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序

2020-04-18

中国音乐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音乐史杨先生音乐学

从1840年开始,横亘在中国文化面前的所有困惑与难题其实只有一个,即解决好古今、中外、雅俗这“三大关系”或曰“三大矛盾”。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界的几乎所有争论与分歧、努力与实践,无出其外。至今,此难题仍在,且继续考验着我们。

120年前,杨荫浏先生出生在一个氤氲着书香乐韵的江南殷实之家,他的出现,似乎即为解决这“三大关系”而来。他自幼既随阿炳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广泛、深入学习民族乐器和民间器乐,又跟外国传教士学习英文、钢琴和西洋作曲理论;他既继承了中国文人“左琴右书”的传统,成为昆曲“天韵社”的中坚,又在一生中始终关注着被社会轻视和菲薄的“俗乐”,他对江南十番、河北吹歌、西安鼓乐等乐种的研究以及对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普查,奠定了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他不但打开了对中国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的学术研究之门,并在青年时代便开创了基督教音乐的华化之路,其主编的《普天颂赞》至今仍回荡在中国教堂的穹顶之下;他不但借助从民间音乐中学到的乐谱谱字使唯一可靠的宋代音乐——姜白石的十七首歌曲重现,而且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借曲填词,让岳飞的《满江红》唱遍大江南北,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他不但以毕生的精力写作并不断完善其中国音乐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而且始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甚至跑到乐器作坊用他的乐律学研究心得指导工人的乐器制作;他不但精通经史子集,从古文典籍中淘沥出众多被世人忽略的音乐史料,而且他的第一本中国古代音乐史是用英文撰写,接通了古今中外。纵观杨先生的一生,我们可以认真、严肃、客观、自豪地说:杨荫浏,是在音乐领域打通古今、中外、雅俗的第一人!

今天,我们怀念杨先生,怀念那个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群体——和杨先生一起开创了中国音乐学研究之路并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建立与成长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学者们,是为了继承他们的精神,把他们开创的事业进行下去,为最终解决中国文化“三大关系”,建立一个通古达今、雅俗共赏,在海纳百川时不失根与魂,在面向未来时不忘来时路的中华音乐文化而奋斗!

2019年10月29日

猜你喜欢

音乐史杨先生音乐学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