

除此之外,选取和优先支持建设条件优良、文化特色鲜明的乡镇,建设风格迥异的风情特色小镇,作为乡镇建设的示范及引领,具体如表1。

表1 延庆区风情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表

3.3.3 美丽村庄建设 延庆区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可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全局层面,所有村庄范围应结合“五边绿化”建设,在沟、路、河、渠、村以及庭院等地点,植树增绿,提升村庄整体绿化水平,并在人口居住集中的行政村,尽力建设小型村头游园等生态休闲绿地。农户庭院绿化是提升村民人居环境的最直接方法,也是村庄绿化的重要节点,应做到生态、经济、美化效果兼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在保证邻里和谐的前提下,由村民自主安排种植果木、花木、 蔬菜、瓜果等,建设小菜园、小果林、小茶园等微田园,使庭院绿化产生田园乐趣和少量经济效益,有助于保护和延续生态建设成果。

另外,规划期内选取有建设条件的行政村50个,分重点、分层次推进首都绿色村庄建设,推进环境提升、村庄建设、产业升级、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五大工程,全面实施乡村路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清运网、电网、互联网等“六网”改造提升工程。同时统筹考虑各村资源禀赋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文化特色,将村庄建设成“宁静自然田园美、整洁舒适人居美、创业发展生产美、崇德向善人文美、和谐幸福生活美”的首都绿色村庄样板,打造特色鲜明的首都绿色村庄体系。

4 结语

人居环境绿色空间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按照“核心引领,节点特色、末端提升”的建设思路,统筹中心城区绿化—乡镇镇区绿化—村庄美化三级绿化体系,针对各级绿化空间的不同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下问题,有重点、分层次逐步提升国家森林城市的人居环境绿色空间品质。本文仅探讨了人居环境空间的重要节点建设,但郊野市民休闲空间、绿色通道等也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市、乡镇、村庄一起串点成线,勾连成网,可以形成一个覆盖更加全面的人居生态环境网络,这也是研究和实践中应注意的。

猜你喜欢

延庆人居绿地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延庆巨变册页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走进绿地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