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中的精准优质护理应用分析
2020-04-19唐素兰
唐素兰
【摘 要】目的:探讨精准优质护理在小儿临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的10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治疗护理中给予精准优质护理,称为对照组。对照比较常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护理中的风险事件率。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依从性及出现的护理风险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儿临床护理中护理事故,提高患儿护理疗效和体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精准优质护理;依从性;护理风险;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11-01
当前社会阶段,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儿科护理由于其对象具有特殊性,患儿家长预期值更加高于成人,这使得护理工作不能有半点瑕疵,但是患儿本身在生理、病理、心理等各方面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率,这都对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优化现有护理模式、降低护理风险率,提高儿科护理效果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精准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兒,将这100名患儿按照随机无差别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这100名患儿护理对照试验都经过了患儿监护人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常规组患儿实行普通护理干预,以本院常规流程与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实现精准优质优质护理。总结本院在儿科护理上的风险事故,精准优质护理做出了以下的改进:一是分析总结儿科护理上的风险事件,由于客观原因以及护理人员在工作交接中的信息差,儿科护理中出现过记录不准、专业不强、与患儿沟通不当、用药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风险事件[2]。针对这些问题精准优质护理将会在制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上进行严格规范,具体体现为①建立详细的患儿记录医嘱单,优化医嘱核对、处理流程,并严格落实执行此制度;②实行双人和对制度,明确每级护士的职责;③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护士在执行医嘱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时需询问医生,在双方确认无误 的情况下方可执行;④设立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护士的护理安全进行考核,以此提升护士的积极性,约束护士提升自身护理技能[3]。二是提升护理硬件举措,体现在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护理环境,将病房装扮为患儿接受度较高的家庭病房,张贴儿童贴画,布置使人愉悦的花朵,避免患儿因住院环境增加紧张感,注意病房洁净、通风、安静,提升患儿的住院舒适度[4]。此外引入远程监控,利用高科技手段弥补护理人员的监控盲区,通过多种传感器、物理监控实时掌握患儿的病情,第一时间掌握患儿情况,并调整患儿护理计划。
1.3 评价方法 比较常规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依从性以及风险事件率。患儿依从性分为优、良、差,总依从性为优、良依从性所占比例。风险事件对比两组患儿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 采用c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对照组患儿依从性优于常规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风险事件对比上,对照组在记录不准、专业不强、沟通不当等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50例患儿中43例发生风险事件,而对照组仅有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科护理中实施精准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精准优质护理加强专业性减少人为失误,较好地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使患儿较快的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缪红,董承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612-614.
[2] 刘芳芳.100例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1):113-114.
[3] 熊诗思,梁敏,李弯,等.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SF-36评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 (20):2850-2853.
[4] 李秀亭.儿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9(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