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应用分析
2020-04-20陶超
陶 超
(大名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900)
成立伤口造口小组,分析慢性、不易愈合伤口的病症特征,在节省医疗费用,加快伤口造口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出现不同部位的皮肤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出我院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间住院卧床的患者共有100例参与本次调查,抽选的100例患者均配合本次护理调查,两组卧床时间均超过一周,对照组进行常规压疮护理,男19例,占比38%,女31,占比62%。年龄基于34~66岁之间,年龄平均数(39.47±7.15)岁。观察组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预防压疮并展开积极治疗。男19例,占比38%,女31,占比62%。年龄基于39~71岁之间,年龄平均数(45.27±11.29)岁。两组患者的疾病种类不纳入本次统计分析中,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压疮护理,入院之后迅速检视患者所有皮肤,每天检视以此皮肤的压力损伤情况,结合皮肤损伤迹象进行记录并与医生说明,评估患者的压力点,对比临近皮肤,及时清洁皮肤,采取有酸碱平衡作用的洁净皮肤用品,对于患者皮肤干燥的情况,应每天涂擦润肤品,但不宜涂擦过多、频次过多,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
观察组成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结合患者慢性伤口、急性伤口、其他伤口的状况,分别记录患者伤口种类,分析合理的护理形式,指引患者能够自我护理,正确使用造口用品,注意造口周围的并发症,按照医嘱进行合理用药。使用Braden Norton或Waterlow等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小组找到患者的压疮潜在危险部位、危险的根本诱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处理,解除患者的皮肤压迫,通过按摩等形式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护士在帮助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拖、拉、拽、推等动作,以防擦伤皮肤,并应尽量避免独立搬运重症患者。使用靠垫等对患者进行减压,对患者与家属展开健康教育,了解压疮的危害,并注意日常自我护理预防压疮,适当补充维生素等促进伤口的愈合,造口护理小组应制定相关问题调查表,对造口患者进行资料建档,结合临床经验回顾造口护理形式,分析造口护理的优势与不足,小组讨论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期限,减少患者不适合疼痛感的造口措施,获得患者的认可。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对比护理后出现压疮的几率与压疮分期情况,结合两组的反馈收集其满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采取软件系统SPSS 21.0展开分析,其中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以±s表示,当两组对比分析具被统计学差异时(P<0.05)。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压疮的相应情况对比
3 讨 论
卧床不起、久坐轮椅等行动不便的患者容易受到皮肤压迫,而出现压疮等风险,患者的皮肤脆弱程度不同,压疮的潜在风险几率也有高有低,但只要经过合理的伤口造口护理,可实现短时间的伤口造口并治愈,极大的预防了压疮可能,即使期间由于患者个体原因出现皮肤损伤,也能够控制压疮情况,得到积极的压疮治疗,伤口造口小组的成立,可结合患者状况,协作分析先进的湿性愈合敷料等造口材料,讨论加速患者伤口愈合的方法,从而在预防压疮,及时控制压疮的要求下,达到更高的伤口造口护理效果,综合结合患者失禁、皮肤受损、伤口状况,制定造口计划,有助于缩减压疮发生几率,并防止皮肤溃损,避免了压疮的进一步恶化。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中的满意度与各自的例数占比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