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精准练习”模式初探
2020-04-18江沙
江沙
摘要: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中进行总结概念、精讲例题、辅助练习,这样也许会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一定的弊端。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没有形成对知识体系的思路,这成为学生学业上停滞不前的障碍。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习题,精准练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领头羊”作用,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一定会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精准练习;课前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129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复习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座位上摇头晃脑,一堂课上总结概念、精讲例题、辅助练习,知识点都落实了,整堂课下来学生也许会解题了,但却缺少了那一点点生动与活性;或者一张练习卷,面面俱到、从头讲到尾,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复习,让学生缺少了一点点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大量练习“满堂灌”,人人争做解题小能手,却让一堂课枯燥乏味,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复习课上的教师“讲”改成学生“精准练”呢?课堂从习题练习开始回忆知识点,学生会遇到疑问,当遇到疑问时学生会自发地产生主动寻求解答的行为,那么课堂中的角色就会发生变化,而课堂角色的转变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激情。
二、“精准练习”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复习课中的设计与实践
一节课40分钟,实际教学中把一堂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分成三部分操作,即课前检测、课堂复习、课后检测。课前检测一般要在上课之前做完,题量不大也不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回忆的知识点内容解题,通过一上课的答案校对了解自己对于此块知识点是否生疏,以便课堂上能够做好查漏补缺。实际课堂中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到难,有层次有梯度,环环相扣。课后检测要在复习之后完成,题量也不大,难度相较于课前检测稍稍加深,学生在一节课中的知识点梳理之后再对此块知识进行检测,可以了解自己对该堂课的掌握情况。以下笔者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复习课为例,阐明了如何在数学复习课上做好精准练习。
1.课前检测
想要“精准练习”精且准,就要先了解题目。所有课前检测要求3~5分钟内完成,目的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这两道题目设计就是让学生回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主要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第一题设计得较为简单,学生直接将二式代入一式便可解出x,然后再将x代入二式,即可解出y。在上课初始校对答案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对,同时也给笔者一个启发,如果将一式中加号改为减号,可能错误率就会大大上升。第二题设计的目的是想要引入整体思想,介绍换元法。在实际解题中学生用加减消元法比较多,但要先去分母,再去括号,很多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已经错误百出,导致这道题目的正确率非常低,用整体思想去解题的也几乎没有。
2.课堂练习
章节复习课是将一章知识点建立连接、整理归纳,所以习题设计要精准、有层次、符合教学目标,同时要适合自己的学生。难度上既要有巩固基础知识,还要有拓展训练;形式上既可以单独训练,又可以成员协作;能力上既能让后进生建立兴趣,也能让学优生融会贯通。
以上题型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基础性应用练习4题、发展性应用练习3题和综合性应用练习2题,分别给了8分钟、9分钟和6分钟的自主解题时间,并给予2分钟的时间自由讨论。实际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这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回顾与梳理,同时也给予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时间,这有利于学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实现。
第1、2题是回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学生通过这两道题目的训练,将平时说了无数遍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题型中,一下子就能落实掌握,这也是我们平时新课教学中概念教学用得比较多的。
第3题是回忆代入消元法,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这是代入消元法的基础。接下来的第4、5题用两种基本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第5题,教师以主讲的角色示范简化系数法解题,让学生感受解法三的简便,并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意识: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根据方程组系数的特点,选择简便解法。
第6题是引入去分母技巧,增加难度。第7题,两种方法都可以解,一是先去括号,用两种基本解法;二是引入整体思想或者是换元法。这两题是固化课前检测第二题解题技巧,去分母、整体思想是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
第8、9題,之前已练习过去分母、去括号或者整体思想,这两题主要是将这些解题技巧结合在一起运用,需要再强化将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最后一道课后强化题在很多资料中频繁出现,作为一个课后的强化练习能够让少部分学生产生敢于挑战数学难题的信心。
3.课后检测
课后检测是课前检测的一次对比,仍然是两道题,主要还是两种基本解法要求3分钟完成。第一题将一式中的y代入二式,这个时候又涉及去括号,由于二式中4y前面是加号,学生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第二题解对的学生很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用整体思想或者换元法解题的,很明显能够看出课堂中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可以落实,也使学生的解题技巧得到提升。
三、“精准练习”复习模式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1.復习课之后的学生反馈
本堂复习课是期末总复习,以往的复习流程是:教师带领回顾概念——教师示范例题——学生习题练习——教师带领讲评,虽然也有练习,但往往教师的声音在课堂中仍然出现得最多。这一次复习课之后,笔者进行了私访,分别选取了学优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代表中的两位学生作为沟通对象,以下是学生的反馈。
师:今天这堂复习课与以往的流程不太一样,你感觉如何?
学优生代表:我觉得都可以,就是感觉今天课堂上题量要比往常大,但我都能完成。
中等生代表:好多题目我都能做,不会的题目教师讲过之后,我都听懂了。虽然课前需要做题目,但是我能很快就做完。
后进生代表:我很多都不会,课前做的题目组长教我我会了。上课的时候很多题目都不会,也不太听得懂。课后做的题目我没有算对,我知道怎么算错了。
从与学生的沟通中不难看出参与率明显较之前高了,学生在发现自己存在困难的时候也能主动去寻求身边同学的帮助,这也是在课堂中临时增加的一个环节,当发现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实际操作中可以突破之前的教学设计。
2.反思与展望
数学复习课的模式多样,可以一份试卷搞定,也可以像上新课一样从头再来,经过几堂“精准练习”的复习课之后,作为教师笔者感受颇丰。
(1)复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精准”。“精准练习”的数学复习课关键是“练”,而数学知识的“练”最关键的就是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梯度的习题设计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数学复习目标明确,一堂课要落实什么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习题来体现,但是设计要有梯度。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从课前检测——课中练习——课后检测,所有的题型都是从简单到难,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
(2)课堂练习题量、练习时间要“精准”。“精准练习”的数学复习课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学生练习,在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基础较差的班级也有个别学优生速度较快。所以考虑在以后的设计中可以增加几道难题作为拓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满满。
(3)课堂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说题能力。“精准练习”是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校对与评价环节中发现很多难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会,有些学生一样也能将难题解得很漂亮,在教师讲评的时候,那些会做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种恨不得“取教师而代之”的架势。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增加“小教师”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说题能力,班级内的“小教师”说不定还能因此遍地开花。
总之,精准练习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找题目、设计教学流程,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之后的教学还是会继续在班内实行这样的模式,同时也会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随时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成福.怎样突出讲练过程中的“练”的环节[J].考试周刊,2010(17).
[2]李宁.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精准教学[J].试题与研究,2019(24).
[3]齐玲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精准教学能力[J].成长,2020(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五中学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