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2020-04-19黄絮森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黄絮森

摘要:学生的差异是个普遍现象。能不能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会借助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引言

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因材施教的优势

因材施教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都有所差异,如果一味地将就某一个层次的学生,那么其他层次的学生会觉得不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另外,因材施教能够发挥学生的潜能。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教学;对于接受能力较差一点的同学来说,可以让他们接受相应水平的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能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基于学生的考试分数作出的,所有学生用同一套试卷,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但是这是不公平的,这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材施教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基础来教学,评价的机制也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既能对所有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又能树立学生的信心。

二、小學语文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一)学习目标分层,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学习语文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区别。鉴于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平等正视班级内每一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合理的开展分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详细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月亮的心愿》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以及可以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上课之初,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他们分成了几个层次,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了难度强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布置了难度较小的学习目标,以此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重视任务分层,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在低年段语文课文中,不乏构段特点鲜明的文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渗透文章构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潜移默化地促进语言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用语能力。比如,《木兰从军》第二段六句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二两句话写了国忧,第三、四两句话写了家忧,最后两句话写了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读并找找这段话有什么特点。一般而言,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直接发现这三句话的内在联系,只有少数优等生有点感觉但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三种颜色把这六句话分层出示,让学生再读读并找找特点。这时,阅读能力较差的孩子可能还是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发现这六句话可能有三层意思,而分析能力更强的学生也许马上敏感地发现分别是国忧、家忧和分忧三这层意思。这时,教师适时指出这段话在构段上的特点是层层递进的,写的时候是按照顺序来写的,国忧带来家忧,这就使得爱国爱家的木兰要去分忧。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中等生和优等生对写文章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会发现语言文字在表达上是循序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写作也有了示范性和指导性。

(三)按机器分层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阶段,想要让横向分层教学策略更加有效实现,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将不同的文章进行融合,并开展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将完整的课堂教学分成几个不同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们进行课堂的初步感知,然后引导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深入感悟,最后将文章当中的知识进行记忆积累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该以文章中心思想为重点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具体来看,教师应该从文本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在引导学生们完成初步感知之后,就让学生们从文章的语言使用方式出发,进行文章理解,带领学生们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利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直观理解抽象语文知识。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成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从认识这几个成语、理解成语含义、思考相似成语、如何应用这些成语这几个不同的环节出发,进行分层训练,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当中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重视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有效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奖赏,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表扬和评价学习差的学生,找到他们的优势,对于差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对中等生则应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要指出不足之处又要指出奋斗风向,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对于优等生要采取竞争性评价,以高标准要求人,使其更加谦虚谨慎,取长补短不断超越自我。虽然每个层次的划分标准不同,但每个层次都有一个原则,既要把鼓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分层评价的实施能够促进课堂气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的各项教学活动,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挖掘学生语言潜能、发展汉语才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善云.因材施教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9 (27):55.

[2]沈志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 (18):55.

[3]刘雪霞.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05):247.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策略研究小学语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