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20肖冬云
肖冬云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2200)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中受阻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引起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功能障碍等综合症状,因而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手术治疗则是其中的主要手段[1]。鉴于此,我院特选择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前来就诊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进行手术,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A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6.7±4.8岁,病程为1~13个月,平均病程为6.4±2.5个月;B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5.9±5.2岁,病程为1~14个月,平均病程为6.6±2.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术前均补充水分、纠正酸中毒和保持酸碱平衡,禁止患者摄入食物,积极排空患者肠道内容物进行肠道减压处理,给予患者注射抗生素,控制肠道细菌和毒素。
A组:应用常规手术。对患者行硬膜外麻醉,选择手术切口将皮肤组织和腹膜切开分离,对于粘连面积较小的可直接切断,对于粘连不容易分离的可针对性地采取缝合排列术或局部切除等方法。完成手术后关闭切口,做好包扎、消毒和抗感染处理。
B组: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调整患者至仰卧位,对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选择脐部上缘位置开一长度约1 cm的手术切口(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保持压力约10~15 mmHg。根据患者粘连的具体情况建立2处操作孔,使用钳钩将粘连肠管松解,通过回盲部逆行实施,进行肠部分切除吻合[2]。对于粘连面积较小的可直接切断,对于粘连不容易分离的通过超声刀切除,对于此前经历过的手术患者和存在肠壁粗糙和肠浆膜层破损严重的情况需进行肠粘连肠排列术,并对腹腔进行彻底清洗[3]。将透明质酸钠涂抹于患者手术切口位置,防止肠管再次粘连,完成手术后关闭切口,做好包扎、消毒和抗感染处理。
2 结 果
A组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为326.47±54.16 ml,手术操作时间为81.04±17.32 min,肠道首次通气时间为47.52±4.09 h;B组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为137.86±39.27 ml,手术操作时间为37.29±11.26 min,肠道首次通气时间为34.15±2.39 h。B组相较于A组,手术指标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梗阻类型,其病变可以为粘连束带、片状粘连或以粘着的肠袢为支点引起的肠扭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容易导致患者体液和电解质流失,甚至于会出现脱水、休克、肾衰竭等[4]。本研究中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均经非手术治疗包括利尿、脱水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无效和反复发作,需采取手术治疗。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常规手术尽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损伤大、预后恢复慢等不足,容易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出现复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进步,腹腔镜微创手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的特点。将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仅需小切口作为腹腔镜观察孔,注入二氧化碳保持气压稳定建立气腹后,根据观察结果准确评价肠管粘连的面积和分离难度,从而选择相应的手术类型。同时,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对于未粘连肠管以及其他器脏不会造成损伤,更好地起到保护患者机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粘连梗阻等临床症状,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有效优化临床手术操作程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