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2020-04-20王利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筋脉膜炎腰背

王利斌

(庄浪县中医医院,甘肃 平凉)

0 引言

腰背肌筋膜炎(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临床常见腰背部骨骼肌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因病机为由于腰背部肌筋膜受劳损、风寒湿外邪侵袭等因素影响,导致肌肉及筋膜组织发生水肿、甚至纤维性改变而发生的以腰背部广泛性酸胀、疼痛、肌紧张及触按肌肉有硬结、条索样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1],其特征性症状为疼痛伴有激痛点,并激发激痛点后出现远处牵涉性疼痛和自主神经过敏[2]。目前,MPS 的临床治疗西医主要以止痛等对症治疗,而中医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且疗效显著,本研究运用温针灸治疗MP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部诊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11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9 例)和对照组(59 例);治疗组男性36 例,女性23 例,年龄35~65 岁,平均(49.3±7.2)岁;病程最短者9 个月,最长者3 年,平均(1.8±0.4)年;对照组男性32 例,女性27 例,年龄38~67 岁,平均(51.6±6.8) 岁;病程最短者6 月,最长者4 年,平均(2.1±0.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 年南京大学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及2009 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的标准[4]:1)患者有腰背部长期劳损史或受风寒湿外邪侵袭史;2)多发生与中老年患者,以他体力劳动及电脑办公者多见;3)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部胀痛、酸痛、肌肉紧张,天气变化时及劳累后症状加重;4)腰背部有固定的活广泛的压痛点,常可触及到沿骶棘肌走行的肌组织条索样改变;5)腰背部活动多正常或因疼痛而受限;6)影像学检查无阳性改变。

中医证属风寒湿邪证者,临床表现为背痛僵滞,上引后项部、肩背部疼痛,恶寒怕冷,多反复发作,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加重;舌像: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紧脉。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30~70 岁;3)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4)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能按本研究方案进行治疗者;2)腰部感染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骨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患者;3)治疗部位有皮肤损坏者;4)发病近期(2 周内)有使用药物等其他方法治疗者;5)合并有精神性疾病、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选穴:T1-L5 夹脊穴、大椎穴、双侧风门穴、曲池穴、血海穴、命门穴、腰阳关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局部阿是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针刺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取长度适宜的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后起针。

2.2 治疗组

采用温针灸治疗,选穴同对照组,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针刺穴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取长度适宜的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将提前制作好的1cm×1.5cm 的锥形艾柱,一端固定于针柄,另一端点燃,每次灸三壮后起针,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艾柱燃烧情况及询问患者艾灸温度以防烫伤。

2 组患者均治疗五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两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总共治疗4 疗程后进行各项指标观察。

3 临床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标准》[3]中的判定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未愈。

3.2 VAS 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6 月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情况,总分0-10 分,0 分表示无疼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

3.3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定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后6 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改进的下腰痛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2.0 版本评定患者腰背痛,评定内容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9项内容,每项0~5 分,得总分45 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5]。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93.2%)高于对照组(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4.2 两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VAS 评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VAS 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及治疗后6 月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6 月对照组 59 6.57±1.21 2.93±0.46* 2.84±0.53*治疗组 59 6.43±1.72 2.15±0.24*# 1.95±0.26*#

4.3 两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 组患者治疗后ODI 评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6 月ODI 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ODI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OD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及治疗后6 月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6 月对照组 59 34.29±7.62 25.63±6.85* 22.43±4.26*治疗组 59 35.17±6.94 19.47±5.72*# 14.52±3.17*#

5 讨论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长期坐位办公的增多,活动量的减少,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病因病机仍不明确,研究显示与机体微小损伤、持续静压力损伤、炎症等疾病损伤密切相关[6],其产生的疼痛及因疼痛而引起的患者活动受限,又因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有效的防治是目前相关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西医药治疗该病主要以减轻疼痛、缓解肌痉挛、抗炎等治疗为主[7],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针对不同患者的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学属于“痹症”、“腰痛”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外因包括风寒湿邪痹阻、外伤瘀血阻滞筋脉,内因有肝肾亏虚、气血瘀滞导致筋脉失养、阻滞筋脉而产生疼痛[8-9]。风寒湿邪证是常见的证型,其引起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风寒湿阻滞筋脉,瘀滞不通,则产生“不通则痛”的病理改变,又因筋脉阻滞不通,则气血运行不畅,无以濡养筋脉,则产生“不荣则痛”的病理改变。治宜温通筋脉,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本研究采用温针灸治疗该病,所选腧穴大椎是阳经之汇穴位,具有祛风散寒、振奋阳气之功,“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针刺艾灸风门穴可祛风散邪,曲池穴具有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之功效,血海穴可补血养肝、运化脾胃,选此穴做温针灸一方面寓意“血行风自灭”[10],另一方面肝主筋,其补血养肝之功可濡养腰背部筋脉,配以足三里、阴陵泉起到健运脾胃、化湿除寒、温补阳气之功,委中穴可舒筋活络、祛除风湿,又四总穴歌曰“腰背委中求”、根据“筋脉所过,主治所及”,配以委中穴治疗[11],命门和腰阳关属于局部取穴,共起温阳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诸穴配伍可使风寒除、湿邪化、痹阻除、筋脉通。

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总有效率为93.2%高于对照组83.1%(P<0.05);2 组患者经治疗后,VAS 评分、ODI 评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6 月VAS 评分、ODI 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可见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还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短中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筋脉膜炎腰背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知足常乐
腰背酸痛抖小腹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一统天下(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