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2020-04-18范雪晴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学情城镇

【摘 要】本文以“城镇空间结构”这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提出通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区域认知的角度理解问题,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关系认知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70-02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以来,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如何在一堂课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是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地理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后形成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本文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研究等方法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一、“城镇空间结构”的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城镇空间结构”的学情分析

经过《地理必修1》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人地关系理念、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同时刚学习的人口部分的知识,为“城镇空间结构”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且学生居住在城市,对城市的大部分功能都有一定的了解。

(二)“城镇空间结构”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这个要求可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是“城镇空间结构”,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课时是“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根据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

(1)以扬州市为例,在地图上指出扬州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

(2)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布局特点和布局原因;

(3)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并理解城镇空间结构的三种模式;

(4)通过具体案例,动手规划各功能区的布局。

二、“城镇空间结构”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模拟游戏“我是市长”环节:(教师展示扬州市主要地理事物的简图,包括铁路、公路、河流等,并制作写有“商场”“小区”“工厂”的贴纸)假如你是该城市的市长,你该如何将商场、小区、工厂合理布局在你的城市呢?说一说理由。如图1所示。

学生举手到黑板前在地图上放置贴纸,并说出布局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动脑思考如何将具体的人类活动布局在合理的地方,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将工厂布局在铁路旁边是为了方便运输。这样能顺利地启发学生思考,并为复杂情境下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中的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内容设置为如表1所示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评价

這节课中区域认知知识占比较大,包括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研究方法和区域决策评估;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均有涉及,但是人地关系的探究较少。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扬州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认识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拉进了将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开展小组讨论的时间,并能有效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评议,培养了学生利用地图等工具,基于整体性原理,从不同空间尺度准确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和结合真实情境,运用整体性原理准确梳理出地理各要素之间关联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作者简介】

范雪晴(1992~),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学情城镇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