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间乐社研究
2020-04-18
本项目为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资助项目(编号10BD033),研究最终成果为《浙江民间乐社研究》,包括专著1部、谱例集1本、采风图片集1本。
一、项目概况
浙江民间乐社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明代中叶已经十分盛行,广泛流传于浙江地区,为浙江地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精神享受。浙江民间乐社历史悠久源长,在明代诸多历史文人的著述与史料记载中,浙江民间乐社曾经十分盛行。在时间与文化间的日益磨合与发展中,浙江民间乐社常常伴随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像礼仪祭祀、节日庆典、庙会活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出现都伴有吹打乐的表演。因此,浙江吹打顺应时势的发展在历史的存在中给浙江地区的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生机。浙江民间乐社的存在形式中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吹打乐作为职业的专业性质,另一种是只将其作为半职业性质的,只有在农闲时出来表演,这两种性质的乐社都为浙江地区的吹打乐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浙江地区民间吹打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浓厚。在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发展的境遇之下,全国的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镇化的发展给浙江地区的民间吹打乐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送来了机遇。面对城镇化的社会进程,以浙江民间乐社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项目基于对浙江地区各民间乐社长时间、深入全面地调查、采访、研究、分析,对浙江民间乐社名称及变更情况、民间乐社创办的时间与地点、创办人、主持人及创社时的主要成员、历届主持人与谱系、民间乐社宗旨、主要活动内容、经常活动方式与重要活动项目、民家乐社的技艺传承方式(师续、父子、父婿、乐师等、民间乐社收藏乐器、乐谱和其他资料、民间乐社的艺术成就)在乐种传承中的贡献、对浙江省音乐文化的贡献以及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等内容,将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宏大背景中,伴以奉化九韶堂乐社、舟山锣鼓乐社、余姚粗细十番乐社、上虞长安文锦绣乐社、金华曹宅锣鼓乐社、龙游咏霓乐社等20个乐社个案研究,阐述了浙江民间乐社生成背景、历史变迁、乐社分布、人员构成、演出场域、演奏曲目及结构、乐器构成及变迁、经济供养和社会功能;将浙江民间乐社与鲁西南、皖北、胶东、河南、山西等地民间乐社进行比较,揭示其区域特质;并以辨证认识、继承批判、保护发展的态度对待浙江民间乐社的生态现状,提炼出浙江民间乐社的发展瓶颈和传承策略。
二、主要内容
本项目第一章从地理维度、气候温度、资源概览等方面来揭示浙江民间乐社的生成的自然环境,以及从历史沿革、人口成分、文化艺术等方面来描绘浙江民间乐社的人文背景。第二章主要从文献记载中梳理浙江民间乐社的记忆与变迁,涉及浙江民间乐社的历史脉络、班社性质、演奏形式、乐曲来源、乐曲类型、应用范围、技艺传承等内容。第三章与第四章分别从自然人文、历史发展、传人传谱以及生态现状等方面提炼浙江东部代表性民间乐社的特征,如奉化“九韶堂”乐社、余姚“粗细十番”乐社、舟山“高家班”乐社、象山石浦民乐社、台州乱弹吹打乐社、镇海后大街乐社、绍兴“秀华堂”乐社、嵊县“白泥墈村”乐社、上虞“长安文锦绣”乐社、黄岩“铜锣会”乐社等。第五章是对江山座唱班、遂昌十番班、松阳高腔班社、浦江乱弹“什锦班”、龙游“咏霓”乐社、缙云“五云镇”民间乐社以及金华曹宅民间乐社等自然人文、历史发展、传人传谱、生态现状的研究。第六章着重考察了浙南蒲城丧葬仪式乐社、泰顺下洪乡吹打乐社的特征。第七章是对萧山“细十番”乐社、富阳“古亭会”乐社自然人文、历史发展、传人传谱以及生态现状的调查研究。第八章,笔者将浙江民间乐社与国内其他省市代表性乐社,如鲁西南民间乐社、河南民间乐社、山西民间乐社、皖北民间乐社以及胶东民间乐社的比较,藉此凸显浙江民间乐社的鲜明特征。第九章是对浙江民间乐社当代生存境遇分析与传承发展的憧憬。
三、主要观点
本项目的重要观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浙江民间乐社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民间音乐品种、工艺美术、民间舞蹈、绘画制瓷、民间传说等,共同绘制成我国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卷。对于浙江民间乐社的保护与研究,可以说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事,它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样,仍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浙江民间乐社又是浙江民间文化中最具色彩的一个群体。它在浙江民间文化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其古朴纯真的音乐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音乐珍品,无愧于美的典范。没有了它,我们将失去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我们的爱国情怀将缺少了具体内容;没有了它,我们的欢乐忧伤也将变的平淡枯竭……。正如陈至立所说:“保护文化多样性,是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其现实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2.浙江民间乐社是中国传统吹打乐的重要一种,作为浙江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奉化、舟山、鄞州、余姚、象山等地;浙江中西部的金华曹宅、磐安深泽、浦江、龙游、衢州、江山、常山、松阳、义乌、武义、兰溪、东阳、缙云等地;浙江南部的温州洞头、永嘉、平阳、苍南、瑞安、瓯海、泰顺、景宁、庆元、乐清等地;以及浙江北部的杭州、诸暨、萧山、富阳、海宁、湖州、嘉兴、长兴、桐庐等地。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广泛的流传于浙江地区,为浙江地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精神享受。浙江民间乐社的起源历史悠久源长,在明代诸多历史文人的著述与史料记载中,浙江民间乐社曾经十分盛行。在时间与文化间的日益磨合与发展中,浙江民间乐社常常伴随着人们的日常活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像礼仪祭祀、节日庆典、庙会活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出现都伴有吹打乐的表演。因此,浙江吹打顺应时势的发展在历史的存在中给浙江地区的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生机,有着重要意义。
3.浙江民间乐社的存在形式中有两种,一是以吹打乐作为职业的专业性质,另一种是只将其作为半职业性质的,只有在农闲时出来表演,这两种性质的乐社都为浙江地区的吹打乐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浙江地区民间吹打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浓厚。在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发展的境遇之下,全国的城镇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城镇化的发展给浙江地区的民间吹打乐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送来了机遇。面对城镇化的社会进程,以浙江民间乐社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对城镇化的发展给浙江民间乐社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能够给非遗的保护提供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指导。
本项目首次在开展全面深入调研浙江民间乐社,掌握详实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学理层面凝练出它的知识体系,从时间视角梳理出它的历时状态,从空间方位抽象出它的区域特质,展现出浙江民间乐社宏福的历史文化图景和独特的存在方式,达到了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