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020-04-19张艳新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子处理施肥玉米

张艳新

[摘 要]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产量的提高必然会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效率,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具体的种植管理技术,为农户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水平。

[关键词] 玉米;种子处理;施肥;密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结合玉米种植区域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品种选择,并加强种子处理,合理进行密植,科学加强田间管理,以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管理效率。

1 地块要求

玉米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农作物,其种植面积非常广,而保证玉米种植效率、质量的首要前提为地块的选择。通常,要尽量选择土层较厚的区域,并且保证土壤养分充足。需要注意的是,玉米不适宜连种,应适度实行轮种。因为如果长期仅种植玉米这一种农作物,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降低,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另外,需要确保种植区域灌溉和施肥作业的便利性,尽量避免选择低洼地,以免玉米滋生病虫害等问题而影响玉米的最终质量[1]。

2 品种选择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的土壤特点、气候特征等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保证区域范围内玉米优质高产,农户不能随意引入新的玉米品种,而是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玉米品种开展种植,并做好测试工作,明确其适宜种植后再大面积地予以推广。在品种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品种,避免玉米发生大规模病虫害问题,并为玉米优质高产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农户需要前往市场进行考察与分析,尽量选择市场认可度高的玉米品种,以提升农户的种植效益。

3 種子处理

玉米切忌直接入土展开种植,而是要事先做好晒种处理。将玉米种子平铺在平整的地面上,同时保证地面干燥、无杂物。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需避免玉米直接被阳光直射。农户需要勤加翻动玉米种子,以免影响其发芽率。在正式播种前,需要对玉米种子做好包衣和拌种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发病和携带病原菌的可能性。另外,要做好筛选工作,剔除质量不过关的霉种和坏种,保证种植效果[2]。

4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直接影响玉米种植成效,结合过往经验来看,播种时间较早或较晚都不利于玉米后期生长。通常,土壤温度维持在5~10 ℃的时候可直接播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精细化的机械播种方式,从而保证播种成功率。

5 合理施肥

在每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都需要实施施肥处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合理施肥至关重要。播种之前,农户需要保证土壤中底肥充足,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实际经验来看,玉米种植的底肥包括速效肥和迟效肥2种,将其有机融合在一起,施肥效果最佳。玉米长出超过6片叶子后,可在雨天进行追肥,追加的肥料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来选择,助力玉米更好地生长发育[3]。

6 合理密植

一直以来,密植都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控好玉米种植密度,才能保证其最终产量和质量。一般针对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可适度加以密植处理。反之,对于抗倒伏能力较差的品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玉米种植间距。高秆玉米品种适宜稀植,矮秆玉米品种适宜密植。正常情况下,中晚熟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约为55 500株/hm2,中熟杂交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约为63 000株/hm2,选择机器进行播种时以上播种数量可适当增加。播种时为了避免机器损伤和病虫害侵害,可以在此密度基础上适当增加7%的播种量,以保证玉米发芽率和幼苗存活率[4]。

7 田间管理

首先,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农户需要加强田间巡查,最主要的目的是检查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检查玉米幼苗是否顺利出土,一旦出现漏苗、坏苗情况,农户应第一时间予以补种,以确保玉米种植成效。其次,玉米是一类对养分、水分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如果遇到连续干燥的气候,一旦玉米田含水量降至60%及以下,就需要进行人工灌溉,帮助玉米补充水分的同时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基础。再次,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需要经历两三次中耕除草处理,避免杂草汲取玉米田土壤中的养分、水分,从而造成玉米种植质量下降。第1次中耕除草是在玉米完全定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则是在拔节前进行。最后,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控。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黏虫等。为有效防控玉米病虫害,需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早脱粒,防霉变;处理玉米秸秆,减少初侵染源;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如在玉米喇叭口期,用50%多菌灵进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黏虫、蚜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8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收获,收获过晚会引发一定程度的蛋白质与淀粉流失,使得玉米的口感和质量下降。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蜡熟后期,收获后要及时风干,以免水分含量过高引发穗粒腐病,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9 结语

农业技术人员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研发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并积极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刘芳.探索玉米种植高产施肥的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20):97-98.

[2]黄孝忠.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应用研究[J].山西农经,2019(16):100-101.

[3]冯波.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9(24):34,38.

[4]夏继春,孟庆红.玉米种植高产施肥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9(15):27.

猜你喜欢

种子处理施肥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楤木栽培技术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厚朴种子处理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