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对运动耐量的影响分析

2020-04-19欧阳燕珍谢翠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34期
关键词:步行心功能规范化

欧阳燕珍 谢翠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5)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急、病程长,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在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该病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调查发现,该病常与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等症状合并存在,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还会对已受损的心脏射血功能产生影响,症状较为严重者,极易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因此对此类疾病患者,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但该病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后期自我管理较差、运动耐量较低,因此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规范化护理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遵从管理模式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内3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50 例):男 80 例,女 70 例;年龄 63-85 岁,平均(74.06±8.15)岁。观察组(150 例):79 例男,71 例女;年龄 63-84 岁,平均(74.14±8.25)岁。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意识清晰、认知无障碍者;(3)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心肌缺血较严重者;(2)肝肾功能衰竭;(3)近期出现血栓性疾病;(4)呼吸功能不全者[2]。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管理:住院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遵医嘱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完善口头宣教,住院时告知患者复查时间。

1.2.2 观察组 规范化自我管理:(1)饮食管理:入院后诚邀家属参加健康讲座,将"低脂低盐"的饮食原理及重要性详细告知,指导家属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平时进食过程中需要对食盐的摄入量进行有效限制。(2)体育锻炼:日常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骑脚踏车(每周进行1-2 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min)、步行(每周进行12 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5min)。(3)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态度热情、学会注重倾听,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安慰患者,确保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4)健康宣教:入院强化宣教工作,以诚恳态度和语言安慰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详细解释疾病具体病因,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后适当开展室内活动。(5)自我监督:将注意事项等内容定期发送至微信群,定期对家属开展相应培训,要求其协助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1)管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借助(ESCA)量表进行评价,主要从求医行为、症状自我管理、遵医行为以及疾病信念等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条目分值0-5 分,总分145 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越高[3]。

(2)管理前后运动耐量。运动耐量借助6min 步行距离进行评价。

(3)管理前后心功能。心功能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实施检测[4],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I)。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借助SPSS 16.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观察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处理,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

管理前两组求医行为、症状自我管理、遵医行为以及疾病信念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理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改善情况

管理前两组6min 步行距离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管理后观察组6min 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管理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对比无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LVEF 较对照组高,LVESVI、LVEDVI 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

表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

组别 例数(n) 求医行为(分) 症状自我管理(分) 遵医行为(分) 疾病信念(分)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150 150管理前18.52±1.23 18.45±1.14 0.5112>0.05管理后26.23±3.23 20.23±2.14 18.9657<0.05管理前25.20±2.23 25.15±1.23 0.2404>0.05管理后43.26±4.23 35.23±2.52 19.9740<0.05管理前26.23±1.12 26.33±1.33 0.7043>0.05管理后45.23±3.25 36.23±2.41 27.2430<0.05管理前15.23±1.23 15.41±1.36 1.2022>0.05管理后30.23±2.33 24.52±1.52 25.1380<0.05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耐量()

表2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耐量()

组别 例数(n)6 min 步行距离(m)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150 150管理前105.23±23.23 105.14±23.00 0.0337>0.05管理后232.23±35.25 158.23±30.15 19.5388<0.05 t 值36.8444 17.1465 P 值<0.05<0.05

表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

表3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

组别 例数(n)LVEDVI(mL/m2) LVESVI(mL/m2) LVEF(%)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150 150管理前53.56±6.48 54.15±7.52 0.7279>0.05管理后45.56±5.32 50.38±5.45 7.7510<0.05管理前38.45±3.25 39.00±3.45 1.4212>0.05管理后30.12±2.12 35.25±3.63 14.9461<0.05管理前44.23±3.36 43.56±3.52 1.6862>0.05管理后59.52±3.45 46.12±4.23 30.0660<0.05

3 讨 论

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后期病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导致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据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病率约为0.9%,病例高达400 万,而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仍呈持续上升趋势[5]。由此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自我管理,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临床研究证实,在治疗期间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制定并开展规范化自我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

自我管理属于临床优质的管理计划,主要面向人群为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人群,强化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自我管理的主要目的。国内外疾病指南明确要求,对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可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住院率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6]。

经临床研究证实,心功能、运动耐量已成为现阶段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病情恢复的有效指标。此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较,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LVEF 较高,6min 步行距离较远,LVESVI、LVEDVI 均较低(P<0.05)。证实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增加6min 步行距离。规范化自我管理干预属于临床新型模式,护理方案的制定严格以护理人员临床经验、患者具体情况为基准,护理措施涵盖心理与生理两大方面,安抚患者的同时消除其内心顾虑,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确保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和日常护理工作[7]。

此研究中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求医行为、症状自我管理、遵医行为以及疾病信念等自我护理能力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证实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可合理释放患者不良情绪,辅以多种方式的宣教干预,可充分且有效的树立并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患者开展持久、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更好的促使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强化其生活信念[8]。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自我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猜你喜欢

步行心功能规范化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魔方小区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步行回家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