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隔代家园沟通的策略与方法
2020-04-18卢晓佳
【摘 要】家园沟通是加强家长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桥梁,隔代家园沟通由于存在沟通对象复杂、内容可抵达性弱、沟通渠道受限等问题,是家园沟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从隔代家园沟通的困境出发,结合一线教学案例与工作经验,从流程策略、内容策略、渠道策略、方法策略四个角度提出提高隔代家园沟通效率的方法策略,供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家园沟通;隔代;策略方法;案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222-02
幼儿教育是涉及家庭、幼儿园和家园互动的复杂过程,家园沟通是实施完全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家园沟通可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使双方就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方式、智力发展、行为习惯、身体健康和成长方向等方面交流探讨,为幼儿构建和谐一致的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1]。目前,家园沟通的管理机制、渠道策略、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针对隔代家园沟通的相关研究较少[2]。本文从隔代沟通的困境出发,结合一线教学实例,探讨提高隔代家园沟通效果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隔代家园沟通的困境
隔代养育是指由祖辈作为幼儿养育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我国家庭养育的一种常见补充形式。祖辈通常具有经验丰富、时间充裕、耐心细致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理念落后、固执已见、包办溺爱等问题。由于隔代养育的特点,教师在与祖辈进行家园沟通时常常陷入如下困境。
困境一,沟通对象复杂。隔代养育本质上是受托于孩子父母,老人承担了孙辈养育以及子女承諾的双重责任,因此其遇事时愈发谨慎挑剔。隔代沟通表面上是教师与老人的单线双向互动,实际上还暗藏了老人与父母、教师与父母的联系,构成了一组复杂的三角关系,其中任意一对沟通不畅,都会导致整体沟通失灵。当双方老人都参与协助育儿时,情况更为复杂,对此,教师需要理顺关系、抓住重点、逐一击破。
困境二,沟通内容可抵达性弱。与年轻父母相比,老人对新理念、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较弱,有些甚至有抵触情绪,墨守成规,使教师下发的各种常规性、知识性、主题性等内容无法充分落实。突发情况下,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与观念差异,还会造成老人无法理解教师从幼儿发展角度出发的处理方法,而是一味要求教师以“家长”视角与其保持一致,造成“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
困境三,沟通渠道受限。与互联网时代“原著民”的父母辈不同,老人普遍缺乏信息化技能,沟通交流局限于线下“接—送”两个时段,以及线上的班级微信群。教师想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形式更为丰富的活动较困难。
二、隔代家园沟通案例
【案例背景】依依是一名乖巧的托班小女孩,由于父母要二胎及工作等原因,她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依依的外公外婆是文化程度较高的退休干部,对依依呵护有加,祖孙关系融洽。即便是与相对知性、理性的祖辈沟通,仍然存在诸多不顺畅,通过以下三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案例一:冲突处理的质疑
一次自由阅读时,依依抢了天天的绘本,天天情急之下张嘴就要往依依脸上咬,幸好被教师及时拉开,未伤到依依的皮肉,只是依依的脸颊有点泛红。教师对天天的咬人行为进行了教育,天天向依依道歉了,孩子继续在一起看书游戏。放学时,教师把事情的经过和处理结果告诉了来接依依的爷爷,爷爷表示没关系。可当天晚上,依依妈妈联系了咬人的天天的家长,要求去医院打破伤风针。教师只能安抚双方家长,再次对事情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并表示如果真的需要去医院处理,会积极陪同。依依妈妈表示理解,不再追究。原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结果第二天,外婆又向教师发难:“教师你好好看看!依依的脸被咬得这么一塌糊涂!抢东西怎么会用嘴去咬呢!那个小孩是不是有问题?”外婆还激动地摸出手机照片,教师发现其实被咬的位置已经没有痕迹,照片上大多是被蚊虫叮咬抓挠后的红点。面对质疑,教师解释:“第一,依依被咬时我们就在旁边,没咬下去就制止了,不存咬伤,您可以放心!第二,托班孩子碰到问题时,有时会抓或咬,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有限,咬人并不说明有什么大问题,我们会加强教育引导。第三,随着孩子的成长,语言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多注意引导孩子用语言正确地表达想法。真的有什么问题,我们绝不会推卸责任,请相信我们!”依依外婆有些不甘心地回去了。
(二)案例二:园内境况的怀疑
托班开学一段时间后,原本一切正常的依依又出现了分离困难,每天入园时哭得撕心裂肺,让外婆对依依在幼儿园的境况产生了怀疑:“坐公交车那些老人看到她哭得这么伤心,都说肯定是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了、被欺负了……”
