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药剂防治松褐天牛对比试验

2020-04-19许红玲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许红玲

[摘 要] 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选择3个小班开展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以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化学防治后虫口密度会逐渐恢复。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多年化学防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关键词] 松褐天牛;虫口减退率;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3

1 试验小班设置

试验选择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进行,共选择A、B、C 3个小班开展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化学防治试验。试验小班位置图如图1所示。其中,小班A面积为195.16 hm2,海拔39~316 m,小班中心点坐标为E117°2′49.35″、N30°36′38.22″;小班B面积为229.59 hm2,海拔24~361 m,小班中心点坐标为E117°3′55.68″、N30°36′38.46″;小班C面积为245.64 hm2,海拔14~251 m,小班中心点坐标为E117°4′49.24″、N30°37′25.54″。为减少试验间干扰,根据地形,A、B、C小班之间间距至少200 m。

2 试验设计

2.1 試验药剂与施药方法

试验药剂选用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分别用代码A、B、C表示,施药试验时分别对应在A、B、C小班中进行。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和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施药方法为常量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施药方法为喷粉,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药剂使用浓度与施用量,不同使用浓度与施用量分别用代码1、2、3、4、5表示,相应试验代码为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试验药剂施用浓度与方法如表1所示。

2.2 试验样地布设

为保证每个试验间不产生干扰,每块试验样地面积为2 hm2,样地形状为200 m×100 m的长方形。根据地形,试验样地之间间隔至少50 m,在样地中间布设松褐天牛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虫口密度,每个诱捕器之间间隔50 m,诱捕器与样地边缘间隔50 m,如图2所示。

2.3 样地数的确定

每种施药方法重复4次,即每种施药方法设置4块样地,每种药剂试验样地总面积为(200 m×100 m×4块)×5种(施药方法:施药量或使用浓度)=40 hm2,加上样地间间距面积,每种药剂试验区域面积至少为65.25 hm2(按照2列设置试验样地计算,具体样地设置根据地形确定),3个小班A、B、C的面积均符合这一要求。为计算虫口减退率,在试验小班边缘,根据地形,距离试验样地至少100 m处设置3个松褐天牛诱捕器,作为对照虫口密度,每个小班按照这一方法设置4处对照诱捕器,即对照诱捕器的设置也是重复4次。

2.4 施药次数与施药时间

施药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LY/T 1866—2009),并参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荐使用技术《噻虫啉防治天牛应用技术探讨》进行。施药共进行3次,分别在2017年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进行[1]。

2.5 虫口减退率计算

按照《松褐天牛防治技术规范》(LY/T 1866—2009)规定使用APF-1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种群密度,连续观测3 a(3月底至11月上旬)。首先计算每种施药方法每年的试验样地内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数量(M),再计算每个小班的每个对照诱捕器每年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数量M0,然后根据式(1)计算虫口减退率P:

P=(M0-M)/M0×100%(1)

3 结果与分析

各处理虫口减退率结果如表2所示。

对表2数据分年度进行虫口减退率差异性分析,如表3、表4、表5所示。3种药剂平均虫口减退率柱形图如图3所示。

表3数据表明,在а=0.05水平下,F=12.372 2,大于

F crit=3.885 3,P-value=0.001 2,小于0.05,3种药剂对当年(2017年)松褐天牛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差异显著。

表4数据表明,在а=0.05水平下,F=16.634 2,大于

F crit=3.885 3,P-value=0.000 3,小于0.05,3种药剂对翌年(2018年)松褐天牛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差异显著。

表5数据表明,在а=0.05水平下,F=2.159 2,小于

F crit=3.885 3,P-value=0.158 1,大于0.05,3种药剂对第3年(2019年)松褐天牛虫口减退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及图3可以看出:①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防治效果优于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其中以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②化学防治之后,翌年松褐天牛就恢复到未防治的对照区50%水平,第3年就恢复到未防治的对照区70%水平,也就是说松褐天牛化学防治措施只对已经羽化的成虫有效,对尚在树体内的松褐天牛作用不大,化学防治后虫口密度会逐渐恢复。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多年化学防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4 讨论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多年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就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防治中松褐天牛的化学防治而言,应慎用,特别是要慎用烟碱类制剂。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应以树种替换、推广抗性育种、生物防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为主,辅以病死木清理,将松材线虫病或者松褐天牛控制在不成灾的灾害阈值范围[2-7]。

参考文献

[1]周宏.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2019(7):46-47.

[2]程月乔.林业植物检疫文献学分析[J].乡村科技,2019(29):22-23.

[3]周宏.国内松材线虫病主要防治技术述评[J].吉林农业,2019(4):94-95.

[4]王杏兰.林业生物灾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J].吉林农业,2018(16):86-87.

[5]谢洪义.烟碱制剂对蜜蜂影响的文献学分析[J].吉林农业,2018(19):112-113.

[6]张国庆.过度行政、过度应急与灾害科学治理[EB/OL].(2019-08-23)[2019-12-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5.

[7]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6):84-87.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