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花冠病毒》再思考
2020-04-18付文香
○付文香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毕淑敏是当代文坛极富生命意识的女性作家之一,她曾坦言道:“我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过程,还有人在死亡面前的渺小与抗争。”其《花冠病毒》塑造了罗纬芝、郝辙、袁再春、跟风小市民等形象,并以此把个体在面临巨大困难面前人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激发了在特殊时期个体的生存意识、责任意识、死亡意识,三者结合展现了花冠病毒肆无忌惮蔓延下的人性。
一、生存意识再思考
一切生命都具有生存意识,沙漠中的植被都知道把根往地底下钻,汲取更多的水源;动物的生存意识比植物的生存意识更突出,它们可以用尽本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其生存意识当然远远高于任何动植物,不同的是人类是有意识的、会思考的,在生存和死亡面前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在《花冠病毒》一文中,面对疯涨的感染人数,即使抗疫指挥部已经竭力压制报道的数量,关于疫情扩张的谣言仍然满天飞,燕市市民抢购成风、囤积生活用品、民众出逃事件时有发生。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存意识是如此强烈,在无充分证据证明疫情的防控不能抑制的情况下,生存意识便驱使生命主体为了存活而行动。一切事物都在主动维护各自的生存状态,于是,出于本能的反应,即使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它们也会千方百计地给自己的生命“充电”,以此维持生命的流动性和保证生命的延续性。《花冠病毒》中的人物处处面临生存与死亡的考验,人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无论是选择卑微的生,还是光荣的死。
二、责任意识再思考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也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力,但又胜过任何能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现的是一种爱国的责任,“择邻而居”体现的是孟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不难发现,责任意识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正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罗纬芝不幸感染病毒,又离奇地成为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当她摆脱病毒后,多方势力想汲取她身上的血液,以期从中获利。郝辙等人便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由于缺失责任意识,其贪婪和丑恶的灵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相反,由于罗纬芝、于增风、李元、凌念以及诸多医护人员、指挥人员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燕市才能在抗击花冠病毒疫情上取得胜利,让百姓的生活回归正轨。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意识的存在使得生命的价值更经得起灾难的考验。
三、死亡意识再思考
死亡意识是每个生命都会存在的普遍意识,是生命主体对死亡的认识、思考和体验,它于每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生命主体的差异而产生变动。死亡站在生命的对立面,是生命的终点,但并不是生命意义的终结。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面对死亡,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表现。花冠病毒疯狂地蔓延,于增风在研发的过程中感染致死,但也有许多人只看到生财的“契机”,各类商人、非法组织、其他势力都想从中获利,在疫情中发国难财,用生命在与法律较量。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能顺利出现在抗疫前线的采访组,她患癌的母亲对罗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退让。花冠病毒猛然袭击燕市,有的人终日惶恐,承受不住各种新闻报道和其他渠道带来的各种噩耗,跳楼自杀。大难当前,罗纬芝的母亲毅然决然鼓励她上前线去工作,投身到一线危险的环境中去。死亡是任何生命的最终归宿,无论是何许人,都无法摆脱人本身具有的必死性,但走向死亡的过程,正是个体生命意义与质量的体现。
四、小结
人性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灾难面前的人性是人最本真的姿态。毕淑敏以其自身经历为素材进行创作,面对生与死的灵魂拷问,她作出了明确的阐释,要敬畏生命,同时要寻求生命的价值所在。“生命和死亡,是我们人生的两个翅膀,只有都清楚思索过了,翅膀才算硬了,你才能飞翔”,这是毕淑敏对生命的认识。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生命都能正确看待生存、责任与死亡。懂得权衡生死的人,其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升华。