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 血压动态的改善研究

2020-04-19吴俊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34期
关键词:汤剂收缩压西药

吴俊青

(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417600)

高血压作为一种临床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体循环动脉血压上升为其主要特征表现,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中医学科将高血压归属于“风眩”,“头痛”范畴,具体分作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痰瘀互结型、二是阴虚阳盛型、三是瘀血阻络型、四是气血两虚型,其中以痰瘀互结型最为常见[2]。临床治疗多使用降压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颇多,且降压药物通常需长期服用,可引起失眠、健忘、抑郁等表现[3]。有研究资料提出,中医疗法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事件,可平缓持久地对血压进行控制,且安全性更高[4]。基于此,本文围绕我院收治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分组实施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及其联合中药丹蒌汤剂治疗方案,着重就其安全性、24h 血压动态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间于我院就诊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92 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 例患者)与观察组(46 例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丹蒌汤剂治疗。纳入标准:(1)与高血压疾病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同时满足中医对于眩晕、头痛、痰瘀互结型症候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亲属清楚了解研究内容与意义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期(90d内)使用过降压药物的患者;(2)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对照组:年龄 34-73 岁,平均(52.42±16.61)岁;男女比例 27:19;病程 0.5-17 年,平均(10.39±2.57)年。观察组:年龄32-74 岁,平均年龄为(52.93±16.36)岁;男女比例 28:18;病程 0.5-16 年,平均(10.24±2.85)年。经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构成等方面基线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性较高。

1.2 方 法

对照组46 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治疗,每天1 次口服2.5mg 西药吲达帕胺片(由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国药准字:H10870023),连续用药1 周为1 个疗程,共计4 个疗程。

观察组46 例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配合丹蒌汤剂治疗。方剂构成:川芎20g、葛根20g、半夏18g,瓜蒌 18g、丹参 18g,茯苓 15g、郁金 15g、石菖蒲 13g、黄连10g,经我院统一煎煮,每天1 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连续用药1 周为1 个疗程,共计4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于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24h 动态血压进行监测与记录,并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综合判定其治疗效果。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 个层级。经过1 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已恢复到正常值,或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但未恢复到正常值可判定为显效;经过1 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收缩压下降低于10mmHg,已恢复正常值,或收缩压下降于10-19mmHg 范围之内,但未恢复到正常值可判定为有效;经过1 个月的药物治疗,患者的血压值无变化或上升可判定为无效。

另外,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腹泻、失眠等。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收集的指标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药前后的24h血压动态值)以表达,经t值验证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采用n(%)表示,经χ2值验证组间比较,当P<0.05 时,则反映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24h 血压动态指标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用药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58.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用药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32.6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24h 血压动态指标(,mmHg)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24h 血压动态指标(,mmHg)

组别 例数(n) 舒张压 收缩压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46 46用药前92.28±12.38 93.37±11.23 0.4423 0.659用药后86.64±10.13 74.21±10.01 5.9197<0.001用药前154.02±18.33 155.39±19.38 0.3483 0.728用药后134.02±13.39 123.92±12.41 3.7522<0.001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表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 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往往较长,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危及生命安全[5]。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头痛”、“风眩”范畴,中医认为“久病则多瘀、多痰”,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多为辛辣刺激且肥甘味厚,脾胃功能因此受到影响,所谓“浊气久蕴生火,化津为痰,痰滞血瘀,气血不行,化为痰瘀[6-7]。”此时需寻找其疾病根源,关键在于理气、活血,气通则痰散、血活则痰消[8]。本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丹蒌汤剂进行治疗,药方中的葛根气平而味甘、性凉,茯苓可健脾利水,化痰生津,丹参、郁金气味利泻,苦寒利降,可起到化痰理气、养新去滞,使脉络通畅的功效[9]。半夏、石菖蒲起到祛湿运气、清浊化痰的作用,配合黄连味苦气寒、味厚气薄,能够祛心窍恶血,再加上瓜蒌,可涤痰清热、宽胸散结[10]。通过以上药物合用,共同达到化淤活血、祛痰解热的功效,平稳控制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1]。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58.7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32.6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在本文中已得到证实,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24h 血压动态,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更具合理性与实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汤剂收缩压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服用汤剂有讲究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