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精准扶贫 绿化美丽乡村

2020-04-19李湘华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精准扶贫

李湘华

[摘 要] 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广东省政府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致力建设生态文明,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本文以惠东县为例,首先介绍该地区自然及社会情况,然后分析惠东县精准扶贫及乡村绿化必要性,最后重点探究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绿化路径,旨为其他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及乡村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惠东县

[中图分类号] F323.8;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目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在环境保护基础上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能顺利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并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精准扶贫、乡村绿化工作刻不容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市场经济常态化发展的理想效果。

1 惠东县基本概况

广东省惠东县陆地面积为3 526.73 km2,东部和西部临近海丰县和惠阳区,南部和北部临近紫金县和红海湾。惠东县东北部地势高于西南部,且南部多丘陵。惠东县气候温暖,降雨丰富,所在地区湿度相对较高。惠东县海陆交通较便利,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该地区生产总值逐年递增,这既能提升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又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1]。

2 惠东县精准扶贫及乡村绿化必要性

2.1 建设宜居生态家园

广东省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大范围推进,对于惠东县乡村绿化工作来说,应大力支持此项目,通过营造风景林、加强城乡绿化、建设涵养林等方式推进绿化美化工作,这对宜居生态家园建设将会起到推动作用。2013年,惠东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截至2019年,惠东县完成131个自然村绿化美化工作。

2.2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惠东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将乡村绿化美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期减少相对贫困村数量,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精准扶贫战略实践期间,惠东县有效整合资源,这既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效果。现今,多祝镇塘田村、安墩镇新村村、白盆珠镇共和村被纳入省级示范点,以供其他地区精准扶贫、乡村绿化人员参考。

3 惠东县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绿化路径

3.1 遵循基本思想及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绿化工作。惠东县美丽乡村建设期间,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理念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提高村庄绿化率,增加森林景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森林村庄建设与环境治理、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结合废弃棚圈和旱厕等整治,运用乡村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坚持创新机制、建管并举,建立有效的建设和管护机制,从而取得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经济水平提高的良好效果[3]。

3.2 细化建设任务

调查了解惠东县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有序划分建设地点,据此制定“精准扶贫、乡村绿化”方案,以便为建设实践提供指导。规划设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种下的苗木得到广大群众的精心保护。森林村庄示范点选址结合生态示范村、扶贫村,优先选为森林村庄示范点。规划设计时进行深入调查,苗木选购充分征求农户意见,苗木品种主要有阴香、凤凰木、秋枫、木棉、串钱柳、小叶榄仁、五味子、大叶紫薇和樟树等。为提高苗木成活率,种植时间选择3—5月春雨季。苗木高度1.5~2.0 m,

土球质量为15.0~20.0 kg;苗木高度1.0~1.5 m,营养杯质量2.5~5.0 kg。建设任务细分后,按照要求开展各项建设工作,确保美丽乡村绿化目标顺利实现。

3.3 具体建设内容

贫困村乡村绿化美化要把工程建设的质量意识贯穿绿化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美化和农民增收相结合。首先,建设乡村公共休闲绿地。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利用村庄闲置空地,结合废弃棚圈和旱厕等整治,运用乡土树种和生态方法营造乡村景观。其次,建设绿化景观路。选择在村道、河道两旁,村庄空地、房前屋后、村(组)文化广场或相对集中联片的绿地等位置进行造林绿化,以期美化道路环境,使其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再次,构建绿化示范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对进村道路两旁、学校、村委、活动广场或房前屋后,以改善景观、绿化美化的模式种植绿化苗木,使每个村庄基本建成“四个一”:一个乡村森林(湿地)公园,一条绿化景观路,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一个公共休闲绿地(小游园)。最后,建设公共休闲游园。因为村庄零星空地较多,参照休闲绿地建设要求进行规范设计,有利于提高空地利用率,确保村民在不同类型空地的休闲需要得到全面满足。

3.4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及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能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并有效创新生产模式,最终为村民创设良好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适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扩大内需,进而带动农村消费。

3.5 建设技术标准

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前,参照技术标准完成林地清理、土地平整、树种配置、苗木栽植和苗木管理等工作。常见林地清理方式包括局部清理、全面清理、点穴清理等,以杂草清除、杂物输运为基本目的。清理工作结束后,能为土地平整、栽植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整地应采用明穴整地法,其中挖穴操作在造林前30 s进行,根据苗木差异合理调整植穴规格。一般灌木及球类植穴规格约为35 cm×35 cm×30 cm,胸径大于4 cm的乔木植穴规格约为55 cm×55 cm×50 cm。惠东县选择树种时,优选阔叶树种,树种搭配时全面考虑美观性和生态效益。景观路绿化造林密度为村落两旁道路乔木株距5.0 m、灌木株距3.0 m,栽种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株距。示范区绿化造林密度为乔木株距5.0 m、灌木株距2.5 m。苗木栽植时,结合惠东县气候条件,尽量在雨后栽植,从整体上提高苗木存活率。苗木栽植后,14~20 d内检查栽植情况,一旦发现死株现象,及时补救。苗木管理时,掌握抚育管护、追肥等要点,具体落实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从整体上提高苗木存活率。

3.6 工程管理要求

3.6.1 加强组织管理。无论是精准扶贫工作,还是美丽乡村绿化工作,都要进行组织管理,这既能规范工作行为,又能提高工作实效性。首先,细化工作目标,并实施岗位责任制,确保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高效完善。其次,加强施工管理。优化工程审批程序,工程方案一经批准,严禁出现方案变更现象,即参照具体方案执行施工活动。施工管理阶段实施三包责任制,这既能优化施工程序,又能保证工程质量,进而为乡村绿化工作、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助力。

3.6.2 加强档案管理。项目建设工作结束后,针对相关资料归档存储,以便为后续项目建设提供资料支持。与此同时,建立资金筹集、支出等电子化档案,直观呈现资金使用明细,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此外,附加施工合同、检验报告等文件,为乡村绿化建设项目优化提供依据,即便出现工程纠纷,能参照文件内容进行有效处理。

4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应协同推进美丽乡村绿化、精准扶贫等工作,以期加快新农村建設步伐,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在惠东县乡村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遵循基本思想及依据、细化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同时,明确建设内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细化建设技术标准、遵守工程管理要求,确保美丽乡村绿化任务高效完成,进而优化精准扶贫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佳丽,黄滢,丁山.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垂直绿化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4-65.

[2]吴林森.“通、改、治、提”: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通城实践[J].民主与科学,2019(2):54-54.

[3]冯江博.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以惠州市惠东县梁化镇埔仔村为例[J].吉林农业,2018(11):35-36.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精准扶贫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