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0-04-19李永胜段玉英
李永胜 段玉英
[摘 要]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上游甘川两省交界处。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迭部县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白龙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本文对迭部县林业生态天然禀赋、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迭部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3
1 迭部县林业生态自然禀赋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高度1 600~
4 920 m,总土地面积为5 108.3 km2。根据2017年林地落界统计数据,县域林地总面积39.94万hm2,活立木蓄积量4 598.1万m3,森林覆盖率61%,其中云杉、冷杉蓄积量占70%。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约有高等植物1 671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数量的5.14%。山野菜有羊肚菌、蕨菜、刺嫩芽、松茸等130余种,药用植物有红景天、雪莲、冬春夏草等127种。木本植物共有
60科319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国家Ⅰ类保护植物有红豆杉、独叶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紫果云杉、连香树、岷江柏木等10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秦岭冷杉、水曲柳等17种,是世界新种甘南杜鹃等数十种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场;有野生动物资源300余种,栖息着大熊猫、雪豹、梅花鹿等国家一二三级重点珍稀野生保护动物。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与迭部县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为长江上游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1]。
2 迭部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2.1 生态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2.1.1 “天保”工程。迭部县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涉及全县4个乡镇。2011年,迭部县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截至2018年,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10.64万hm2,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0.85万hm2,其中封山育林0.47万hm2,中幼林抚育0.81万hm2,人工造林0.14萬hm2。通过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建设,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
2.1.2 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迭部县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公益林面积2.76万hm2,其中国有林管护1.174万hm2,集体林管护1.91万hm2。自2010以来,迭部县累计完成公益林补植补造80 hm2。2018年,迭部县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 238万元,收益农户5 29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 753户。
2.1.3 退耕还林工程。前一轮迭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0.92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0.083万hm2,荒山造林0.72万hm2,封山育林0.12万hm2。有2 645户实施了退耕还林,占迭部县农村总户数7 562户的35%。自2014年开始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0.23万hm2,有4 977户实施了退耕还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 466户,1 078户贫困户通过退耕还林脱贫,有力地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2.1.4 草原建设工程。自2003年实施退牧还草项目以来,迭部县按照退牧还草项目“退得下,禁得了,稳得住,不反弹”的原则,县政府运用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统筹安排的方法,进行配套项目的建设,加大了牲畜暖棚建设和人工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退牧还草围栏13.33万hm2,其中禁牧围栏3.67万hm2,休牧围栏9.67万hm2,牲畜暖棚建设400座,人工优质饲草基地1 534.10万hm2。经过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实施,项目区植被盖度和产草量明显增加,生态状况显著改善,草地覆盖度提高14%,高度增加11%,优质牧草比例增加8%。天然草地植被的逐步恢复,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白龙江流域含沙量1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白龙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2.1.5 生态扶贫。抢抓机遇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战略举措,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增加贫困户收入,是当前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对完成扶贫攻坚任务、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确保扶贫不反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2018年,迭部县落实
1 660名生态护林员,按人均每年0.8万元兑现管护报酬,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双赢”[2]。
2.1.6 集体林权改革。自2011年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迭部县落实林改面积3.79万hm2,收益农牧民5 290户2 700人,农牧民群众从林权制度改革的收入每年每户在1 570元以上,林区农牧民群众身份置换为生态管护员,实现了“要我护林”到“我要护林”的转变,达到了生态增强、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2 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2004年12月9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阿夏、多儿2个以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总面积19.08万hm2。2017年,多儿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管理局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编制《迭部县退化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项目可研报告》《白龙江上游生物廊道和重要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小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3 迭部县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和保护矛盾突出
从纵向比较来看,近年来迭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资源环境逐步改善,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佳时期。但从横向比较来看,由于受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制约,综合经济实力仍然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广,加快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国家所实施的生态保护政策,使迭部县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受到了限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加之国家至今没有出台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迭部县农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无法从中获取任何收益。
3.2 局部区域生态退化仍然存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增多和草原超载过牧、森林过度采伐等原因,白龙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局部恶化趋势仍然存在,干旱和大暴雨出现的概率时有加大,水土流失、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频繁,局部区域以原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的生态功能、水源涵养能力和生物多样性功能逐渐减弱,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出现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迭部县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到甘南藏区群众生产发展、社会进步,而且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3 农牧民群众增收难
长期以来,迭部县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与森林密切相关,但至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迭部县单一的林业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县级财政收入和林区群众收入锐减,失业人口数量增多,返贫人口剧增。截至2017年年底,迭部县仍有2 792户13 76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经多年大力开展扶贫攻坚战略,但因贫困程度深、过度森林采伐等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林区气候变化异常,旱涝、冰雹、山洪,民宅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灾害频发,特别是群众增收难、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加深了社会矛盾,增多了不安定因素。另外,近年来水电资源的开发对地方的资源补偿很小,财政收入很低,群众得不到任何收益,影响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3.4 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资源管护力量和管护、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和技术等难以满足需求;依法护林的力度较弱,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项目建设及林区居民生产生活对资源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民用材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林区盗伐偷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乱采石(沙)取土、乱捕滥猎野生保护动物和乱采滥挖野生保护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湿地保护存在轻保护管理、重经济开发、湿地资源过度消耗使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不断加剧等问题。
3.5 生态修复治理难度增大
迭部县地处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经过40多年造林绿化,条件较好的可造林地愈益减少。自然立地条件差,苗木、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造林绿化重造轻管,造林成林越来越困难,出现造林任务分解难、落实难问题;农林牧交错分布,部分封山育林效益不佳;发展方式粗放,生态保护重发展轻保护问题依然存在,探矿、挖沙等项目建设和乱采乱挖等造成的生态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生态脆弱,部分区域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毁。
3.6 地理环境条件制约
迭部县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態功能定位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迭部县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但一方面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保护效益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另一方面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收入低,群众生存只能依赖自然资源又让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陷入恶性循环,形成“生态贫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压力大,存在“边治理、边发生”“已治理、又复发”的现象[3]。
4 迭部县林业生态建设对策
4.1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议国家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将全部公益林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统一并提高公益林现有补偿标准,加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力度,实现林区生态补偿受益者全覆盖。力争将迭部县所有符合生态护林员选聘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纳入林业生态护林员选聘范围,按照一户至少落实一名林业生态护林员的原则,落实生态护林员岗位。
4.2 建立“以电代薪”机制
迭部县水能蕴藏量80.74万kW,已建或在建水电站29座,装机容量50.3万kW。但是,居住在林区的4万多农牧民取暖、做饭等基本以烧柴为主,每年消耗林木近
5万m3,对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现有电力设施为基础,通过争取落实生态补偿资金予以财政补贴,实施“以电代薪”工程,对生态保护、提高林区群众生活质量、减灾防灾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国家每年为迭部县安排“以电代薪”生态补偿资金2 000万元,用于林区农牧民群众用电补助。
4.3 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
切实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推进生态红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及早落实。
4.4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
对多儿、阿夏保护区功能区进行进一步调整,为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生存发展的空间。建立健全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资产负债表编制及管理:以甘肃省迭部县为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2]刘四斤代,胡喜翠.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7):62-63.
[3]段玉英.迭部县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9):2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