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拓展刻铜艺术内涵

2020-04-19杜仲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享拓展保护

杜仲伟

摘要:刻铜艺术具备极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因此在当下多种文化发展碰撞的时期内,刻铜艺术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极强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即建立在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角度上,着重从艺术创新、内涵分享、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进行初步分析,意在能够为刻铜艺术内涵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刻铜艺术;内涵;拓展;创新;分享;保护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深入,刻铜艺术的深度内涵也被世人所发现,在富含工艺价值的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当前多样文化冲击碰撞的发展历程中,亟需将刻铜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拓展发扬,才能够使其文化艺术价值得以保存。笔者经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利用创新来提升艺术内涵

刻铜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但是该种研究价值仅存在于层级较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研究领域。大量的刻铜艺术作品虽然极具收藏价值,但是该种收藏依旧在沿用着传统“秘而不宣”的收藏形式,大部分群众对于刻铜艺术虽然具备一定的了解,但是想要亲自纳入到课程艺术研究的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拓展刻铜艺术内涵,首先便要将刻铜艺术的研究体系以及发展体系进行创新,使其从文化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文化群众主体中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刻铜艺术,并且分析研究其内在的艺术内涵,才能够从源头上达到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作用。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开放刻铜艺术研究保护志愿活动,积极对接当前各大专业院校以及社会群体,接受社会志愿人群的主动研究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普通人群能够了解到刻铜艺术的艺术内涵,也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从而使文化艺术保护和发扬真正融合到社会中去,也能够使刻铜艺术的艺术内涵得到更好的宣传和发展。

二、利用分享来拓展文化内涵

刻铜艺术主要以墨盒为主的多种文房器具的形式存在,本身便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富有艺术内涵的同时也具备极强的文化内涵。刻铜艺术的主要内容大多数为我国经典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座右铭、山水花鸟等,是我国古代先民利用精湛的刻画艺术,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生活体现在金石器具上,从而达到了一种文化思想传承的目的,因此,在这样极具文化内涵的刻铜艺术作品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手段将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拓展,能够丰富我国的历史文化体系,为多样化文化发展提供主导作用。

拓展刻铜艺术的文化内涵,主要可以利用分享的形式得以实现,分享便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角度上,将研究成果以及刻铜艺术的文化内涵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发扬,主要利用文化交流会、成品展出、刻铜艺术衍生品生产等多种形式,将刻铜艺术分享变成能够为全体国人提供文化内涵学习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大部分群体的努力,在文化内涵的拓展期间,也能够达到文化内涵的创新。例如,孙爽曾经在《艺术中国》发表过《包装—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一种尝试》一文,主要借助自身对于刻铜艺术成品的研究进行文化内涵拓展尝试,提出了利用“包装产业”为刻铜艺术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笔者认为在刻铜艺术所衍生出的包装产业发展中,自然也会是刻铜艺术文化内涵得到拓展和发扬的过程。

三、利用保护来稳固精神内涵

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刻铜艺术本身具备着极为珍贵的价值,该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刻铜艺术成品精美的篆刻工艺上,也体现在刻铜艺术内容以及形式上。比如,著名的《世界大同》墨盒题字便是取自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世界大同觀点,认为世界大同是社会以及人类发展应该坚持的精神理念以及精神认知,这种理念最终以世界大同墨盒的形式存在,并极具精神内涵。另外,多种多样的形式以及内容也成为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媒介,因此,在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其精神内涵进行针对性的拓展。

而想要拓展刻铜艺术的精神内涵,首先便要加强对于精神内涵的保护,相关的文化保护部门可以连同社会基层群众对于刻铜艺术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整理,从民间收集散落的刻铜艺术,并且根据刻铜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规划,建立起相关的保护体系;并且,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刻铜艺术内容中精神文化的解析和发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将刻铜艺术的价值进行宣扬,也能够加强其精神内涵的传播质量,可以作为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刻铜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备极强的研究价值,其被历史发展赋予了极强的内涵,在当前进行研究保护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刻铜艺术的内涵进行拓展和发扬。本文主要从创新、分享和保护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拓展刻铜艺术内涵的主要方式,意在能够进一步推动刻铜艺术的研究和发展,使其文化价值、精神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能够被世人所知,并且衍生出更多的文化产品,提升我国的文化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洵.民国篆刻艺术[M].苏州: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2]周继烈.雅玩掇英[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分享拓展保护
孩子,我们慢慢来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