面对怀疑,教师解释:“你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大家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首先,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各人出现的时间段不同。如依依,最初的过渡期是开心的,现在反而又出现焦虑,这是因为刚开始她对幼儿园充满好奇,现在新鲜劲过去了,慢慢想到亲人不在身边,用哭表达伤心难过。其次,这个阶段孩子用哭表达内心的焦虑、释放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教师会跟她逐步建立依恋关系,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最后,‘被打是不存在的,不要猜忌担心。幼儿园是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的场所,“打架”“欺凌”这些不良行为是教育引导的重点,教师不会置之不理,教会孩子辨别不良行为、处理同伴关系、建立集体行为守则是我们的目标。当然,如果真的发生这类事情,教师绝对不会隐瞒,会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原委告诉家长。希望外婆给依依更多的支持鼓励,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怀疑担忧的情绪,要肯定地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教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她”。但是,依依外婆还是固执地认为孩子被欺负了,否则不会哭得这么伤心。
(三)案例三:担心过度的焦虑
依依因发烧咳嗽在家休养了一阵,痊愈返园时哭闹不止,外公见状边摇头边念叨:“唉,不正常,这个人还是不正常的……”。教师迎前抱过依依,外公一脸的不高兴,难舍难分地跟在后面说:“阿公不走,阿公再抱抱。”这让依依哭得更厉害了。教师挡回外公说:“依依身体没事的,教师抱一抱就好了,外公放心回去吧!”最后,外公还是绷着脸摇着头、唉声叹气地走了。当即,教师在班里开展主题活动,通过有趣的韵律活动、故事分享让依依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游戏中体验上幼儿园的乐趣。
【案例分析】隔代育儿的老人由于家庭权威地位或可能遭受的指责,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与老人沟通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尊重老人的辛勤付出,尽快建立信任,或达成一致立场,向老人普及儿童行为方式、身心发育特点等知识,扭转老人“在家老人一手包办,来园教师全方位照顾”的陈旧观念,从而达成最大程度的认同。
三、提高隔代家园沟通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一)流程策略
第一,安抚情绪,认可付出。与老人沟通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肯定老人的辛劳付出,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同、被理解。第二,如实告知事情原委。不回避、不隐瞒,如实将事情告知老人,维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第三,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措施。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语言行为特点、集体行为准则、社会化发展等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第四,协调多方,说服接受。对保守固执的老人,还应该想办法说服其接纳专业建议。
(二)內容策略
第一,捕捉细节,夸优点,建立一致立场。要观察和捕捉有价值的日常细节,主动反馈幼儿在园表现,以细节展现幼儿的优点与进步、以细节体现教师的专业与关爱;特别要注意对幼儿的态度、表情、眼神、语气等,这些细节都是老人的评价依据。第二,推送育儿新知识与新理念,实现一致行动。适时地向老人普及幼儿发展基本规律,以及科学育儿的新知识新理念,促成家园行动的一致。
(三)渠道策略
第一,微信群常规沟通。利用微信群开展日常沟通,教师推送日常照片、视频、通知、主题活动资料等内容,老人可以获取信息、发表意见看法、告知特殊要求等。第二,线下面谈突发性沟通。对情况严重、存有分歧质疑的突发情况,电话或微信里难以联系多方解决时,应通过面谈解决。第三,园内活动增进交流。通过幼儿园开放日、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园内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区别,使其自觉提高配合意识。如一次家长志愿者活动中,几个家长讨论自家的孩子开学后会不会哭,依依外公笑着说:“我们依依开学几天后肯定不会哭,等过一阵才会哭,因为下学期换新教室了新鲜呀。”
(四)方法策略
第一,约谈法。主动约谈,摸清情况,揣摩想法,为后续沟通做好准备。通过与依依爸爸的深入交谈,了解到老人以孩子为中心,对教师抱着“全方位照顾”的期望,当发现教师“一视同仁”时,就以各种方式不断提醒教师特别关注依依。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后续沟通中适时满足了老人的“高需求”,同时表达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孩子积极适应集体生活方式。第二,夹心法。先指出孩子的进步,再委婉地道出不足,最后总结孩子身上的优点,这样的叙述方式老人更容易接受。第三,迂回法。与祖辈交流不畅时,适时采取“曲线救国”战术,从身边家人入手,让其做说客,除了父母,家里的老人最听孩子的话,教师可请孩子帮忙说话,增强沟通的可能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挑剔的隔代家长,教师不能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要以一颗平等而细致的心对待,以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改变老人的想法。路漫漫其修远兮,沟通工作亦是如此。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建构在爱的基础上的家园桥梁才能通向心灵深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家园间互相理解、真诚沟通,才能实现家园共育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林艳.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2).
[2]朱红芳.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
【作者简介】
卢晓佳,女,浙江金华人,幼教高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