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4-19高雅斌张冉王英蓉张丽元徐祗坤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高雅斌 张冉 王英蓉 张丽元 徐祗坤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新形势下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农民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及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6;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唯一活性因素,也是农业、农村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较快,这源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支撑等。这也说明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是一批会种地、懂得生产、懂得经营、重视合作的专业农民[1]。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又好又快地培育出高素质、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当前,“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现象仍是我国大宗农产品生产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但是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总是存在对接不当问题,而这归根结底在于农民的个人能力不足,无法帮助他们在面对市场信息时做出正确的预判。所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资金来源单一,培训条件有待改善

资金短缺和来源单一导致培育的硬件设施满足不了新型产业发展的需求,陈旧落后的配置大大影响了培训效果;缺乏行之有效的整体指导,直接导致各培训主体之间职责不明,培育质量参差不齐。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完全自主,因缺乏统筹协调指导,没有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程序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导致其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

2.2 培育机制不健全,选择对象不精准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培育工作常常被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导致培育效果达不到标准,失去了培育的意义,更难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作用。特别是当前的培育工作大部分仅仅停留在培训上,缺乏完善的后续追踪服务,农民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解决。加之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乡土实用人才奇缺等,都影响了培育效果。

2.3 培育模式缺乏创新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普遍较为单一,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方法。而且在授课中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对场间地头的实践操作很少,这对文化程度本就不高的农民来说帮助甚少。现代化教学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仍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手机APP的授课模式也没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授课模式单一,加之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时间不集中、学习欲望不强等,降低了实际培育效果,还加大了培育成本。

2.4 培育师资力量不强

因为没有专门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部门或者机构,只能从大中专院校或涉农的农业主管部门选调技术人员来参与培训工作。这样就带来了4个问题,首先是选调人员有本职工作,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培育,这也意味着当本职工作与培育工作发生冲突时,选调人员可能会没有时间参与;其次是因授课人员是从各涉农领域选调的,会存在教师素质差异较大的现象,有时可能难以完全胜任培育工作;再次是培训课程的设定没有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最后是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考虑农民的文化程度与接受能力,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

2.5 培育对象亲缘化严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某些方面很符合公共产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培育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竞争。这就导致培育谁都可以。而负责培育的部门为了快速完成工作,为了把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花掉,在选择培训对象时更多的是靠人际关系的拉动,这就导致把那些真正有培训需求但缺乏关系的新型职业农民彻底边缘化了,甚至出现片面追求培训人数、不问对象的现象,最终导致培育资源浪费。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3.1 鼓励各方共同参与,为培育工作有序开展创造良好大环境

从上到下、涵盖各方,构建一套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由政府宏观主导、行业具体指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各方支持,以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开展。在每位学员培训期满后,为其颁发结业证书,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一种认可。在一定规模的区域内联合几个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一起构建资源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以支撑培育工作稳步开展,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造一个良好大环境[2]。

3.2 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中心放在城乡接合部

城乡接合部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密集地,因为这里信息流通渠道多、交通便利,人员素质相对于其他地方更高,经济交往也比较活跃。这些条件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想将城乡接合部作为一个联结点,需政府投资建设城乡接合部,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项目入驻,但不要只盯着一个城乡接合部,应做长远规划,实现逐步发展。

3.3 利用农闲季节多样化开展培训工作

大多数农民都是用闲谈、打牌等娱乐方式打发农闲时间。如果将农闲时间用于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既可避免农民过闲,又可促进农民劳动技能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为此,国家应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展开配套设计,资金上划拨专项经费,制定专门政策,为培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保驾护航[3]。同时,可利用电视与广播相结合的方式、公众号传播的方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培训工作。

3.4 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传授宝贵的实操经验,可以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培训中能起到巨大的助力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從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完善师资选聘制度。将选聘地点放在职教中心、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大专院校等地方,还可成立针对培育工作的专家库。二是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定期聘请所需领域的农业职教专家讲授,提高师资队伍的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创新授课模式。三是严把师资队伍考核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授课人员予以退出。

3.5 合理遴选培育对象

在培育对象的筛选上,一定要秉持需求为主的准入准则,切实将那些真正需要且自愿参与的农民吸纳到培训班中,防止因缺少人际关系而丧失培训机会的现象发生。在人员选择上,应倾向于农企骨干、愿意回乡的中高等毕业生等。为此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依据需要设置准入条件;第二,中级培育学员由初级培育的主体推荐产生;第三,培训告一段落时,培育主体要实地走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偏僻地区可进行抽样检查。使培育对象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从源头上避免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培育的针对性。

4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各地均应将这项工作当作谋长远、惠民生的大计来抓。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扶持农民的精神意志和富裕农民的物质生活作为培育的目的,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带领下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引导我国农业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郑劭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乡村振兴战略[J].当代继续教育,2019(1):47-53.

[2]杨依婷.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9(2):50-52.

[3]张艳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10):91.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